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舍利千的制作技艺, 在刊登的得奖作品中舍利干盆景也占有一定的比例, 显示出其在盆景创作中的重要地位。有不少盆友向我谈到对舍利干盆景的想法, 有些不同的意见, 我想浅谈一下自己的认识。舍利是佛教名词, 是释迩牟尼佛及其它高僧大德在圆寂火化后留下的遗骨结晶体, 俗称舍利珠, 展示出生命不朽的永恒光辉, 是后人思念凭吊的重要依托, 充满了关爱崇敬之意, 也是一种神圣的供品, 可以慰藉人的心灵, 寄托怀念与哀思。在盆景创作中利用若干枯枝进行创作, 题名为舍利干、神枝, 这些词虽并不起源于本地,但倒也情景交融, 高雅可取, 这种盆景造型创作手法在我国台湾及日本较为流行。作为一种艺术风格, 其利用自然界中饱经风霜, 深受雷击风吼、兽嘴虫咬等灾害后仍能顽强挣扎, 艰难生存的少数树木, 从受损的树干中新生出儿片翠绿, 争取生命的延续, 追求新的生机, 这样坚强的生存能力及其坚韧不拔的求生本能, 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它表现出的生死与共、枯荣相济的生态, 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充分利用残桩若干, 经过艺术加工,整理修饰, 因势利导, 进行适当的雕刻, 使原来残缺的树桩变成有艺术效果的作品, 这种创作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其实我国早在70 年代就己经有创作带枯干的现代作品, 在1 9 79 年中国盆景艺术展览会上就有一盆带有枯枝的作品, 题名为“ 生死恋” ,这个生动的点题将枯枝的存在注入了深刻的诗境和人情味, 表现出相依相恋、情深意实的情景, 很受人们的喜爱。中国盆景的特色能超越世界, 就是除了剪、扎等造型技法以外, 强调了一景、二盆、三几架及创作后的题名。以诗情画意的文学命题,沟通作者与观众的思想交融, 达到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 心领神会的至高意境, 再加以几、架相互衬托, 表达出盆景高雅的情趣与我国历史悠久的造型艺术,体会到文明古国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传统陶瓷古盆、家具完美结合的审美艺术, 这是目前其它国家盆景所不及的, 也是我国盆景艺术的独特魅力。 1. 在自然界, 阳光普照, 雨露滋润, 大地生机勃勃, 郁郁葱葱, 受到严重伤害的植株总是少量的。为了制造舍利干盆景, 采掘受伤变形的桩头已使山林受损, 资源缺乏, 应引起广大盆友的重视, 加以适当的控制和管理。 2. 在资源不足的情况下, 许多盆友在基本健康的植株上进行大面积的雕刻, 以制造舍利干的效果, 有的甚至大量剥树皮,逼近树木生命的极限, 将主干的木质部、 韧皮部、形成层、皮层,大幅度的雕伤、刻伤, 破坏了植物的传导系统, 包括导管、筛管等器官组织。经过如此大的破坏刀伤以后, 虽然可以逐步愈合,但过大的伤面严重地削弱了植物的生存抵抗能力, 也会缩短成品的寿命, 增加养护管理的难度。以破坏植物的健全植株来营造舍利干的残缺美, 是得不偿失的, 也极不科学。
所接受。富有旺盛生命力、造型优美的盆景给人以充满生机活力和赏心悦目的享受, 而舍利干盆景带给人们的是残缺的枝干、脆弱的生命( 或拼搏挣扎的生命 力)、高难度的养护管理和对植物残存生命的提心吊胆, 如此的老态, 不符合当今社会的精神面貌。
5.盆景可以陶冶性情, 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 创造优秀的盆景有利于身心健康, 如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松、柏、杂木类盆景, 富有丰收喜悦的果树盆景, 春靓丽的观花盆景, 清高潇洒的文人盆景, 诗情画意的山水盆景等等, 都能使人领会到盆景艺术陶冶情操、促进身心愉快等有益的艺术效果。古诗云: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历史的车轮快速地迈向繁荣昌盛、科学发展的轨道, 我们要迎合潮流, 与时俱进, 盆景艺术的创作主流必须是符合大众利益的、健康的、多样化的、富有现代精神的作品,那些受损严重、生命脆弱的群体只是前进道路上的小坑, 需要我们去关爱、维护和修补, 盆景事业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健康的、代表民族精神、充满活力的康庄大道。 鸿江盆景 绿意盎然 鸿江盆景订阅号 ![]() 鸿江盆景服务号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