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哪里有什么秘密,都是常识

 教育资料库 2016-07-14

童书妈妈写在前面:

 

这半年来,童书妈妈读书会的成员们在一起读了7本书了,每个月读一本,每月固定时间集体相会,共同探讨当月的所思所想。

 

我们读过《孩子:挑战》、《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互联网时代的教育革命》、《教养的迷思》、《爱的教育》、《夏山学校》、《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全脑教养法》。

 

这些书基本都不是最近才出版的新书,就像书友们常说这本书我很早的时候读过。但是当童书妈妈读书会百余位成员聚在一起探讨时,仍然会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有价值、有启发,甚至是新鲜的干货。

 

今天的这篇文章,是读书会成员林彩芳为《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所做的演讲而整理的文章。

 

她说,我们像发现宝矿的人那样不断地挖呀挖呀,试图发现教育的秘密。大多数人对自己过往的教育有所缺憾,当成为父母时,带着寻找失落的教育的梦想,踏上追寻之路,每个人应该经历过类似《失落的一角》里的心路历程。可是当你看过足够多,经历过足够多,你就会发现,教育,没有秘密,都是常识。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入选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他的学生精英辈出,很多走入哈佛、耶鲁、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世界名校,他们中有阿莉兹 ·比尔——哈佛高材生,白宫实习生,一个险些被埋没的国际政治人才,也有威利——震惊了美国广播公司记者的小小演说家。罗恩·克拉克曾3次受邀做客白宫,被脱口秀女王奥普拉赞誉为最了不起的人,是美国的超级明星教师,他的经历一度被好莱坞改编成电影《热血教师》。

 

然而最重要的是,这本书,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充满激情和可能性的教育现场,在无法撼动既有教育体制的情况下,罗恩·克拉克与他的教学团队,是如何带领孩子们在基础教育领域做成功的改良。

 

相信很难有人读过此书之后,能抑制住心中的激动。

 

但是,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深深明白,真正带来改变的,还是细致的教学工作;是日复一日的琐碎、陪伴;时大量的时间投入。林彩芳老师笃定又温和地这样说时,无比打动人心。

 

童书妈妈和读书会的成员们,还是会继续每月认认真真地读一本探讨教育的书,享受每个人真诚、迫切的思考和讨论,不做汹涌流逝的河水,做终将改变潮水的河床。

 



 

教育,哪里有什么秘密,都是常识

by 林彩芳

 

从《爱的教育》、《夏山学校》到《罗恩的奇迹教育》,我们像发现宝矿的人那样不断地挖呀挖呀,试图发现教育的秘密。

 

大多数人对自己过往的教育有所缺憾,当成为父母时,带着寻找失落的教育的梦想,踏上追寻之路,每个人应该经历过类似《失落的一角》里的心路历程。

 

可是当你看过足够多,经历过足够多,你就会发现,教育,没有秘密,都是常识。

 

第一个常识:一所名校,一个明星老师,并不能改变真正的教育之道。

 

这个时代,技术爆炸,也让教育变得越来越让人眼花缭乱,作为工具的教育之术在高速迭代。

 

但教育之道却一直在教育者的探索与争论中始终大致维持着本来的样子。当然,会变得更加丰富和深入。

 

但教育需要做的,依然是尊重人性,贴近常识,适应未来,然后投入时间去大量实践。

 

从这一点来看,真的是古今中外亦然。美国并没有因为有了罗恩、雷夫这样的教师,就解决了教育问题;中国的各种公立和私立的名校,所维系的传统和所做的创新,也没有背离教育最本质的规律。


第二个常识:人格化的教育奇迹,方法可以学,但核心人格无法复制。

 

你会发现《罗恩的奇迹教育》、《雷夫的56号教室》这样的书出来后,各地各个学校会组织老师学习,写读后感。

 

但是,就像当下的很多政策学习一样,学的时候兴致高昂,似乎马上就要去改变现状。而真正学完之后,依然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没有太大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呢?是他们不思上进,不想改变?非也,事实是真的很难学,单看《罗恩的奇迹教育》时非常激动,那些活动,那些激情澎湃的语言,那些辉煌的成果,令人赞叹。

 

而且,罗恩也把他们学校的做法,从源头到细节,从规划到实施,全部都分享了出来。每一位来到克拉克学校的老师,都可以亲自去体验,去联系。

 

但是,罗恩的个人魅力是无法复制的。也就是说,同样的一段话、同样的一个动作、同样的一个游戏,罗恩做起来同学们会觉得特别有趣,但是换一个老师来做,说不定同学们会觉得特傻。

 

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气质和性格,如果仅仅是单纯地模仿,往往会南辕北辙、适得其反。

 

你想啊,有多少个老师的气质,适合上课的时候,突然跳上桌子,来一段激情的舞蹈?!

