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折扇艺术概述
2016-07-13 | 阅:  转:  |  分享 
  


折扇艺术概述

季德源

扇子,尤其折扇,经过数千年的人文演化,她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鲜明的艺术符号。

折扇的历史渊源

扇子,最早称“翣”(shà?ㄕㄚ),在中国已有3000多年历史。据说,那时已有蒲扇和竹扇,是贵族才能享用的一种装饰品,并不是用来引风纳凉的日用品。在周代,王和后的车子都有“障扇”,用来遮蔽风尘;后来的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的仪仗中,都有大障扇,以显示其威风。据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殷代用雉尾制作的长柄扇,是一种仪仗队的饰物。由持者高擎着为帝王障尘蔽日。到了汉代以后,湖南的竹扇和山东的绢扇普遍用来引风纳凉,形式也逐渐增多,成为平民的日用品,同时也成为达官贵人和富商把玩的艺术品。据《西京杂记》记载,当时的纨扇,大都用绢等丝织品制成。相传那时长安有个技术很高的工匠名叫丁缓,曾经制出过一种很大的“七轮扇”,只需由一个人操纵运转,就能使满厅堂的人感到凉爽。这种扇子已经相当于现在生活中的吊扇、台扇。传说三国时杨修曾为曹操画扇。所以,扇子除了用作驱暑降温工具,人们还可以在扇子上绘画、雕刻多种花鸟、山水、人物,或题诗写字,成为一种表情达意、馈赠亲友的高雅工艺品。晋朝大书法家王羲之见一位卖六角竹扇的老妇,就在每个竹扇上各写五个字,老妇很不高兴。王羲之说:“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可也。”老妇拿出去叫卖,果然人们争相购买。扇面作为艺术品始于宋代,北宋时已有人在纸面折扇上题诗作画,而南宋时才出现绢面折扇。

中国历史上有不少著名的画扇佳作,如明代周之冕的竹雀扇、唐寅的枯木寒鸦扇、沈周的秋林独步扇,清代恽寿平的菊花扇、王武的梧禽紫蔽扇等。现在,中国的扇子作为一种工艺品享誉世界。1951年,广东的蒲葵扇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郭沫若欣然题诗一首:“清凉世界,出自手中,精逾鬼斧,巧夺天工。飞遍寰宇,压倒西风。”

在中国如此,在国外也到处可以看到扇子活跃的身影。在国外,扇子也有很多趣话。古埃及人早会用棕榈叶做一人多高的扇子,主要供贵族和奴隶主使用,由身强力壮的奴隶打扇。以后,扇子被看成权贵的象征,扇子越大,坐在扇子下面的人越是显赫。公元9世纪,日本人发明了小巧玲拢的折扇,他们把折扇看成能带来幸福的祥物。欧洲从16世纪中期开始,折扇在宫廷和仕女界大受青睐。法国作家伏尔泰说:“不拿扇子的女士犹如不佩剑的男子。”可见扇子和剑在当时上流社会风行之盛。1797年,英国人威廉·科克写了世界上第一本《扇学》,其中提到对付一个突如其来的献媚者,小姐们用起“扇语”来简直就像水兵们用旗语一样娴熟。右手使劲挥扇表示“我爱另一个人”,如果来者不开窍,她再用左手照样来一遍,这叫做:你还是走开的好!他就应该马上走开,这时,如果小姐突然让扇子坠地,聪明人就会顿时喜出望外,因为这一动作意味着“让我们言归于好吧”!至于将扇子贴近脸颊,这是“我爱你”的意思。随着科学的进步和物质文明的发展,扇子的功用正不断地由电风扇和空调设备来完成,然而人们始终没有、也许永远不会丢弃和忘却扇子。1981年,米兰和纽约的国际工艺美术设计小组设计了一系列新颖的日用工艺品,从沙发到沙发枕、从花瓶到烟灰缸、从玻璃杯到耳环……全部做成扇形的,人们竞相争购,着实时髦了一阵。在收藏家的眼里,扇子的身价更高,世界上曾有一把名贵的扇子是180年前在德国生产的,扇骨用精雕细琢的珠母做成,装饰着纯金做的小鸟,镶着绿宝石和红宝石。该扇于1980年在瑞士苏黎世的一次拍卖中以2万瑞士法郎的高价更换了主人。

二.折扇的结构特点

浓缩的书画艺术--折扇的结构由扇面和扇骨两部分组成。扇面按质地不同又主要有纸面和绢面两种。扇面通常一面写字,另一面绘画(国画)。也有双面字或双面画的折扇。扇面字的字体可以是任意汉子字体。以行楷隶篆为常见。由于折扇形制特殊,对扇面书法的笔法、字法和章法,均有一定的讲究。扇面画可以是任意的中国画风格,画技可工可写或半工半写,内容题材包括花鸟、山水和人物。

扇骨因为要与扇面精细结合,既要柔韧光滑坚固,开合自如,又要精巧美观耐久,赏心悦目。取材于高级的折扇,扇骨和扇叶往往要用象牙制作。上边呢还要雕刻出各种纹饰,扇面也大多带有名人的字画...《在园杂志》记载,我国古代所用之扇,要数纨扇历史最早。至于近代人所用的折扇,又叫撒扇,是明代永乐年间,朝鲜国入贡中国的。

