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231】最惊艳的组合

 祥语文 2016-07-14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惊艳组合

“自古逢秋悲寂寥”,写秋景,抒悲情,自古皆然。无论仕途经济,羁旅行役,还是男欢女爱,婚丧嫁娶,一“入”秋景,便顿显萧瑟与寂寥,甚而至于芦花、霜、落叶之类与秋天沾边的物事,也都带上了浓重的悲慨之气。

若有一个人,一生流浪漂泊,时运乖悖,恰在一个秋季,恰在秋季的夕阳下,恰行走在远离家园的旅途上,周边笼罩的皆是秋意浓浓的萧瑟与寂寥,他该作何感想,该做何种表达?

《天净沙·秋思》就是一首把众多令人断肠的因素组合在一起的思乡绝唱。

组合,是理解这首诗歌的关键。

枯藤,老树,昏鸦。这是第一个组合。三个意象,给人的感觉都是枯萎、衰败、干涩、灰暗、缺少生机、老气横秋,甚至死亡的气息。人的视力是选择性的,他看见他想看见的,忽略他不在意的。马致远为什么单单看到了这些景致?追根溯源,只能归因于内心的忧伤与迷茫。

小桥,流水,人家。这是第二个组合。不是雄伟的大桥,不是浩浩荡荡的东逝之水,不是熙来攘往的通都大邑。是小桥,流水,人家。只要有一个中国的脑子,靠自己的想象就不难勾画出一幅祥和的、静谧的、温馨的生活画面。这就是中国人喜爱的日常生活。日常的,和家人在一起。

古道,西风,瘦马。这是第三个组合。古道,有历史感,沧桑感,不知有多少断肠的游子走过,也不知还会有多少漂泊者要从此走过。西风,即秋风,拂面而过,凉意瑟瑟,不禁悲从中来。瘦马,马是行脚伕,羁旅行役,何况是瘦马?前路漫漫,遥不可及;生之艰辛,念之无望!

三个意象,三个意味。第一组,眼前之景,望之伤怀;第二组,他人之家园,自己之梦幻,想之断肠;第三组,既是近景,亦是远景,这条崎岖艰辛的流浪之旅,还要继续走下去,路漫漫其修远兮!

以意象传达情思,是诗歌表达的基本手段。“思乡”是诗人们展现才情的竞技场。“思乡”题材中的意象,真是繁复似锦:月亮——“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花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飞禽——“愿为双黄鹄,高飞还故乡”……。当单一的物象还不足以表达情感的时候,诗人们便借助意象的铺陈、叠加、组合,来渲染因思乡而起的焦虑与忧伤。温庭筠的《商山早行》,也是写思乡的佳作,其中“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就是意象组合的典范。还有与马致远同时代、同为“元曲四大家”的白朴,创作了《天净沙·秋》,被后人尊为“秋意之圣”。其中有“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的句子,描画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

马致远或有所借鉴,化用了相似的图景,但所营造的意境比白朴的悠远,所传达的感情比白朴的深沉。“孤村”更孤,只有一户农舍依傍于小桥、流水,看似温情脉脉、幽雅恬静的画面,可供游子驻足歇息,实是乐景反添一份揪心痛:他人有家“我”独无,自己的家远在千里之外的京郊。“落日”更悲,“夕阳”匆匆“西下”,正在驱赶旅人已放慢的步伐,告诉他现在还难以安身。“寒鸦”更“寒”,乌鸦都知黄昏归巢,而他满身风尘,在古道踽踽独行,无处归宿。一路上,看到的是枯败藤枝静默,听到的是鸦声呱呱哀鸣,感到的是西风阵阵袭人。身旁那匹饥瘦的老马,不正是漂泊者的真实写照吗?哪里才是尽头,哪里才是归宿?伤心、孤寂、悲哀、无助、无奈,一起涌上心头,在悲凉的秋景烘托下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

全曲不着一“秋”, 却写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愁与忧思写得淋漓尽致。

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二十余年羁旅生涯的揪心情思浓缩在28字,凝结于“断肠人”,映射到秋景中。元周德清《中原音韵》说此曲为“秋思之祖”。元贾仲明《凌波仙》词云:“万花丛中马神仙,百世集中说致远,四方海内皆谈羡。战文场,曲状元,姓名香贯满梨园。” 


选自余党绪《古典诗歌的生命情怀》

上海教育出版社2014年12月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