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萍(北京)·八卦红楼 6月18日,由中国邮政发行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二)》特种邮票在南京首发,邮票图案内容分别为:凤姐弄权、龄官画蔷、晴雯撕扇、宝玉受笞,小型张图案为归省庆元宵。——这本来是红迷们喜闻乐见的消息,粉丝福利,但邮票刚出,就在“广州红迷群”里看见有人吐槽,说“凤姐弄权”那张,分明画的是“协理宁国府”;“宝玉受笞”那张,原本被打了屁股只能趴着的宝玉,直坐着往下出溜;“龄官画蔷”那张,周围一圈牡丹花,宝玉周围全无遮挡,探着大半个身子看热闹,真不知龄官怎么把他错认成“丫头”的……好奇之下,我也找来邮票看了下。果然,红迷的眼睛一向都是贼亮的。 对于能画出六指警察的邮政美术界,本来不抱太高期待。但还是忍不住心疼《红楼梦》。想知道究竟发生了什么。搜了下创作背景,很容易就翻到一篇《红楼梦(第二组)邮票设计幕后访谈》。这篇文章才真正惊到了我。摘引两段,奇文共赏,人名姑且隐去: **先生在创作“元妃归省庆元宵”邮票时,关于元妃省亲的地点,专家们有不同的观点。有的专家认为应该是在大观园内,有的认为在荣国府。**先生表示,虽然贾元春被晋升为贵妃之后,贾府效仿其他皇亲国戚修建了大观园,但贾元春本人对大观园的评价却只有奢华破费四字,然后去了荣国府拜见贾母,并在荣国府内发生了一系列君君臣臣、有喜有悲的人物故事。此外,根据《红楼梦》第十七、十八章章回名为《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作者曹雪芹开宗明义,可见荣国府才是元妃省亲时最核心的地点,因此在绘画设计中最终选择了荣国府这一场景。 为了准确反映原著,在绘画创作中这样的考证比比皆是。在荣国府内,贾家祠堂究竟是“荣禧堂”还是“荣庆堂”,也引来多方争议。**先生设计原稿中,贾府大堂挂了一块匾,上书“荣禧堂”三字,匾的两侧则有一副对联“座上珠玑昭日月,堂前黼黻焕烟霞”,背后是卧龙图。但有专家提出不同见解,认为应该是“荣庆堂”,究竟“荣禧堂”和“荣庆堂”哪个才是贾府大堂,专家各持己见。为了避免分歧,在邮票最终设计稿上隐去了牌匾,留作后人继续考证。 看完的第一反应是:上面这两段是需要争论的内容吗?以及,以及——真是不知从何说起。元妃省亲的地点,何时有过争论呢?书里写得明明白白,大观园就是为省亲修的,所以元妃来了直奔园子,先进正殿,升座受礼。众人排班,虽然免礼,程序一样都不能少,这是国礼。更衣以后,出了园子,到贾母正室拜见长辈,这是家礼。然后全体又回到园子,正殿之上吃饭写诗看戏颁赏。一步步纹丝不乱。而且,大观园就修在荣国府里,回目名“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一点问题没有,什么时候变成了两个地方呢?荣国府无非大了点儿,包括前院后园中路东路等等,房子虽多,各有用途。元春何曾到过“荣禧堂”呢?“荣禧堂”又怎么会是祠堂?某年除夕贾家祭祖宝琴看到的,门匾写着“贾氏宗祠”、长联写着“肝脑涂地”的那个,才是宗祠呢。看了下早先公布的邮票草稿,除了上面明晃晃三个大字“荣禧堂”,旁边“座上珠玑”的对联也都细心画出了。幸好正式发行时都抹去,不然就闹大笑话了。 已经无力吐糟。访谈文章写成这样,到底是专家糊涂,还是记者加工走形,局外人是不知道的了。反正“专家”和“记者”的污名化,已经很严重,排名不分先后。谁的责任,谁自己认吧。唯一期待的,就是以后写东西,不要随随便便说“力求原汁原味体现红楼梦原著的场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