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艺术人丨专访】拾光逐梦——华裔新锐双语导演黄颖湘专访

 脩姱 2016-07-14
华裔新锐双语导演
黄颖湘专访
拾光逐梦




人物介绍

黄颖湘获美国导演工会导演奖

黄颖湘,北京大学艺术学院09级本科生,2015年毕业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导演专业,90后新锐华裔双语导演。她的研究生毕业作品,魔幻现实主义短片《伊莎和青蛙王子》(Isa and the Frog Prince)于2015年8月完成制作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首映,此后仅仅三个月便入围15个国际电影节,一举斩获第11届中美电影节金天使奖和第21届美国导演工会学生导演奖(21th DGA Student Award),并被提名第37届学生艾美奖(37th Student Emmy’s Awards)。

于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




追梦的孩子


“我从小时候开始,一直过的都是乖乖女的生活。”

自儿时开始学习舞蹈、绘画、小提琴,多才多艺,但也中规中矩,黄颖湘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和许许多多的中国孩子一样,按部就班地行进着。中学时她开始练习艺术体操,每天从早上5点半到晚上11点半课堂、练功房、家三点一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循环虽然简单,但也很纯粹。就是在这段学习舞蹈的日子里,她渐渐感受到了艺术独特的魅力,那是一种纯净的体验和享受,让人暂时忘记纷纷扰扰,全然沉浸在现实与梦想相接处的美好世界之中。
 
如果不是因为偶然看到父亲带回来的《泰塔尼克号》光碟,或许已经成为国家级艺术体操运动员的黄颖湘会在舞蹈这条路上一往无前地走下去。然而正是机缘巧合之下,这部影片让她看到了一个在单纯的舞蹈之外更广博的世界——那里有和舞蹈同样富有魅力的情感体验,同样是一个创造的世界,一片属于创作者和观众的天地;然而较之舞蹈,电影最大限度地超越了时空的局限,延展了一个人有限的生命和个体性的情感,以艺术化的方式将别样的生活和情思分享给更多的人。从那以后,一个电影梦就开始在这个“乖乖女”的心里生根发芽,直至长成俊秀挺拔的乔木。

黄颖湘的舞蹈

为了心中的电影梦想和北大情结,黄颖湘选择了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在这里开始电影电视编剧导演专业的学习。而这所承载着厚重的人文情怀的综合性大学,也给了多年疲于应试教育的她一个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安宁之所。

在艺术学院学习的四年间,黄颖湘一直保持着优秀的习惯。北大于她,不仅是培养学术能力的象牙塔,也是一片用来闯荡的宽广天地。大三的时候,她便经由学姐介绍来到金依萌工作室,跟随这位华语电影界第一个票房过亿的女导演进行影视编导相关的实习工作。当时和她同去的还有几位同学,但最终只有她选择了参加这个实习项目,并且一做两年。两年中,她协助金依萌导演拍摄广告,参与长片《一夜惊喜》的制作,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也对于如何真正在片场应对自如,如何在电影产业中立足并成为一个优秀的专业导演,有了切身的体悟。

四年的理论与实践为黄颖湘的电影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的本科生毕业作品《明星·脸》一出,就收获如潮好评,而她虽然刚刚毕业,却也已经是一只脚踏进圈内的电影新生力量,许多成熟的影视制作公司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但黄颖湘却并没有为此停留。她始终坚信,作为一个导演,“既要了解电影是怎样一门技术,也要明白这是怎样一门艺术。”大学刚刚毕业的她,仍然感到自己在实践经验和个人阅历方面都尚有不少欠缺。而美国的好莱坞,是全世界最大最成体系化的电影工厂,到这个电影产业的最前沿阵地走一遭,几乎是每个电影人的梦想,黄颖湘也不例外。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的导演专业,是一块很好的踏板。这个为期两年的研究生项目,将电影片场13个岗位相关的技能全部容纳,包括灯光、收声、场记、摄影、美术设计等等,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电影制作链。对于一个未来的导演,这无疑是不可多得的学习机会,更是一次独一无二的生命体验。于是怀揣着这样一个美国梦,黄颖湘毅然放弃了国内唾手可得的稳定工作,飞跃重洋,只身前往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电影学院继续深造,继续探索属于她的艺术世界。

