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铜钵旧闻拾趣之二:铜砵是个美丽的山区

 永远求知 2016-07-14

故乡铜钵旧闻拾趣之二:铜砵是个美丽的山区

郭元坤

江山乡位于龙岩县(今新罗区)的西北部。东界雁石、铁山、南邻西陂、龙门,西连小池、北接万安,西北毗连上杭县的步云等乡镇。全境面积248·63平方公里,共有大小67个自然村。我的故乡铜砵村是乡政府所在地,距城区20公里,是江山最大的村庄,也是全乡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江山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四周群山环抱,受构造控制,山岭与谷地相间排列。由于区内河流水系发达,逐渐形成了各种千姿百态、山峰险峻、层峦叠嶂、山清水秀的地形地貌。民族英雄文天祥率兵退守南方以后最得力的战将——郭铉郭炼是铜钵村人,两位侯王有关的香林庙、丞相岩和铜城古迹等人文景观均在铜钵。

   铜砵虽是优美的山区,但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特别是清末、民国以来,田地山林大部分被外乡和本地的豪绅地主占有。占人口90%以上的贫雇农,只有20%土质差、花工大、产量低的林边田、山垄田、梯田。为了生存,农民只好向地主租田耕种,收获所得七成乃至八成交租,劳动者所得无几。加之军阀混战、兵灾匪祸、苛捐杂税,劳动人民一年到头辛苦劳动,不得温饱。吃的是糟糠野菜,住的是间土房或草寮,穿的是补丁加补丁的破旧衣裳,寒冬腊月,只能火笼当棉袄,稻草当棉被,过着饥寒交迫牛马不如的生活。1928年建立了共产党组织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相继进行武装暴动,参加红四军攻打龙岩城,建立苏维埃政权,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斗争。主力红军长征后,红八团红九团深入闽西开展游击战争,江山成为主要游击革命根据地之一 。江山人民高举红旗,坚定信心,与凶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搏斗,一直坚持到1949年全国解放。

   解放后江山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逐步起了变化,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变化更大。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各人精耕细作,粮食丰收,经济发展,促进了农村的繁荣。铜钵村建筑了店房,已连接成一条街道,路面是混凝土的,整洁美观。村中添建了不少新楼房,墙上贴瓷砖,按上彩色灯泡,喜庆节日与城里一样灯火辉煌。农民收入增加了生活用度也阔绰起来,喜庆宴客多的六七十桌,普通的四五十桌,少的也二三十桌。席面菜肴,今非昔比,鱼虾海鲜,应有尽有,与城镇相比毫无逊色。农民服装款式也讲潇洒风雅,青年西装革履,小孩鲜艳华丽,姑娘们更注重美容装饰,烫发、涂口红、穿高跟鞋,穿戴入时。现在从城里经山塘至铜钵的班车,随到随行,利便自由。乡中厝巷道路,加宽铺上平坦的水泥路面,可行三轮摩托,乡容焕然一 新。文化教育也长足发展,江山中学、江山中心小学等,均先后改建为砖石混凝土结构的教学楼和部分教工宿舍大楼,教室宽敞明亮,环境优美。如今江山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春风沐浴下,正由温饱奔向小康,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现在江山铜砵是龙岩国家森林公园的核心景区之一 ,地处国家A级自然保护区梅花山南麓。“睡美人山”、“铜城古迹”、“文昌阁”、“仙袋山”、“铁鸡爪”、“铁门关”、“石观音”等奇观异景,已闻名遐尔,令人叹为观止。在狮形隔山上新建的“香林庙”中的郭公塑像堂上,有本村林忠照将军的题词。庙的东西北三面苍松翠竹,南面临千米屏障,石壁与溪流成90度角矗立云霄。江山铜砵风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已经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开发,逐步成为新兴的旅游胜地。江山隧道已经开通,这里已被定位为龙岩市的后花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