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木星的暴击:关于"朱诺号"你不得不知的七件趣事
发布时间: 2016-07-05 16:24:46 | 来源: 中国网 | 作者: 曹丹闰 | 责任编辑: 吴昊昊
中国网7月5日讯 据外媒报道,在长达5年的旅行后,NASA的“朱诺号”飞船于美国时间7月4日晚11时53分成功进入环绕木星轨道。这个探测器将帮助人们了解太阳系最大行星的结构和演变过程,并在木星的强辐射环境中执行长达20个月的观测任务。那么关于“朱诺号”和它的任务,你了解多少呢?看外媒为你盘点关于“朱诺号”的七件趣闻。 NASA为“朱诺号”配备了独创的抗辐射电子防护罩:一个SUV后备箱大小的立方体,钛板厚约0.8厘米。(图片来源:NASA) 1.来自木星的暴击 NASA为“朱诺号”配备了独创的抗辐射电子防护罩:一个SUV后备箱大小的立方体,钛板厚约0.8厘米。防护罩内是“朱诺号”的核心部件——它的“大脑”(指令和数据处理中心),供能设备和其他20个关键电子元件。整个防护罩总重约200千克。 但即便如此,“朱诺号”的任务时长只有大约20个月,并且不太可能延长很多;因为木星的强辐射环境。比如,木星的磁场是地球的20000倍,因此“朱诺号”面对的将是无数超高速带电粒子的冲击。防护罩能做的,只是最大限度地减缓冲击带来的伤害。
2.一台笔电的“脑容量” “朱诺号”的主机内存与一台配有固态驱动的笔记本电脑差不多。“朱诺号”配备的是专为强辐射环境设计的BAE系统公司的RAD750微处理器单板计算机,并已应用于此前NASA的许多太空任务中。 据NASA官方称,它的主机快闪式存储器(电源关闭也不会被删除,而且可以稳定存储资料)容量只有256兆,动态随机存储器(用以同时满足低能耗和高容量)容量为128兆。
3.最远的太阳能航天器 今年一月,“朱诺号”以7.93亿千米的成绩打破了太阳能航天器离日距离的记录。此前记录的保持者是欧空局的“罗塞塔号”,当时的任务是探测67P/丘留莫夫—格拉西缅科彗星。 要达到这个距离,大多数航天器需要核能发电;但对于朱诺号,三块长达9米的巨型太阳能板就解决了这个问题。据称,这些阵列即使远在木星也能提供500瓦的电力。 但令人震惊的是,“朱诺号”的能耗仅相当于一个搅拌机! “朱诺号”工作图解。(图片来源:NASA) 4.边干活边旋转 “朱诺号”自转以保持稳定。这是NASA从“先驱者号”身上借用的战略。整个旅程中,自转的速率始终在变化。主引擎燃烧时,它的转速可达每分钟5转。巡航时只有每分钟1转。 但真正开始干活时,“朱诺号”的转速将稳定在每分钟2转。如此,从一个极点飞到另一个极点时,“朱诺号”的视场将扫过木星表面400次而无需建立“扫描平台”。 木星是太阳系中体型最大的行星。 5.三个月到达“终点线” 进入木星轨道后,探测器将在“捕获轨道”待上107天。科学家解释说,之所以这样做而不是直接进入最终的11天的轨道,是出于节约燃料的考虑。这段时间可以用来调整器械并进行远距离观测。 据称,“朱诺号”将在进入轨道50小时后开始收集数据。
6.最终轨道画风清奇 一般来说,绘制行星地表最好的办法是反复经过极点。但由于木星表面辐射级别非常高,“朱诺号”的轨道作出了相应的调整。 在轨道最南端,“朱诺号”与木星的距离最近,为5000千米。一旦离开南极区,“朱诺号”将上升到木卫四的轨道之外,距木星约1900万千米。这样的调整是为了尽可能减少暴露在辐射中,同时保证太阳能板有阳光照射。
7.自杀式退场 地球微生物的生命力顽强得简直不可思议,因此朱诺号上很可能有一些地球生命体存活。鉴于他们可能危害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等卫星,NASA和科学家们并不希望冒这个险。 任务结束后,“朱诺号”将上演一场为期5.5天的“谢幕演出”,最后冲入木星大气。任务计划在2018年二月结束,可能稍有延长。(实习编译:曹丹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