如今回头看,黄颖湘愈发坚定地相信,自己当时的选择是最正确也最合适的。在美国的学习生活让她有了属于自己的、丰富绚烂的生活体验;这对于一个电影导演来说,与专业的理论与技能同等重要。从踏出国门的那一刻起,这个一直追梦的孩子终于真正地长大了,却也终于真正地成为了一个永远的孩子,因为她怀揣着一颗永远对世界充满期待,对梦想执著勇敢的赤子之心。




两个国度,一种成长

Isa and the Frog Prince-海报


从中国到美国,不同的文化环境,不同的思维方式,但黄颖湘依然完成了她又一次华丽的蜕变。两年时间里,她以惊人的速度成长起来,从一个爱哭的小女孩,一步步走向专业的导演,成为片场的领队与核心。谁也不会想到,她骨子里其实是一个害怕成长的孩子。

初到美国,周围的一切都是新鲜而陌生的色彩。斑斓的文化大熔炉很快对这个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女孩张开了怀抱,然而在真正成就点石成金的本领之前,首先要经受住滚烫的炉火的锻造和淬炼。

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学习电影的前两个月,黄颖湘都处在一片模糊的眩晕之中。语言的差异首先给了她一次迎头痛击:在课堂听不懂,在片场设备名称记不住,日常交流有时都成为难题。这还只是个开始,因为巨大的文化差异,更多的打击接踵而至。作为一个导演专业的学生,黄颖湘混在结实健壮的欧美同学中间,看上去实在弱不禁风,瘦弱的她因为扛不动设备和脚架,在团队中受到过不少冷遇。全天候地浸泡在非母语的文化环境当中,还要用这样一门语言应对种种琐事,对于在中国生长了二十年的她来说,实非易事;而褪尽光环,白手起家,对于一个从小到大习惯了优秀的乖乖女来说,更是巨大的落差和鸿沟。她哭过痛过怨过,唯独没有想过放弃。“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是她的信条,也是她的制胜法宝。她可以不是最聪明的,也可以不是最强壮的,却一定是最坚韧、最勇敢、最努力的。

她一遍遍虚心地向教授和同学请教,从磕磕绊绊到流畅地道,谈吐自如;她一次次大汗淋漓地出现在健身房,从肩不能扛到可以撑起片场的半边天。她用自己的努力诠释了独立与尊严,也终于赢得了尊重与接纳;甚至在自己的国家和文化遭人误解的时候,她也能够以自信而优雅的姿态挺身而出,尽力去改写外国人对中国的偏见。

Isa and the Frog Prince工作照

Isa and the Frog Prince工作照

两年弹指一挥间,黄颖湘轮转过片场的全部岗位,也从一个青涩的中国留学生蜕变成了一个中英双语导演的种子选手。她的毕业作品《伊莎与青蛙王子》(Isa and the Frog Prince)既是她蜕变的见证,也凝聚了她关于成长的思考。黄颖湘坦言,自己是个“害怕成长的孩子”。小的时候她曾经以为越长大越自由,但是后来发现,经历的现实越多,就越被束缚,于是她开始担心有一天自己的梦想会被这个世界消磨殆尽,不再如儿时那般天真勇敢,一往直前。

