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店人必备!三大小儿高发病的12个用药方案

 steventwotwo 2016-07-14

随着盛夏来临,气温升高,过敏性疾病以及胃肠道疾病进入了高发期。对于身体抵抗能力较低的小孩子来说,病菌更是无处不在。这对于家长们来说,是件让人忧心的事儿,而药店人作为大众健康的传播者,如果能善于抓住这些疾病的特点,运用中医辨证论治,不仅能赢得顾客的信赖,也能提升药品销售额,让门店夏季的销量不再“敏感”。

积食篇

饮食过量,

损伤脾胃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症,主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

主要表现: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辨证论治,

分型用药

中医认为,小儿积食,多因“小儿先天中焦虚弱,加之后天喂养不当,内伤乳食,中焦失司,浊气留积胃肠”所致。

先天中焦虚弱

所谓“先天中焦虚弱”,指小儿先天禀赋不足,尤其是中焦脾胃更加虚弱,且重点在于“寒”(即寒性体质)。寒性体质的小儿更容易积食。

用药推荐:仲景牌太子金颗粒

功效:用于小儿乳食内滞所致的厌食,消化不良,脘腹胀满,面色无华,形体消瘦,大便失调等。

用法用量:口服,1~3岁一次1/3~1袋,3~6岁一次1~1.5袋,6~9岁一次1.5~3袋,9~12岁一次3~4.5袋,一日3~4次。

后天喂养不当

小儿后天喂养不当,会损伤孩子的中焦脾胃,从而形成积食。

此外,如孩子感冒发烧后常常输液、服用抗生素或退烧药等,也容易损伤中焦脾胃,形成积食。

用药推荐:仲景牌太子金颗粒

功效:健脾和胃,既能消积,又能增食欲。在消积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幼儿脾胃的调理。用于肚子胀,经常发烧,睡觉不安稳,厌食、偏食,脸色青黄。

用法用量:口服,1~3岁一次1/3~1袋,3~6岁一次1~1.5袋,6~9岁一次1.5~3袋,9~12岁一次3~4.5袋,一日3~4次。

内伤乳食,中焦失司

饮食入胃,经过中焦多方面共同协调,完成水谷精微的吸收与输送。如小儿先天中焦不足,加上后天喂养不当,则容易导致“内伤乳食”“中焦失司”。

用药推荐:王氏保赤丸

功效: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等症。

用法用量:6个月以内婴儿每服5丸;6个月至2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1丸;2~7岁每超过半岁加5丸;7~14岁每次服60丸。

浊气留积胃肠

饮食入胃后,经过消化,其中的精微物质被吸收转输全身,而其中的糟粕(食物残渣)则绝大部分被排出体外,一小部分残留在胃肠。如果孩子“内伤乳食,中焦失司”,就会使精微物质吸收转输减少,形成的浊气糟粕反而增多,从而导致“浊气留积胃肠”的局面。

用药推荐:四磨汤

功效: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用于婴幼儿乳食内滞症,症见腹胀、腹痛、啼哭不安、厌食纳差、腹泻或便秘。

用法用量:新生儿一次3~5ml,一日3次,疗程2天;幼儿一次10ml,一日3次,疗程3~5天。

建议:儿童身体娇嫩,用药安全第一,以儿童专用药为主。市面上有些儿童消食药含朱砂和槟郎,需根据症状谨慎使用。

支气管哮喘篇

哮喘发病,

病在肺、脾、肾

支气管哮喘,中医认为,这与痰液留伏体内有关。

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肾气未充。脾有将摄入的水谷分解吸收的作用,脾虚时运化能力差,水谷积湿生痰,上贮于肺;肾也有调节水液代谢之用,肾气虚衰,则水液停聚,化生痰湿;肺脏本来给体内水液运行提供顺畅的通道,肺气不足的话,抵御外邪力就弱,一旦感冒、过敏原等侵犯肺脏,水道不再畅通,水液凝聚为痰。

所以,肺、脾、肾三脏虚衰,都可导致痰液留伏体内而发病。

辨证论治,发作

期和缓解期大不同

发作期:起病急,症状重,属于外邪壅盛的实证。

寒性哮喘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胸闷,痰稀色白、泡沫多、易咯,喷嚏,鼻塞,流清涕,唇青,形寒肢凉,无汗,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薄,咽不红 , 舌质淡红,苔薄白或白滑,脉浮紧。

治疗原则:治以温肺散寒,涤痰定喘。

用药推荐:小青龙口服液

功能: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5~10ml,每日2次。

热性哮喘

气喘,声高息涌,喉间哮鸣,咳嗽痰壅,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呼吸困难,鼻塞,流涕黄稠,身热,面红唇干,夜卧不安,烦躁不宁,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治疗原则:治以清肺涤痰,止咳平喘。

用药推荐:哮喘宁颗粒

功能:宣肺止咳,清热平喘。用于肺热哮喘。

用法用量:冲服,5周岁以下儿童每次5克,5~10周岁每次10克,11~14周岁每次20克,均每日2次。

外寒内热

气喘,喉间哮鸣,咳嗽痰黏、色黄、难咯,胸闷,喷嚏,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面色红赤,夜卧不安,无汗,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

