分享

骨关节创伤X 线读片

 panyunbo 2016-07-13

骨关节创伤 X 线检查是临床重要的诊治手段, 它不仅可以明确诊断、了解创伤后局部变化, 且能显示骨折的类型、移位。对临床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正常的骨骼 X 线表现
首先了解正常成年人骨骼与小儿骨骼的 X 线表现:

1.小儿长骨 

有 3 个以上的骨化中心, 一个在骨干, 另外 2个在骨端。前者是一次骨化中心, 后者为继发二次骨化中心。 


骨膜为软组织, X 线不显影, 分为骨内膜和骨外膜。骨外膜不断骨化使长骨增粗。总之, 小儿长骨主要特点是有未完全骨化的骺软骨。小儿长骨可分为骨干、干骺端、骨骺及骨骺板。正常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出现的有规律的骨骺 X 线解剖变化称为骨龄。正确认识小儿骨龄对正确判断小儿骨折及脱位非常重要。小儿长骨示意图( 图 1 , 图 2) ; 二次骨化中心( 骨骺) ; 长骨与骨骺之间为骨骺板(线) 是透 X 线的。
2. 成年人骨骼  

成年人骨骼的外形与小儿骨骼相似, 但骨发育完全,骨骺与骨干结合,骨骺线消失。只有骨干和骨松质构成的骨端。骨端为关节面,其外方覆盖一层软骨, X 线不显影。
骨折的基本 X 线表现及诊断
1、 骨折的定义  

骨、骨小梁的连续性中断或骨骺分离称为骨折。骨折的断裂多为不整齐 , X 线上呈不规则的透光线称为骨折线。骨干骨折须与滋养动脉管影区别。干骺端的骨折则须同骺线区别。


儿童青枝骨折表现为折端无明显错位, 仅表现为局部皮质皱折、凹陷、凸起或骨小梁扭曲、中断。当中心 X 线通过骨折断面时, 则骨折线显示清楚, 否则可显示不清,甚至难于发现。严重骨折骨骼常弯曲、变形。


嵌入性 ( 图3) 或压缩性骨折骨小梁紊乱, 甚至骨密度增高 , 而看不到骨折线。骨折以长骨和脊椎骨骨折常见。

 2、 骨折成因

(1) 直接暴力 暴力直接作用使受伤部位发生骨折。例如:车轮撞击小腿, 胫腓骨骨干在被直接撞击的部位发生骨折。常常合并软组织损伤或有开放伤口。 


(2) 间接暴力 暴力通过传导、杠杆、旋转和肌肉收缩使肢体远端发生骨折。例如: 走路跌倒时, 手掌撑地造成的桡骨下端骨折。 


(3 )累积性损伤 长期、反复、轻微的直接或间接损伤可致使肢体某一特定部位骨折 , 如远距离行军易导致第二、三跖骨及腓骨下 1/ 3 骨干骨折, 称为疲劳性骨折。 

3、 骨折类型

(1 )根据骨折与周围软组织的关系闭合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完整, 骨折断端与外界不相通。 开放性骨折 :骨折处皮肤或黏膜破损, 断端与外界相通。

(2) 根据骨折线的形状和走向 可将骨折分为线形、星形、横行、斜行和螺旋形骨折。复杂的骨折又可按骨折线形状分为T 形、Y 形等(如图 4) , 根据骨碎片情况可分为撕脱性、嵌入性和粉碎性骨折。




 (3) 根据骨折的程度


不完全性骨折:骨的连续性部分中断 , 如裂缝、青枝骨折。

青枝骨折:多见于小儿的长管状骨, 因其骨膜较厚, 当遭受的外力突然中止, 则可引起仅一侧骨膜及骨皮质断裂, 而另一 侧完整, 因此情况与柳枝折断相似, 故称青枝骨折。

完全性骨折 :骨的连续性完全中断, 管状骨骨折后可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骨折片 ( 段) , X 线片上可见骨折移位。形态 :横形、斜形、螺旋形、粉碎形、嵌插、压缩。 

