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铜钵旧闻拾趣之九:“吃新”习俗

 永远求知 2016-07-14

 故乡铜钵旧闻拾趣之九:“吃新”习俗

郭元坤

过去我们铜砵民间群众有“吃新”的习俗。解放前农民收获的稻米不够填饱肚子,只好代之以杂粮、瓜菜。遇有灾害或青黄不接时,还得以糠饼、野菜充饥。特别是在农历四五月昼长夜短的日子里,人们都有“芒种夏至会吃乜去”的感叹。(“乜去”是龙岩方言,身感疲劳困乏懒得去做事之意。)加上平时饭菜少荤腥,人们企盼用荤腥解馋,盼望早稻早日收割,吃上新米香饭,所以有了“吃新”的习俗。“吃新”顾名思义是吃新鲜食品之意,与“立夏”一样是一个小节日小聚餐,有“立夏吃面壮身”“吃新,吃新,(身体)重三斤”的顺口溜。

“吃新”时间一般是在农历六月初六,也有提前或挪后的。龙岩习惯是过大年大节才有杀鸡杀鸭,过小节一般没有杀鸡杀鸭和做糕饼点心之类。故“吃新” 只有买一些猪肉,加上当年新榨的菜籽油,做几样新鲜的菜肴,如红烧肉、油炒饭、油煎茄子等。若季节迟,到时早稻尚未开镰收割,人们就到已近黄熟的早稻田里,把谷穗中黄熟的部分先捋一些下来,和着做“新饭”。这些食品龙岩人称“碗菜”,一碗一碗,摆满一桌,先做祭祀,祈求神明保佑四季平安和五谷丰登,然后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吃,谓之“吃新”。龙岩早稻收割时间有“小暑小割,大暑大割的”农谚。所以“吃新”又有吃夏收夏种开工饭的意思。

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日子越来越好,鸡鸭鱼肉和新鲜水果不断,几乎天天“吃新”,无需再用荤腥解馋,故而有的地方已无此俗。(此文曾在2004722日《闽西日报》发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