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台湾那所“最自由的学校”长什么样? |头条

 祥语文 2016-07-15


来源:优教育(GiftedEdu


     为了符合时代趋势,在教育上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到底是应该帮助学生将各项60分的天赋提升到80分,还是将他已有的80分的天赋发展到90分,甚至100分?


      台湾宜兰县人文国中小是由“人文展赋教育基金会”所经营的一所公办民营的学校。其中“展赋”是人文国中小的关键词。何为“展赋”?为何要“展赋”?


     根据盖洛普(Gallup)三十年来针对全球六十三个国家,上百家企业与两百万名卓越人士的调查,发现:80%竞争力,尤其从良好到近乎完美的表现,都来自于把本来就具备优势的天赋发挥到极致,而不在于改善缺点。特别是今天,某一项顶尖水平的技能往往能产生“裂变式”影响,充分挖掘和发挥个人的优势天赋就尤为必要了。换句话说,能将某一方面的才能从80分提升到 90、甚至是 100 分的顶尖水平,比把各项才能均衡发展到80分更符合时代需求。而要实现这样的目标不能仅靠努力和兴趣,真正的关键在于天赋的充分发展和运用。


     人文国中小便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来设计、探索和规划学校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活动,以期能帮助每一个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天赋,深度培育,使它及早发光、发亮。




因此,在整个校园里充满了“相信每个孩子的天赋自由,并陪伴着他学习成长”的氛围。这种氛围渗透在学校建筑风格,教室,课堂,班级……



 

不像学校的设计



      他们的校舍是以欧美“博物馆”构筑模式特别建筑的,成半圆形,像是罗马竞技场。没有一般学校常见的围墙、没有大门、没有警卫室,如果不是砖墙上有一排金色大字,外人哪会知道这是一所有几百名学生的学校。


     半圆形校舍里,除了极少数老师使用的会议室及浴厕之外,其他教室空间是完全开放式的,都没有隔间,全部以书柜、小舞台、阶梯、桌椅、柱子……很自然地将每一个角落做了区隔。里面的布置,除了墙壁上大大的黑板之外,没有讲台、讲桌,课桌椅也没有必须统一成排。因此,看起来实在不像“教室”。




      据学校老师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不想让学生被框住,而是能自在地互动、学习。


      事实上,这里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自由度确实非常之高。


      若学生不想听老师的,可随时选择到其他角落去堆积木、玩桌游、画画,回家也完全无功课。每一个孩子可自主选择喜欢的主题,阅读、英文、日文、绘画、自然等等。


      课堂上,你看不到老师站在台上热情澎湃的知识秀,也看不到小孩规规矩矩、端端正正的坐在位子上听课。




      可能是几个小孩席地而坐,正围着一个老师开心的交谈;也可能是一堆小孩聚集在一张桌子前面玩桌游,有个老师坐在旁边。




      每个孩子都可以自由走动、各自进行不同的学习活动,唯一相同的是:每个孩子都非常专注于自己手上的事情。

 

天赋的自由组合


      人文国中小没有年级的概念,体制里一年级年龄段的学生在这里被归为“娃娃国”。在娃娃国教室里,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展示处和阅读区,不管你驻足在哪里,都可以欣赏着小艺术家的创作,感受文字魅力。整个教室背景结合了绿色环保、植物等课程主题,呈绿色基调,清新怡人、充满生机。



      除了娃娃国以外,二年级到中学阶段的学生只有“班群”以及班群下的“家族”概念,实行混龄教学。每两个邻近的年级组合成一个班群,如玩学班群、启蒙班群等。每个班群又分为不同的家族,如玩索、玩享、玩翼、蓄势、行动、志业、传学等家族。


      这些“家族”是透过教师观察及家长提供的信息,充分了解了孩子的优势之后,依照孩子的性格天赋而进行的“分家”。


      拿玩学班群来说,下面有玩索家、玩享家、玩翼家三个“家族”,每个家族因学生禀性和爱好不同,学习的重点也会各自有所不同。


      玩索家的课程操作方式以趣味探索为主。家族学生的个性活泼、温和,男女孩的喜好不同,但都喜欢探索活动,如艺术手作及运动游戏等。玩索家期待能提供孩子们多元且丰富的空间环境,以利于培养他们探索的好奇心。家族目标以建立良好生活习惯为主,并期待营造一个有礼貌且对彼此友善的家族氛围。




