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报上展】意与古会——叶钊书法展作品选刊

 百了无恨 2016-07-14




——叶钊书法展作品选刊


主办单位 佛山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

协办单位 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

     佛山市禅城区书协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梁园)

展览地点 佛山市禅城区博物馆

展览时间 2016年7月16日—28日

电 话  13006704690


  叶 钊 字勉之,号山紫散人,别署滴水轩、勉庐。现为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副校长、教授,中国书协会员,佛山市禅城区书协常务副主席,佛山印社社员,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佛山市工艺美术学会理事长。

  喜书法、国画、篆刻、陶艺及装饰设计。书法作品多次在全国、省、市级展览中入选或获奖,被多家单位收藏、刻石。在20世纪90年代,个人传略或作品入编《当代书法篆刻大观》《中国书法赏临体系》《中国当代工艺美术名人辞典》等多部典籍。2000年后,两次获“全国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及中国工艺美术突出贡献奖。出版有《小篆技法撷要》《隶书技法撷要》《小篆〈岳阳楼记〉》《小篆魏徵〈谏太宗十思疏〉》《隶书曾巩〈墨池记〉》等。



意与古会——叶钊书法集




意与古会寻新境


■欧广勇


  我一向认为,书坛常听到“楷书基础”之说,实属偏解,当是正字书法之一为基础,包括篆、隶、楷(含魏碑系列)。进一步说,倘以培养书法家为目标,应是“师法乎上”,从篆隶开始。清及近当代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大家,均以篆书(篆刻)为基础也;在楷书未出现,书法演进至极的汉代,呈现了至少六七十种不同风格之汉隶碑刻,可谓繁荣。如此书坛共知的事实,证明篆隶为基础之非常效应。

  拜观叶钊先生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俱备,承继前人的经典作品扎实,临碑帖超过百通,用功之勤,数量之多,令人赞叹。我尤喜其篆书,真是“意与古会”,秦《泰山刻石》《峄山刻石》《会稽刻石》及秦之前的《颂鼎》《毛公鼎》等临摹之作,结构严整,笔法秀劲圆润,形意俱足,对大小篆下这样深的功夫,在我省不多见,难能可贵。这展示了他对“索源”的理解和非一般的基础,也窥见其汲取传统文化的底蕴。

  文化是书法的土壤,只有肥沃的中华文化土壤,才可以长出书法美丽之花。时下有人以西方的理念去“忽悠”书法。叶先生是从自家的文化挖掘新意,书写的内容,除临古之作外,先生历时数年,自唐到清代数以千计乡贤、先哲诗文、联语遴选而来。其重温前辈伟绩,弘扬佛山文化积淀,前所未见。叶先生尚喜欢国画、陶艺、装饰设计,此乃雅人深致,显示其对中华文化艺术的忠义之心。

  叶先生现为佛山市禅城区书协常务副主席,佛山市老年干部大学副校长、教授,工作繁重,他将身心融入书法,并先后培养了五百多名书法学员,为中华文化,为书法艺术,竭尽其力,成绩斐然。孙过庭《书谱》云:“真以点画为形质,使转为情性。”又云:“元常不草,而使转纵横。”我与叶钊先生谈书法有共识,正字书法如何表现情性,都觉得是个更高的课题。我们有个约会,五年之后,再来品赏他的新作。欣然祈祝!

  (作者系中国书协原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原委员、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教授,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作品选刊

篆书对联 规格138cm×23.5cm×2 盛德若愚细行不失 为善最乐读书便佳


行书闭门条幅 规格138cm×35cm


楷书千尺中堂 规格138cm×70cm


篆书中堂 规格100cm×50cm 世情冷暖人秦越,却忆淡交怀白雪。援琴一奏来知音,共挹清风啸明月。


隶书山容斗方 规格70cm×70cm


隶书舟车中堂 规格138cm×70cm


微商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