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天快报

 激扬文字 2016-07-14

印度为何分治?只怪英国撤离时来招阴的

2016-07-14 新史记3评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南部,与中国、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相邻,长期为英国殖民地。公元7-8世纪前后,伊斯兰教随着阿拉伯人的商贸和入侵而进入印度,并在13世纪德里苏丹国时期被奉为国教。1526年建立的莫卧儿帝国同样信奉伊斯兰教,帝国前期阿克巴(图中坐者)时代实行宗教宽容政策,但到奥朗则布时期,其宗教歧视政策开始激化印度教和穆斯林的矛盾。

英国殖民期间,一些土著王公与殖民当局签署条约,臣属英国,仍在其领地内世袭其君主统治,被称为土邦。图为迈索尔土邦11岁的王公贾亚查马拉贾·瓦迪亚(右二)。

不过,穆斯林不甘心失去政权,拒不接受英语和西方科技、文化,而原本地位较低的印度教徒却愿意与英合作,于是社会地位和就业水平逐渐高于穆斯林,两教矛盾日益加深。图为旁遮普地区的与殖民官员合影的上层印度教徒。

1885年12月,印度国大党在孟买成立,主张仅限于实行代议制。遭到殖民当局的反对,国大党开始争取印度独立。图为孟买的国大党早期成员合影。

1906年,印度穆盟成立,此后逐渐成长为与国大党相抗衡的穆斯林政治势力。图为穆盟早期领导人赛义德·艾哈迈德·汗(中)。

英国当局有意利用两教矛盾,采取“分而治之”政策,以分化民族抵抗力量。1905年,时任印度总督寇松(右图)试图将孟加拉分为东西二省,引发剧烈动荡,六年后孟加拉又重归统一。

1909年, 莫莱-明托改革法案颁布,规定两教教徒在议会改选中实行分别选举。图为1901年英属印度的印度教徒(粉色)和穆斯林(绿色)分布。

1919年4月13日发生了英军屠杀印度群众的阿姆利则惨案。图为骚乱过后的阿姆利则街市。

此后甘地多次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号召印度人抵制英国产品,辞退政府工作,抛弃英国给的称号和荣誉。图为用甘地用传统方式纺织印度土布。

1929年国大党拉合尔年会上,国大党正式确立目标是实现印度的完全独立。图为1930年尼赫鲁(中)在艾哈迈达巴德参加示威。

1930年在伦敦举行的印度各党派圆桌会议上,国大党和穆盟在议会席位分配上产生严重分歧。

二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派克里普斯(甘地左)前往印度,其提出“克里普斯提案”,遭到了尼赫鲁和真纳的一致反对。

1940年3月23日,以穆罕默德·阿里·真纳为领导者的穆盟通过拉合尔决议,正式呼吁生活在南亚的穆斯林成立一个独立的国家,被称为“二民族论”。图为真纳。

1942年,英国科帕兰主张把印度一分为三:印度教徒区、穆斯林区和土邦,该计划被英国当局采纳。图为甘地(右)和尼赫鲁(左)。

1947年,真纳(中)和蒙巴顿夫妇在一起

印巴战争中的印度士兵和坦克。

印度分治惨案。

印度分治惨案。

1971年12月16日印巴双方在达卡签署停火协议。(欢迎关注QQ公众号xsj163;微信公众号xsj274)


点击展开全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