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20名设计师的亲身经历,看设计师必备的4项技能

 神龙渊 2016-07-14

设计是一个网站、一款产品甚至一个品牌的门面,因此无论在哪个时代,设计师在企业里都是不可或缺的存在。

然而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企业对设计师的要求已发生改变,从传统的平面设计到衍生出的更多职位:UI、UE、产品设计、视觉设计等。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什么样的设计师更受互联网企业欢迎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过去一年在100offer成功入职的设计师们的薪资情况。


UE设计师、UI设计师、视觉设计师的平均年薪

从上图可以看出,从100offer入职的设计师们的平均年薪在20万以上,热招职位UE设计师的年薪最高可达30万。

从设计师的薪资可以反映出,一方面,如今的互联网企业愿意花高薪去聘请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另一方面,随着设计师收入的逐步提升,可以预见未来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会越来越多。

那么,一名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备哪些能力,才可以在竞争激烈的互联网行业获得更好的发展呢?

100offer采访了20位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总结出了四项优秀设计师的必备技能。你是否已全部掌握?

用户体验先于视觉设计

通过100offer入职的王女士与我们分享了她的一段失败经历。

2011年,刚大学毕业的王女士加入了一家互联网创业公司工作,负责公司里营销及宣传类专题页面、后台、软件界面的美术设计,以及PC端官网、手机端的页面设计。

王女士始终认为市场上大多数设计都太过于讨好用户,她认为设计是要绝对体现自我风格的,不需要考虑市场因素。某次,公司官网需上线一个小型活动的专题页,由王女士全权负责,她选择了冒险,与她管理的两名设计师共同设计了一个「先锋艺术风格」的专题页。

专题页上线当晚,就有近百人给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发消息讽刺王女士的专题页。王女士起初对此并不在意,直到几天后,她得到消息:该活动的报名人数创造了历史新低。

「我反思了很久,终于想明白:设计应该在满足大众使用需求的前提下,再体现艺术性。那个专题页,宣传文案漂浮不定,报名入口不明显,没人看得懂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活动,现在再看,失败是必然的。」那场失败让王女士理解到用户体验的重要性,她开始重视起常常被设计师们忽略的服务功能。

通过王女士的案例我们能看出,一款互联网产品的设计,用户的使用体验应该是第一位的,其次才是艺术。

如今已有五年工作经验的王女士说:「无论是UI设计还是视觉设计甚至是工业设计,设计就是围绕用户体验来做的。好的设计师会结合用户体验做设计创意,以及通过用户反馈来进行调整。」

事实上,用户体验设计包括了太多层面,除去先前提到的人机交互外,视觉设计、版式设计、功能结构设计、页面切换设计等都需要考虑清楚。

对于用户而言,一个网页或App上每一个页面的转换,每一个板块的交互,每一个按钮的设置,甚至每一个像素的增减,都是至关重要的,直接影响到使用体验。

设计师也要懂文案

在采访过程中,得知了一个小插曲——

某次讨论会议上,设计师提出文案有问题,认为文案不够顺口,并且文案过长会影响排版,市场部主管对设计师说:「你们设计师没什么文字功底,不要对文案提出异议。」

100offer认为,在互联网行业,设计师需具备一定的文案能力。并不是说要求设计师亲自上阵写出好文案,而是设计师要知道文案与设计该如何结合。

同一句文案,常常需要数个设计版本,一张设计图在PC、手机和线下海报的呈现方式都不同,平面设计师需要考虑到在不同渠道的不同呈现手法,而文案并不了解各渠道的尺寸大小有何不同,可能会给出字数过多或过少的文案,优秀的设计师能一眼识别文案的问题,从而给出建议。

在某分类信息网站担任设计主管的林先生曾收到一份文案,长达500字,逻辑混乱,杂乱无章,并且需求文档里只说要求出三个版本:PC端、手机端与线下海报。

林先生驳回了这份文案,在邮件里他写清了驳回建议。文案在林先生的监督下,被改了十几次,交上来的终版文案字数也不少,有300字,但主次分明。林先生拿到文案后,亲自做出最后一次删改,并针对不同渠道做出了不同设计,获得了广泛好评。

林先生也曾从事过文案岗位,他深知文案与设计之间的关联点在哪里,关于设计师需不需要懂文案,他说:「文案与设计的共通点在于它们都属于内容,但是设计师从不是文案的附庸品。设计师虽不是文案的直接产出者,但他们常年与文案打交道,且更明白文案在设计上如何体现更能吸引用户。如果一个设计师只一昧听从策划与文案的建议,而无法发挥主观能动性,则是无法获得长远发展的。」

优秀的设计师需要具备文案能力,要知道什么才是好的文案,更要知道好的文案该如何呈现。

UI设计师也是如此,例如APP的交互设计,页面上有着大量文案,虽说产品经理会在prd中表明各文案该出现的位置,但不代表设计师就无需思考文案问题,文案处理的各个细节都体现了设计师的专业性。