治疗原则:治以解表清里,止咳定喘。

用药推荐:麻甘颗粒

功效:平喘止咳,利咽祛痰。用于小儿肺炎喘咳,咽喉炎症。

用法用量:冲服,1岁以下每次0.8克,1~3岁每次1.6克,4岁以上每次2.5克,均每日4次。

缓解期:病程长,无急性加重症状,属于内脏虚衰之虚证。

肺脾气虚

反复感冒,气短自汗,咳嗽无力,形体消瘦,神疲懒言,面白少华或萎黄,纳差,便溏,舌质淡胖,苔薄白,脉细软。

治疗原则:治以补肺固表,健脾益气。

用药推荐:玉屏风口服液(颗粒)

功效:益气,固表,止汗。用于表虚不固,自汗恶风,面色晄白,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用法用量:口服,1岁每次3ml或2克,1~5岁每次5~10ml或2.5~5克,6~14岁每次10ml或5克,均每日3次 。

脾肾阳虚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气短心悸,咳嗽无力,形体消瘦,形寒肢冷,腰膝酸软,面白少华,腹胀,纳差,夜尿多,便溏,发育迟缓,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疗原则:治以温补脾肾,固摄纳气。

用药推荐:固本咳喘片

适应症:脾肾阳虚

功效:益气固表,健脾补肾。用于脾虚痰盛、肾气不固所致的咳嗽、痰多、喘息气促、动则喘剧;慢性支气管炎见上述证候者。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1~3片,每日3次。

肺肾阴虚

喘促乏力,动则气喘,干咳少痰,痰黏难咯,咳嗽无力,盗汗,形体消瘦,腰膝酸软,面色潮红,午后潮热,口咽干燥,手足心热,便秘,舌红少津,苔花剥,脉细数。

治疗原则:治以养阴清热,敛肺补肾。

用药推荐:蛤蚧定喘片

适应症:肺肾阴虚

功效:滋阴清肺,止咳平喘。用于肺肾两虚,阴虚肺热所致的虚劳咳喘、气短烦热、胸满郁闷、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4片,每日2次。

湿疹篇

湿疹来势汹汹,

病起三大原因

湿疹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过敏性皮肤炎症,是宝宝的常见皮肤病。中医认为湿疹的发病与先天禀赋、饮食失调、情志因素等。

先天禀赋

是指在人出生时即具有的身体素质,由遗传因素决定。易患湿疹的宝宝属于中医体质学分类中的“特禀质”,该体质是在遗传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异体质,西医学将其称为“过敏体质”。

饮食失调

小儿具有脏腑娇嫩、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若喂养不当、饮食不节可导致宝宝的脾胃功能受损,失于健运,从而湿热内生,外发于肌肤表现为湿疹。湿热困脾,引起脾虚,脾虚生湿,二者相互影响,使得湿疹迁延不愈。

情志失调

小儿“易热多火”,这与小儿“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生理特点有关。若平素对小儿娇养过度,导致肝阳上亢,“侵犯”脾土,脾的运化功能受损,湿热内生发于肌肤而为病。

辨证论治,

共分三型

湿热浸淫

多见于急性湿疹。发病急,皮疹为多数密集的小红丘疹、红斑或小水疱,皮损潮红灼热,瘙痒,渗液较多。湿疹可发生于体表任何部位,多对称分 布,常见于头面部、耳后、四肢远端、手足裸露部及阴部、 肛门等处。可伴有身热、心烦口渴、大便干、尿短赤、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滑或数。

治疗原则:治以清热利湿,祛风凉血。

用药推荐:消风止痒冲剂

功效:消风清热,除湿止痒。主治丘疹样荨麻疹,也用于湿疹、皮肤瘙痒症。

用法用量:冲服,每次1袋,每天3次。

脾虚湿盛

多见于亚急性湿疹。发病较缓,皮损以小丘疹为主,可有白色鳞屑、 少量的丘疤疹或糜烂,仍有痒感。可伴有食欲不振、神疲乏力、腹胀便溏。舌质淡胖,苔白或腻,脉弦缓。

治疗原则:治以健脾利湿,清热活血。

用药推荐:参苓白术散颗粒

功效:健脾、益气。用于体倦乏力,食少便溏。

用法用量:冲服,每次3克,每天3次。

血虚风燥

多见于慢性湿疹。患病日久,患处皮肤增厚、浸润、红色或暗红色,部分色素沉着,表皮粗糙,覆以少许鳞屑,或因抓破而结痴,可出现苔癣样变。病变部位局限,边缘清楚。可伴有口干不欲饮,纳差腹胀。舌淡苔白,脉细弦。

治疗原则:治以养血祛风,清热利湿。

用药推荐:润燥止痒胶囊

功效:养血滋阴,祛风止痒,润肠通便。用于血虚风燥所致的皮肤瘙痒、痤疮、便秘。

用法用量:口服,每次2粒,每天3次。

本文专业知识由徐乃佳医师提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