(4 )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


稳定性骨折 :骨折复位后不易再发生移位的骨折都属于稳定性骨折, 不完全骨折和没有移位的骨折都是稳定性骨折。例 如 :青枝骨折、横形骨折、嵌插骨折等。 

不稳定性骨折:指复位后不易或无法维持持续对位者, 治疗比较复杂 , 常需牵引、外固定或手术治疗。长管状骨的斜形、螺旋形、粉碎性骨折等, 都属于不稳定性骨折。

(5) 根据骨折时间


新鲜骨折:成人骨折后 2~3 周内, 骨折尚处于未形成纤维骨痂连接, 这个阶段的骨折称为新鲜骨折。

陈旧性骨折 :成人骨折 3~4 周后, 已有骨痂连接, 此期间复位比较困难, 常需要切开复位。
骨折的移位
(对位、对线关系) 完全性骨折 , 要注意骨折断端的移位 , 长骨以骨折近段为准, 以判断远端的移位方向和程度。骨折断端的内外、前后、上下移位为对位不良, 而成角为对线不良。

成角移位 : 两骨折段的纵轴线交叉成角, 以其顶角的方向为准有向前、后、外、内成角。侧方移位: 以近侧骨折段为准, 远段骨折段向前、后、内、外的侧方移位。

短缩移位: 两骨折段相互重叠或嵌插 , 使其缩短。旋转移位: 远侧骨折段围绕骨的纵轴旋转。分离移位:两骨折段在纵轴上分离, 形成间隙。

 

X 线检查作为骨折病人的常规检查, 能显示骨折的部位、类型, 对骨折诊断有重要意义。 
骨折愈合
(1) 血肿机化期 血肿 v 纤维组织增生 v 纤维愈合( 约 2~3 周) 。 

(2) 骨痂形成期 骨断端的骨内膜和骨外膜的成骨细胞增生形成骨样组织, 并逐渐钙化 , 形成内骨痂和外骨痂 , 这个过程称为膜内骨化。骨断端的血肿形成纤维组织后, 转变为软骨, 并经增生、钙化而构成桥梁骨痂。内、外骨痂及桥梁骨痂三者汇集融合, 成为骨断端的支持, 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 , 此期约从伤后 3 周开始, 8~10 周基本完成。
 
(3 )骨痂改造塑型期 原始骨痂为排列不规则的骨小梁组织, 不牢固, 应防止外伤 , 以免再次发生骨折。随着肢体活动和负重, 根据引力要求, 骨痂会不断地得到改造与加强 , 形成永久性骨痂而具有正常的骨结构, 髓腔再沟通, 恢复骨形状。 

骨内膜 v 内骨痂; 骨外膜 v 外骨痂; 纤维组织 v 软骨化 v桥梁骨痂。小儿生长活跃 , 愈合较成人快。婴儿股骨干骨折 3~4 周可坚固愈合, 成人需 3 个月左右。 
骨折的并发症
常见的并发症如: 

①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复位不良、固定不佳、局部血供不足、全身营养代谢障碍、肌肉嵌入断端间和并发感染等都可以引起延迟愈合或不愈合。

愈合不良的 X 线表现是骨痂出现延迟、稀少或不出现, 骨折线消失迟缓或长期存在。不愈合的表现是断端为骨密质封闭, 致密光整, 或骨折断端吸收变尖, 断端间有明显的裂隙, 有时可形成假关节。

②骨折畸形愈合:可有成角、旋转、缩短和延长改变。轻者不影响外观与功能。

③外伤后骨质疏松:骨折经固定后引起失用性骨质疏松, 轻者恢复, 重者则持续较久, 且影响功能。

④骨关节感染:见于开放性骨折或闭合性骨折手术复位后, 如转为慢性, 则较难治愈。

⑤骨缺血性坏死:由于动脉供血中断或因反复手术复位所致。例如股骨颈骨折、股骨头坏死。

⑥关节强直: 多因关节周围及关节内粘连所致, X 线上关节间隙依然存在, 但可见骨质疏松和软组织萎缩。

⑦关节退行性变:关节内骨折或骨折畸形愈合可引起这种改变。

⑧骨化性肌炎:骨折后于软组织中形成广泛性骨化, 称为异位性骨化, 系发生于肌纤维之间 , 可引起局部疼痛和关节活动受限。异位骨化可逐渐吸收缩小。

来源:爱爱医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