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蝉,又叫知了,鸣叫着整个夏天! 而蝉是一种昆虫,也是一种文化! 叫蝉文化或者蝉精神! 事情起因还是因为我老师: 一次在天津,跟随老师出去讲课,一位收藏家从她的口袋里面掏出了一份神秘的裹布,说是丝绸来的,一层一层慢慢的打开,里面是一个白玉,说是老坑羊脂玉(一种洁白如羊脂肪的新疆和田玉,又以老坑甚为珍贵)。 展示后,收藏家就不说话了,就给老师看,老师没接过来,只是眯着眼看了一眼,说了一句话:是蝉啊!应该是出自战国时期的吧? 收藏家脸上露出笑容,竖起了大拇指,内心悠然产生敬畏之心! 而我做为弟子站在老师身后顿时觉得很不可思议,难道战国时期盛行蝉文化?一直心里不解! 终有一天翻查了资料: 蝉约2000余种,目前资料显示有十七年蝉,十三年蝉等,具体我们详细看一下: 十七年蝉:一种穴居十七年才能化羽而出的蝉,属于半翅目。它们在地底蛰伏17年始出,尔后附上树枝蜕皮,然后交配。雄蝉交配后即死去,母蝉亦于产卵后死。 科学家解释,十七年蝉的这种奇特生活方式,为的是避免天敌的侵害并安全延续种群,因而演化出一个漫长而隐秘的生命周期。 还有一种十三年蝉。这种蝉在地下生活的时间有13年,仅次于十七年蝉。 最后不管是十七年还是十三年。能够在阴暗的地底下生活十几年,然后鸣叫一个夏天就了结自己的生命,换来下一次十七年的轮回!这是何等壮观! 蝉,是中国古代玉器的常见题材。由于蝉的蜕壳变化、居高饮露。 所以被古人赋予两个寓意: 一,脱胎换骨、复活再生; 二,清高、廉洁、直言不讳。 说文解字:蝉 单,既是声旁也是形旁,是“禅”的省略,表示与世无争、静坐冥想。 蝉,金文 (虫) (单,“禅”),表示清静无为的昆虫。 蝉的幼虫隐藏在泥土中,靠吸食植物根部的汁液为生。蝉的成虫往往长时间静伏在树上,饥渴时则用坚硬的刺吸式口器插入树的枝干,吮吸树的汁液以营养自己的生命;而古人误以为静伏树上的蝉不吃不喝,是餐风饮露的“禅虫”。 所以哪怕是一种昆虫,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面都是一门学门!值得学习和深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