 

罗恩是难以复制的,同样是美国优秀教师雷夫,他就办不了学校,为什么?他没有具备罗恩那样的明星气质和号召力。

 

雷夫更像我们见过的很多好老师,兢兢业业,心思完全放在学生身上,雷夫做的都是教育常识的事,爱学生,更用心,更尽责,更投入。学生的进步是实实在在时间的投入带来的。

 

也正因为如此,夏山只有一个,伊顿只有一个,罗恩也只有一个。

 

其实,通往教育目的地的道路有很多。我们看到别人找到了正确的道路,给我们的启发不是去走一样的道路,而是找到属于自己适合自己的道路。

 

第三个常识:教育本身就是费时费力,也会犯错走弯路的一件苦力活,哪里有什么捷径可走。

 

对于很多教育的楷模,我们往往只看到了人家成功后的光鲜,也乐于传播他们传奇的故事。

 

但是,我们更应该知道,在这背后他们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和艰辛,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和痛苦。

 

我们常在微信看到有人晒美食,晒早餐之类的,美美的,很少看到厨房里的狼藉场面,对吗?

 

在《罗恩》这本书里,外行的人很可能会被奥普拉、奥巴马、曼德拉,以及同学们上CNN,去世界各地旅行……这些神奇的经历所吸引。

 

但是,我却深深地体会到罗恩做出这些背后所付出的努力。

 

他是怎样地把破旧的厂房变成一所神奇的哈利波特式的学校,他是怎样号召社区的人来帮助建校,他是怎样说服别人的捐款和贷款,他是怎样辛苦地帮助那些穷苦家庭的孩子,他是忍受了多少的白眼和嘲讽,他是怎样研究教学中的方法……

 

所以,罗恩有奇迹吗,有。他做出了很多堪称传奇的举动。也可以说,罗恩没有奇迹,他的做法无论多么炫耀,其实也都是符合教育真正的本质的。

 

从事一线教学的老师都会深深明白,真正带来改变的,就是细致的教学工作;就是日复一日的琐碎、陪伴;就是大量的时间投入。

 

罗恩在作为教师时为帮助学生,拿出周末的很多时间为学生补课,在创办克拉克学校后,他的背后一定有扎实的教学团队,而他如灵魂人物,负责呈现理念与教学成果。

 

第四个常识:人格魅力不可学,但教育本质可以学,或许,更少个人魅力的雷夫更容易借鉴。

 

读《罗恩的奇迹教育》,我透过那些抓住孩子内心的活动,看到的仍然是教育常识。

 

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拉丁文educate,意为引出导出,意思就是通过一定的手段,把某种本来潜在于身体和心灵内部的东西引发出来。

 

从词源上说,西方教育一词是内发之意。强调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

 

罗恩老师做的其实就是从教育最基本的定义出发的事情。当代教育只是走得远了,就忘了出发点。勿忘初衷,这才是罗恩给当代教育的警示

 

在我读《罗恩的奇迹教育》时,我总会把罗恩和雷夫来比较。

 

不要说中国教师,就是美国的本土老师,他们都很难学习罗恩。罗恩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和人格魅力。但是,更加本分和老实的雷夫是可以学习的,或者说中国有许多这样的好老师。

 

恪守这样的基本常识,即使不能如罗恩做的事情那么激动人心,那么激情澎湃,依然会影响很多学生,给他们的生命带来更高层次的成长。

 

夏山学校也是如此,他们一直为孩子做的也是引发出他们内在的潜能,在教学上并没有花哨的设计。在我们刚刚读过的《夏山学校》,大家应该还记得,当那些孩子想进教室学习时,他们需要就是朴实而专业的课堂。

 

如果说夏山学校是小众的,那么罗恩的克拉克学校提供一个更具现实意义的版本。

 

现在和未来会出现的好学校,新教育也好、私立、公办教育也罢,应该都具有这样的特质:恪守教育的基本常识,引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与潜质。

 

第五个常识:教育和人生一样,结果已经不是目的了,最重要的是过程。

 

正如《缺失的一角》绘本所讲述的故事,我们看到缺角的圆又踏上追寻失落的一角的旅途,虽然它一度找到适合的一角,而这种适合是动态的,可能当时适合,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不适合。

 

结果已经不是目的了,最重要的过程。

 

正如哲学家说的: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因为人也是变化的。我们这样的追寻,也许没有结果,也许没有答案,可是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有意义。

 

只要自己在这个过程非常笃定,不焦虑,不盲从,就会有收获,有成长。

 

从另一意义来讲,我们是为了自身的完善,自我的圆融,为了终身的学习,踏上追寻之路的。

 

人生从来不是圆满的,而是追寻圆满的过程,探求未知美好的过程。这也是常识吧。

 

备注:本文封面出自绘本《失落的一角》,失落的一角,其实也是失落的教育。绘本的最后,我们看到缺角的圆又踏上追寻失落的一角的旅途,虽然它一度找到适合的一角,而这种适合是动态的,可能当时适合,可能过一段时间又不适合。结果已经不是目的了,最重要的过程。教育也是如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