设计也是一种逻辑

本次100offer采访了20名设计师,关于逻辑能力,每位设计师都有自己的看法,总结他们的观点后,设计师所需要具备逻辑能力主要分以下两个方面——

· 思维逻辑能力

思维逻辑能力决定了设计师在工作沟通中的效率。无论是UI设计师还是视觉设计师,在面临各方需求时都会细细分析,考虑前因后果后,做出最终设计。

设计师也许是一名艺术家,在互联网行业中设计同样是一项艺术,但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艺术,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通常根据需求进行设计,在面对需求方时,需要用强大的逻辑思维和语言能力说服甲方使用你的设计,这个说服过程便是思维逻辑能力。

· 设计逻辑能力

设计逻辑能力是指在设计过程中布局安排,决定整个作品的灵性与新意。单说互联网行业的设计师,要在设计节奏上和风格把握上要更加精准。

逻辑是用来分析设计和解释设计作品的,虽说在创作过程中,没有逻辑的天马行空能突破想象力的局限,但在互联网行业,没有逻辑的设计、无视用户需求的设计会淹没在海量信息之中,传播一个互联网产品时,需要直接表达内容和意图,而怎么呈现内容和意图才能获取更高的转换率,则取决于设计师的逻辑能力,表达的过程属于设计逻辑能力。

洞察市场让设计走得更远

「设计师要了解不同时代的流行,要跟得上潮流并且知道潮流,预知之后会流行什么。有能力的设计,更能引领潮流。」从事设计师行业的林女士如此说道,她刚从国外念完硕士回来,她认为互联网是一种颠覆性的潮流,互联网的诞生让设计绽放出新的生命力。

她认为市场是具备潮流性的,而设计师往往站在每个时代的潮流第一线,所以,她赞同优秀的设计师更能洞察市场这个观点。

可口可乐并不是互联网企业,但他们的设计是洞察市场且具备互联网思维的,从他们的瓶身设计便能看出——


可口可乐经典瓶型设计

可口可乐玻璃瓶型设计

众所周知可口可乐在市场上获得了巨大成功,除去营销团队与业务团队的努力,设计团队同样功不可没。

设计师们对市场有着敏锐的洞察性,他们是通过以下三点去实现设计对市场的影响——

·尊重初创

从上面两张图可以看出,可口可乐的瓶身设计在二十世纪初有过颠覆式改变,但可口可乐在设计上最终选择尊重初始,尊重传统,对于一个品牌而言,设计的尊重初始、传统与经典能够体现品牌内涵。

互联网时代也是如此,乔布斯一直坚持「少即是多」的设计理念,极简主义设计成为苹果的品牌内涵,设计师需要在设计时做到对一家公司的初创精神的尊重,来体现品牌内涵。

·不断创新

虽说在1915年以后,可口可乐瓶身设计不再做大幅改动,但其实一直保持着优化与改进,不断推出新的瓶身,这些看似难以察觉的细节设计变动,会让消费者对可口可乐始终保持新鲜感。

同样,可口可乐的设计师们具备着互联网思维。在2015年他们推出一款“交朋友”的可乐,设计师对瓶口做了功能设计,可乐不能一个人打开,要两个人将可乐对在一起,分别朝相反的方向用力,才能把可乐打开。



需要合作才能打开的可乐

这场营销活动引爆了互联网,设计师不断创新的价值便体现于此。

·高度统一

可口可乐在全球一百多个国家都有着高市场占有率,即便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着较大差异的文化习俗、商业氛围与消费观念,可口可乐依然在设计风格上保持着品牌核心元素一致,同时,在品牌运作与细节设计上又做到了入乡随俗,才让可口可乐在全球都拥有高销量。

从可口可乐的案例可以看出,优秀的互联网行业设计师需要具备市场洞察能力。一张平面设计图,每一句文案的字体设计、大小设置、位置摆放都体现了设计师对市场的洞察性,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追求美观,更了解他所做的设计每一处的细微调整对于用户而言会起到怎样的影响,具有市场洞察力的设计师,会通过他的设计提高市场转化率,并且不失美观。

一个App、一个网页的交互设计,更需要设计师敏锐的洞察力,在页面交互和版块设计上,如果UI设计师不了解市场,不懂得用户需求,很有可能就在一个按钮的位置上或者一个页面的跳转上造成了用户流失。

100offer说

本次我们采访了20名设计师,其中有14名来自于互联网行业,6名来自传统行业,在这次采访中,他们在“一个共同基础”上都有着相同的思考——

对于设计师而言,无论是用户体验、文案能力、逻辑思考还是市场洞察,它们能不能做好其实都建立在一个共同基础上:拥有扎实的理论和大量的实践作为支撑。

设计是一门学问的同时也是一门艺术,设计师若想在互联网行业到走得更远,自然不能只把自己定位成「画图的」和「搞艺术的」,而是紧跟时代潮流,在保持创新能力的同时,知晓市场需求与用户心理,做到艺术与市场的协调统一。

作为设计师的你,具备以上4项基本技能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