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短信中的银行卡网址千万别打开!记住!记住!记住!

 逍遥302 2016-07-14

努力做长春人最喜欢的公众号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关注 长春晚报

最近,小编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帖子,讲的是短信中发来的银行卡网址千万不能打开的事儿。


有银行卡的,十万火急!

银行卡成了我们离不开的用钱工具,速告知亲朋。

最近,如果你的手机收到某银行发来短信,

并发来一个网址,

让你进行实名补录、升级等,

大家千万别打开网站进行操作,

否则你卡上的钱就很有可能被别人转走了,

请不要相信。

如果办理业务要去柜台,骗子太猖狂不能不防。

请大家转到自己的每个群,谢谢!


毕竟是和咱日常息息相关,

小编带着八卦的心理查了下,

得到的结果是——

真的!!


据红网宁乡站记者采访,对此事,银行工作人员解释,这可能是不法分子利用改号软件将诈骗短信伪装成银行的客服电话,然后利用伪基站发送给市民,以此牟利。这种诈骗手段在全国很多地区都有出现。收到有关网银升级或者需要填写隐私信息的短信,一定要拨打银行客服电话进行核实,谨防上当受骗。


别觉得这事离你很远,

小编随便搜索了一下,

发现在长春,

因为这样的事上当受骗的大有人在:


2014年1月


点了银行链接网址
银行卡一次性转走47550元


长春小伙儿小王手机收到一条由“95588”发来短信。短信内容很简单,上面说:“尊敬的用户:您的电子密码器于次日失效,为了保障您用户安全请速登入wap.icbcicm.com进行维护,给您带来不便敬请谅解。(工行)。”他随手点了链接网址。通过网页提示,输入银行卡号,身份证号和电子密码器“临时验证码”后。小王就关闭了网页。可谁知,银行卡一次性转走了卡内现金47550元。


2015年5月


处于好奇点开链接
4天内银行卡被转走近万元


长春市民朱先生手机收到一条短信,开头有自己的姓名,而且一字不差,名字后面还有一个链接。出于好奇,朱先生就点开了这个链接,想看个究竟,可是打开后发现不对劲,链接的内容不是乱码就是空白,立即就删除了这条短信。

而就是这一条短信竟然在让他的手机卡在4天时间内被盗刷20余笔,1万多元钱只剩下43.76元!


2016年5月


一条提醒还款短信
让她损失了2000块


长春市民田女士有一张专门用来还房贷的银行卡,每个月最后一天下午五点前,她需要往卡里存1715元钱,由银行自动扣除。而在月底前,银行会发来提醒还款短信。4月25号,一条看似正常的提醒信息,却让她损失了近两千元!


漏洞出在哪?


一般银行发送给客户的短信,只有银行的客服号码,不会附带任何前缀、后缀。

短信中提供的网址虽然很像银行的网址,但实际上与真实网址是有区别的。收到此类信息,一定要细心辨认。


警方提醒


嫌疑人利用用户的好奇心,会发送一些假称与用户有相关内容信息,附带有链接地址。用户点击后,会在手机上自动下载木马病毒,该病毒会复制下载手机上保存的各类信息,并盗取用户钱财。一旦误点了这类短信的链接,应立即将手机恢复出厂设置或重装系统,清除病毒。


除了银行短信外,收到下列短信,也要小心有病毒!!


1.这是我们以前的照片,你手机打开看看!


2.这是聚会的照片,好珍贵的留影,你快看看吧!


3.你竟然做出这样的事,实在让人不能原谅!


4.有人悄悄关注了你,点击了解!


5.家长您好,这是本学期学校总结学生各项表现资料,请查收!


6.你的他有外遇,还被拍了下来,点击查看照片!


总之,从今儿起,

再收到类似短信,

千万别轻易打开!!

看完,别忘了告诉朋友们!!



来源:长春晚报微信综合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