三.折扇的尺寸规格所谓的档数,是指扇骨的数目。扇子两端的两片骨为大骨,大骨间的若干骨为小骨,大、小骨数目之和即为此扇的档数。扇骨正是以档来划分的。

一般分为九档、十一档、十二档、十三档、十四档、十六档、十八档、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三十档乃至四十档不等。其中:(1)九档、十一档扇均为日式扇(讲究用紫檀、象牙等名贵材质制骨),在清末民国年间十分流行,尤其受到文人的青睐。日式扇大、小骨粗细相仿,大骨最宽处为10至12毫米,最窄处为7毫米,长度在31至32厘米。(2)十二、十三、十四档扇骨较少见。它们流行于明末清初。其特点是方头,宽骨(指大骨),长度在一尺左右。(3)十六档扇骨是清代至民国年间最为流行的一种规格。扇骨长约30至32厘米,称九寸或九寸五扇骨。大骨宽度基本一致,最宽处为2厘米。十六档扇尺寸适中,开度完美(展开后呈140度角),使用舒适,故在百余年间流行不衰,获得了最为普遍的赞誉。

(4)十八档扇在1949年以后才流行起来,扇骨长约九寸或九寸五(约30至32厘米)。(5)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几种规格的扇骨尺寸较小,长度在16厘米至24厘米之间,俗称7寸或八寸扇,皆为坤扇。

(6)三十档和四十档扇为工艺扇,展开后可形成180度角,扇骨短而窄,收藏价值不高。

四.折扇的适用对象

折扇形制独特,便于收纳携带,既有实用价值,又能作为艺术品欣赏和收藏,因此成为中国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工艺美术品。男女老幼皆可随身携带。尤其是喜爱琴棋书画的文人雅士的携带和收藏的上选。

男性用的折扇一般长度在九寸到一尺之间(约30至32厘米),档数可以是十二、十三、十四、十六或十八档。?

女性用的折扇称昆扇,二十档、二十二档、二十四档几种规格的扇骨尺寸较小,长度为7寸或八寸(16厘米至24厘米之间),俗称7寸或八寸扇。

五.折扇的社会功能

以折扇为代表的各种扇子,具有十分广泛的社会功用。归纳起来,具有以下功能:

引风纳凉功能。在电风扇和空调机普及之前,扇子是暑期里人们最主要的降温纳凉工具。“夏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稻半枯焦。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达官贵人知道用扇子纳凉,辛勤耕作的劳动人民又何尝不知道扇子可以纳凉哪?“有风我不动,我动就有风。如果不用我,除非刮秋风。”这则扇子谜语表达了扇子最基本最主要的社会功能。“扇子有风,拿在手中,有人来借,等到立冬。”这则关于扇子的民谣也同样表达了人们对扇子的喜爱。每逢盛夏,人们执扇一把,清风徐徐而来,凉爽惬意。

驱除蚊虫功能。杜牧诗中“轻罗小扇扑流萤”的诗句,不仅描写出少女们的活泼姿态和俏皮欢乐情绪,也点出了扇子具有驱除蚊蝇和扑打蝶萤的特殊功能作用。从古到今,每逢盛夏,不仅炎热酷暑,而且蚊蝇叮咬。为了对付季节气候带来的不便,扇子就成为人人手中不可或缺的驱虫纳凉的便捷工具。

礼仪配饰功能。周代王和后车子配饰的“障扇”,封建皇帝和高官出行仪仗中的大障扇,除了可以遮阳挡尘,更主要是显示其等级和威风的仪仗。

书写绘画功能。制作扇子用的绢帛和纸张等扇面,自古以来就是上好的书写和绘画材料;制作扇子骨的竹木牙角,也是绘制古代文字符号的书画载体,考古出土的大量古甲骨文、简犊文字,就是最好的历史见证。方寸之间,写写画画,丹青翰墨,作为人类文明的艺术形式,表情达意,流芳千古。

雕琢把玩功能。作为日常用品,扇骨的可雕琢、可把玩观赏性,能够充分发挥能工巧匠的想象和创作空间,精雕细刻,成为人人喜爱、争相收藏的艺术珍品。

居室与舞台装饰功能。扇子的艺术形制和他所承载的书画内涵,使其成为居室和舞台装饰品,演艺和武术体育表演者手中的趁手道具。《空城计》中诸葛亮轻摇羽扇,烘托出他指挥若定、成竹在胸的神情。著名川剧演员阳友鹤,仅使用折扇的姿态就有70多种。过去相声演员,手里常拿一把扇子,是为了烘托人物性格。

人文交流功能。利用扇子相互馈赠,交流信息和情感,能够很好发挥其社会交流的功能作用。古人以扇喻人,把它作为定情之物,《桃花扇》中侯方域给了李香君“宫扇一柄”,“永为定情之物”。后来李香君抗拒权奸,血染扇面,由杨龙友点染,画成一柄桃花扇。

商品广告功能。随着市场经济和商业广告的发展,人们发现,扇子也是一种极其方便好用的广告媒介。人们利用扇子的小巧玲珑,既制作简便,成本低廉,又可纳凉驱蚊,便于分配发放等特点,广告扇成为栖息于商业广告和手把日用品扇子之间的新生宠儿。

献花(0)
+1
(本文系香山梦艺术...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