      玩享家孩子的内心世界缤纷多彩,丰富的情感蓄势待发,因此家族活动会以让学生乐于分享自己内心感受为主,并通过活动持续拓宽人际连结,享受与同学在班群及课程活动中的乐趣。




       玩翼家族孩子的自主能动性强,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与展现能力的需求。因此,课程活动将进行难度较高且成熟的主题,并付诸实践,让孩子能感受到自己已长大,已有能力为外围环境的人事物付出一份心力。




      这样一来,从班级划分这个层面就已经充分考虑和尊重到了学生禀性,这就等于给每个学生的天赋种子生根发芽提供了一片天然优质的土壤。


 

主题“大杂烩”




      学校距离宜兰火车站不远,孩子们经常跟着老师说走就走,上山、入海,到处都可以变成课堂,而这些课堂都是统整在某一主题下的一个环节,“主题统整”是他们的教学方式。


       每个家族都有各自的主题学习,其内容可谓包罗万象。比如,启蒙班群MOMO家族中,曾经有一项主题学习叫“火宝寻奇记—野火”,这一项活动就包含了生命教育、健康教育、环境保育、反毒课程、儿童节等相关主题活动,因此,一项主题学习可持续一整个学期,甚至跨越到下学期。




      除了一般的学习活动之外,还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来主动规划活动,这使得整个家族学习活动更加开放性和自由。

 

行动学习


      学生在八、九年级时分成“行动家”与“定向家”,行动家是经由大量行动以获得经验,习得知识,定向家则是准备考试、升学。此外还有高中部,只要读满三年,就可以获得同等学历的证明,用以申请或考试进入大学。


      高中部与八九年的行动家合称为:“行高”,“行动学习”是他们的主要学习方式,内容可能是欧之文化之旅、铁马环岛行、龟山岛地质探勘考察……短则几天,长则十几天,甚至几十天。整个学期的学习内容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行走式学习贯穿起来。




      比如,国中部大班群有一个学期的内容五项行动学习: 1.走进台湾 2.欧洲研究 3.永续环境 4.青春留白 5.铁马环岛。


      在这五大方向中,包含了多个层面的学习,其中最基础也是最不可或缺的能力就是──体能。走进台湾、欧洲研究、永续环境以及青春不留白,都需要相当的体力,才能应付长时间的在外行走和学习,而铁马环岛的行程更是考验体能极限。


       另外,“行动学习”的事前规划、事中参与、事后成果讨论发表等,都需要学生全程参与。自学能力、自主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人际合作、演讲表达能力等,在这其中自然就得到了锻炼。




      这种透过真实经验的累积、实实在在地解决现实问题等,可以帮助他们深入了解自我能力的边界与热情所在,正好发掘、磨练、运用了他们的天赋优势。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




       每个班群下的各个家族都有各自的学习主题,这样怎么考试呢?


       “学校没有考试”,校长樊舒琦说,“每个人皆生而不同,怎么能用同一种标准来对待?” 但有评量。评量就是孩子学习历程的详细记录。如要回到体制内,可以选择进入“定向家”,会专门教授会考的学科。


      而说到校规,只有一条:“轻声缓步”,不能吵闹影响别人学习,其它的学生公约,都由学生自主讨论、制订并执行。因此,这里的老师最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人际关系、日常生活方面的能力,而对于具体知识能学多少,不在乎。




      主流教育所传授的知识,按照《学校在窗外》一书的作者——黄武雄教授的观点叫“套装知识”。他认为:把人所认识的世界的整体样态,经大幅筛选,抽掉个人的特殊经验,留下那些较被公认的材料,再经分门化、客观化、抽象化、系统化,甚至标准化的细密处理,编制而成的知识体系,便是所谓的套装知识。相对于套装知识,黄教授指出另一种知识——“经验知识”的存在。套装知识是静态的,经验知识是动态的。经验知识是以学习者为主体,不断与学习者的经验起了共鸣或冲突,而发生的知识。




      人文国中小由师生共同规划的各类主题课程、行动课程,教给学生的显然是有情感、有细节、有共鸣的经验知识。而这些经验知识就是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充分发展自我天赋最有力的武器。


      用这样的方式来发展学生的天赋,短期看来,成就显然不是很突出。不过参与其中的老师们都相信“路遥知马力”,以后等他们真正进入社会时,这群孩子在人际、爱情、家庭、工作、进修等方面定会发挥出自己某一方面过人的天赋优势。



版权声明: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涉及版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平台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或提供相应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