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砖一瓦总关情 ——参观嘉定“明止堂”等 撰写:李明娜 朋友,当面对断壁残垣、瓦砾遍地的拆迁现场,你会作何感想、有何行动,满目疮痍,心生悲哀?环顾眺望,稍作逗留?不屑一顾,拔腿逃离?既然屋宇家园不复存在,废墟一片,我们还能做什么;有些人拍几张照片、记几行文字,权当对自己和家人的一个交代;还有三五弓腰的拾荒者,徘徊的淘宝者;有一个人,二十年磨一剑,寻寻觅觅,垒砖成塔…… 6月30日,碧洗长空,跟随上图沙龙一行人,去见识一座宝库,位于嘉定的“明止堂·中国字砖馆”,据说才刚开放,我们算是捷足先登。“明止堂”是私人博物馆吧,到如今,在上海颇具规模的私人博物馆,也有好几座了,但这里,专一收藏民间土砖,少听也少见。 进得大门,步入厅堂,深褐色镂空门框上方,高悬明黄色魏碑体“明止砖”木匾,两边两只球灯,象征传统的红灯笼,门口两棵盆栽大铁树张开臂膀,迎来送往,左侧一堵墙,是明止堂“万岁不败墙”,一块一块字砖如一只一只耐克鞋端放在墙上。“万岁不败”,字体各异,气势恢弘,巍巍然也。 这里原是老厂房的车间,横梁立柱,宽敞明亮,高橱矮柜,整齐有序,其摆设像图书馆阅览室,但桌上摆的,橱里放的,像书一样的砖,静静地立着、躺着,有字,也有画。有一块6字砖:去苦努力相思。据说三个教授三种诠释,其一曰:去苦努,力相思;其二曰:去苦,努力,相思;其三曰:去苦,去努,去力,去相,去思。看似文字游戏,但意义想去甚远。讲解员顺手拿起一块河南东汉砖,一面是“天灾生”,另一面是“人杰出”,乱世出英雄,两面相呼应。“日利千金长乐未央”空心砖,一如长案,左右两个圆空,专为放置古琴,可想象,一曲奏响,余音袅袅。大厅周边,有4个专题小厅,其中一个叫“古砚斋”,古朴典雅,有手机大小的砚台,可随身携带,古代的文人墨客,旅行家居多。大厅里立柱也没有闲着,每根立柱的四面,都挂有一幅与砖有关的书法作品。这是怎样一种情怀,视砖如宝?
些许惆怅的是,主人不在。在二楼影视厅,挂着几位书家笔墨:“吃茶、读书、看砖、参禅”,“添砖加瓦”,“砖家”,影视短片中,纪录着他的行踪、他的发问和感慨:它说的明明白白,为什么把它当垃圾扔掉?……如不及时收购过来,废了!……“明止堂”搭了一个平台,我抛砖引玉,抛3万块砖给你们,而不是锁在柜中,自我陶醉。……让我们的后辈在高楼中看到有古砖的老房子,作为祭奠祖先的地方。这番话,令我想起胡适曾用20年收集资料、求证《水经注》,他引用学生傅斯年一句话“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这种“但开风气不为师”的人格精神,何其相似乃尔。
下午我们参观两年前落成的嘉定图书馆,堪称“上海颜值最高的图书馆”,它的屋顶像一本翻开的书,传统江南建筑风格,内外呼应,16个大小庭院散落在建筑的内部;盲文图书馆内,我闭着眼睛摩挲着盲文版图书;看着大玻璃墙内儿童乐园玩耍的孩子,隔壁少儿图书馆翻书的孩子;特藏文献阅览室敞开的门,似乎告诉人们,嘉定有一个作家群。走出图书馆正门,左侧一扇小门,24小时自动图书馆,无人执守,插卡入内,目前规模列沪上之首。 从图书馆后面出来,穿过一个街区,我们迈上了保利大剧院的楼梯,这是日本著名建筑师安藤忠雄的杰作,他立意“将大剧场打造成传递声音的乐器”、“文化的万花筒”,大剧场、小剧场,水景剧场、室外剧场,可升降舞台、可移动座椅……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我们的视觉持续地变化着,运动着;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远远近近的弧形,提示人们,这里连着外面的世界,连着未来的世界。 一天之内,三个景点,其反差实在是太大了,生活如此丰富,我们岂能辜负?我们之所以要不断地回顾,是为了看看老祖宗是怎样走过来的,生活在五彩斑斓的今天,不要忘记了那水墨时代,字画砖时代,难道那些不是今天文明和文化的底色么!重返“明止堂”,放慢脚步,拜访字画砖,已成为我心里的一个愿望。 讲座图书馆网址: http://www. 上图讲座网址: http://www.library./jiang 讲座图书馆微信(订阅号)二维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