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宫寒体寒,三伏天不灸,更待何时?

 LIB达人 2016-07-14

关于艾灸,需知艾灸效果很大程度上体现在灸量上,而灸量又主要体现时间和温度上!但另一方面,灸量也是要循序渐进的来增加——肢体每穴15-20分钟,躯干每穴30-50分钟,温度以温热为宜。

一、常年手脚冰凉?冬病夏治让你暖起来

可以说,现在是一年当中最适合调理体寒的时候了!冬病夏治是我国传统前年的绿色养生理念,根据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利用夏季气温高,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采取温阳的方法,来祛除体内阴寒之气,以调整人体阴阳平衡,预防和治疗冬天或受寒后容易发作的顽固性疾病。

之前已经介绍过两种适合冬病夏治的情况,今天主要介绍第三种——第三种适合冬病夏女性的情况:宫寒,常年手脚冰冷、小肚子凉、月经色黑、带血块、白带多、免疫力低下、甚至诱发子宫肌瘤的。余下的第四种,属于过敏性的疾病,如鼻炎等,这点以后再讲。

二、宫寒分两类——内寒与外寒

具体说来,宫寒分两种——

1、实寒(外寒): 

实寒是自然界寒邪(外寒)侵袭到体内导致的宫寒。比如爱喝冷饮等寒凉之物,夏天空调温度过低、常穿露脐装、冬天衣着单薄等,则血为寒凝,气血不畅,不通则痛。

子宫是女子体内最怕冷的地方,受到寒邪刺激,易出现宫寒。症状有痛经、小腹凉、月经延期、色深有血块等。女性会出现月经时间推后、量少、色黯、痛经,严重者可能导致闭经、不孕等。表现为小腹绞痛,得热痛减,面色青白,形寒肢冷,舌黯的症状。

2、虚寒(内寒) 

另一种是虚寒,则内寒导致的宫寒,也就是肾阳虚,这与人的先天体质有关,体内“阳气”不足,易出现“宫寒”。畏寒怕冷、腰膝酸软、总感觉腹部发凉甚至腹痛、头晕乏力明显,月经量少等。

若体内阳气不足,寒自内生,脏腑功能失调,出现月经时间推后,量少、色黯、痛经等。女性朋友会感觉腹痛绵绵,喜温喜按,头晕气短舌淡。现实生活中,实寒的寒者较多,虚寒的患者较少,而宫寒易导致不孕,女性朋友一定要高度重视!

三、艾灸:作为体寒的天敌而存在! 

艾草是中医常用到的中草药,它有抗菌、祛痰、理气血的功效。艾草苦燥辛散,能理气血、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为妇科要药。

艾叶性温加之点燃熏灸,使热力深达肌层,温气行血。故艾灸具有温通经络,散寒除湿、调理气血、宣痹止痛之功效,可以说艾灸是体寒的天敌!

虚寒以“补”为原则——补益肾阳、暖宫散寒

实寒以“驱”为原则——温经散寒、祛瘀止痛

宫寒体寒、手脚冰凉艾灸:

1、大椎 

2、命门、肾俞 

3、八髎 

4、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关元 

5、太溪 

6、涌泉 

艾灸方法:艾艾贴温灸或者隔物灸(如隔姜灸),每次艾灸腹部和脚部穴位,循环取穴艾灸。肢体每穴艾灸15-20分钟,躯干每穴艾灸15-30分钟,腰部八髎 一周一次即可,10天内休息1-2天,根据各自的感觉而定。 

四、宫寒体寒的日常调理

除了艾灸调理外,生活中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注意——

1、饮食 

子宫是女人的第二生命,必须保持温暖,中医认为,女性属阴,不要贪凉,过多寒凉、生冷的食物进入体内会消耗阳气,导致寒邪内生,侵害子宫。所以即使炎夏,也不要进食过多的冷饮等寒凉之物,冰箱里的食物取出后最好放一会儿再吃。如果有凉、热两种食物东西要吃时,先吃热的,再吃凉的。寒性的食物也要少吃,如西瓜、梨、绿豆、白萝卜、苦瓜,柚子等,适可而食。 

养成饭前喝汤的习惯,一些具有温热性质的汤,带凉性的汤可加入几颗红枣和枸杞,它们可以缓慢地帮你蓄积体内热能。平时也要多吃一些补气暖身的食物,如核桃、枣、花生、山药、枸杞、桂圆等。如果日常有受寒现象,例如淋雨、受凉等,一定要事后补救,给自己煎一碗驱寒汤:生姜水煎10分钟,放2勺红糖,驱走寒气。

2、运动 

“动则生阳”,寒性体质者格外需要经过运动来改善体质,快步走最简单,上班、下班随时都可以。如果在卵石路上走更好,可刺激足底的经络和穴位,疏通经脉、调畅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使全身温暖。慢跑、跳绳都不错,如果游泳的话要注意最好在恒温泳池游。

3、避寒 

夏天注意别坐在空调风口下面,也不要让冷风从背后吹着你的背部、腰部,温度要在26度以上,尤其是艾灸的时候,特别需要注意这几点。有机会就要出去走走,多接触自然风。草地、石头、水泥地这样有寒气的地方也要少坐。冬天要把腰腹护好,腿脚穿暖,切不可为了外在美穿少了损害自身阳气

4、泡脚 

除了艾灸,生活调理,还有一种方法可帮助对付宫寒——泡脚:把艾叶、红花、小茴放入水中烧开,待水温适合时泡脚,有暖宫散寒、活血化瘀、舒通经络的作用。

让艾灸成为一件生活美事,告别宫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