《伊莎与青蛙王子》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叫伊莎的小女孩一直相信她的宝贝青蛙到了湖里可以变成王子,为此受到不少孩子的嘲笑。为了证明这个美好的童话不是无中生有,她和几个小男孩结伴来到湖边,把青蛙放进湖水。然而奇迹没有发生,青蛙不见了踪影,也没有什么王子来与伊莎相见。就在伊莎满心失望,准备离开的时候,一个小小的男孩子抱着她心爱的青蛙,从湖中探出头来。“无论青蛙是不是王子,伊莎都会爱他;而从依赖一只青蛙到收获一个真的朋友,伊莎已经在现实中找到了属于她的王子。”黄颖湘试着透过成年人的视角去反观孩子的世界,去体悟成长的点滴感受,而她想要传达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也很纯粹——“虽然童话故事并不是现实,但现实却可以和童话一样美好。成长并不可怕,只要你始终温柔地对待这个世界,世界就会对你温柔以待。”

做一个长大了的孩子,也可以很快乐。





跨越大洋的艺术人

明星脸工作照


在电影行业中摸爬滚打了六年多,黄颖湘有了一份优质的工作,也收获了自己的梦想果实。此时再回头看,黄颖湘对自己最初的选择充满了感激之情。在北大艺术学院的时光,是她一路走来都受益匪浅的宝藏。

“北大是一个很高的起点,也是难得的机会,它是你进入社会的第一块敲门砖。”谈起北大,黄颖湘总是不由自主地嘴角上翘。的确,无论是在北大读书期间,还是毕业以后,北大的印记都无处不在,就连黄颖湘目前在美国就职的公司,也是由北大的毕业生一手创办的。在北大这个平台,只要有想法,总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人,找到能够一同创造和实现梦想的伙伴。黄颖湘就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份幸运:她的两部毕业作品引起了同为北大毕业生的陈家位师兄的兴趣,两人一拍即合,准备用歌舞元素对伊莎和青蛙王子的故事进行IP改编,将它搬上中国的音乐剧荧幕。今年10月,或许她就会回到北京,开始联合导演的相关工作,这对于励志成为双语导演的她来说,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契机。

北大毕业合影

当然,北大的意义还远不止于此。

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能力。从艺术学院走出来,黄颖湘给自己立下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就是要拍好电影。她不会一味为了追求票房或者为讨观众欢心而拍片,也不允许自己的作品流于滥俗,她希望自己的作品是走心的,是有温度的,是有情怀的。在美国留学期间,她和她的同学们分别创作的毕业作品共有14部,其中大多或是力求故事离奇跌宕,或是在视觉效果上做足了文章。只有《伊莎与青蛙王子》踏踏实实地讲述了一个温柔而暖心的故事,没有烹油烈火、鲜花着锦之盛,只用一点春风化雨般的细腻清新,就俘获了众多观众的心。而现在,她也有了自己更高远的梦想和追求:在中美合拍片越来越成为大趋势的电影业,做一个优秀的双语导演,用自己的作品沟通中西,分享更为丰富的生命体验。

无论是在北大的四年,还是之后的近千个日夜,黄颖湘都时时刻刻遵循着自己的原则。她走得或许并不快,但每一步都很扎实。她也愿意相信,这个世界是美好的,只要肯付出,踏实地走下去,无论目的地在何方,总会收获好的结果。而她只负责过好每一天,并且享受生活——“毕竟独特的生活体验才是真正能够伴随着一个人长久地走下去的东西,尤其是做艺术的,在学习和工作之余,一定不要忘记如何生活。”






作为一个过来人,黄颖湘给学弟学妹们的建议也很简单:其实成功并没有什么诀窍,不过是比别人多一些努力,只需问耕耘,无需计较收获。一步一个脚印,培养自己的特性和独立人格,发掘自己的潜力和价值所在;做最好的自己,做不一样的自己,做独一无二不可替代的自己。至于其他,无需顾虑,挑战来了就迎面而上,将挑战化为机遇,充分“体验闯的乐趣”,这才是年轻的姿态,是生活的格调,也是艺术的趣味所在。








策划:李斯扬
采访:王伊
撰稿:王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