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A探索教育】基础理论

 清水笺 2016-07-15

由于探索活动已历经三十余年的发展,累积相当多的理论基础,本节仅整理和本研究较为相关的基本理论,如经验学习圈,全方位价值契约,自发性学习,学习转移理论等文献。

 



 

一、经验学习圈(TheExperiential Learning Cycle)

 

   探索活动的发源、原则和哲学,乃基于经验教育的基础(Gass,1993)。经验学习计划的信念,均认为在个人成长的过程中,欲产生学习或行为上的改变,需强调直接性经验需(Dewey,1938)。

 

   所有的改变均需要某种形式的的经验作为其来源,而经验学习者尽可能接近此来源基础。因为此种知识的转换过程,比其它形式的学习更有价值。因此,经验学习通常要求学习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好奇探究的态度。它通常被定义为结合从作中学和反省思考(learning by doing and reflection),是一种积极主动而非被动的过程,要求学习者具自发性的动机,并对学习本身负责(gass,1993,引自余紫瑛)。

 

 

   经验学习圈是探索活动的主要基础理论架构,也是经验教育的主要学习模式。不同的学者对经验学习圈有不同的看法,包括Lewin、 Dewey、Piaget及Kolb等人都曾提出自己的模式(Kolb,1984)。但探索活动经验学习圈(如图2-1)的架构主要是以Kolb的模式转化而来(廖炳煌,2001)。其过程分为四部分,分别为体验(experiential)、反省(reflecting)、普遍化(generalizing)、应用(applying)(Luckner & Nadler,1997)。此四部分为一循环模式,训练员应引导学员,从直接体验吸收经验。其次,从经验中反思体会之后,能将体会的结果普遍化,并应用到真实世界的日常生活中。此一过程,也是探索活动元老的领导员之一Karl Rohnke,所归纳的经验整理历程---What(直接经验回忆)SoWhat(经验的反思与体会与普遍化)Now What(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蔡居泽,2001)。

 

 

二、自发性挑战(Challenge byChoice)

 

   自发性挑战是探索活动的中心思想之一,意指所有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有权利选择何时参与活动和参与的程度,决定权总是操之在个人。如果个人因为任何理由而感到不舒服,或不确定是否参与某项活动,则可选择先不加入活动而退到一旁。但这并不表示个人可藉者自发性挑战的理由,在活动中消失或离开团体,团体尊重个人对活动选择参与程度较低,而个人也应以一些方式来增加团体的经验价值,即使是扮演一个较不活跃的角色,但仍与团体共同出席,这才是自发性挑战的原意(Schoel,Prout & Radcliffe,1988)。

 

A、参与者有权选择在何时、何种程度下参与活动 

B、参与者在任何时间均应提升与增加活动的经验价值

C、参与者应尊重与重视团体成员共同作成的决定

D、尝试一个困难任务的机会,并说明企图心永远比个人本领更重要

 

   由于自发性的挑战是探索活动的核心理论之一,因此,团体成员参与的动机是否为自发性的,或是因外在诱因而参与活动,对于团体气氛和休闲效益将会有所差异。本研究将探讨不同参与动机的成员之间的差异性。

 

 

三、全方位加值契约(Full ValueContract)

 

 全方位价值契约是探索活动中最有价值、最重要的观念之一。此乃基于下列的信念:团体中的每个成员与团体本身均有价值,这些价值进而结合为团体的行为指导方针与规范(Ellmo & Graser,1995)。因此,全方位价值契约乃是藉以让团体成员共同努力,发觉正面积极价值的一种进程。它通常表现在鼓励、目标设定、团体讨论、宽容精神、以及冲突处理上。全方位价值契约促使团体肯定下列四种价值:自我、他人、学习团体、和学习的经验/机会。因此,在成为探索活动团体的成员时,每个人均须同意承诺团体所订定的价值契约。

 

 以下分述全方位价值契约的主要理念和行为规范(Schoel,Prout & Radcliffe,1988):

 

(一)全方位价值契约的主要理念

 

A共同约定确保团体成员的身体及心理的健康安全,并遵守团体行为规范 

B共同约定能像团体一样的运作工作,并同心协力达成个人与团队的目标

C共同约定真诚的给予和接受积极或消极的回馈,并致力于改变达成适当的行为

D抛弃负面想法及感觉,积极的参与学习及成长过程,与他人间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

E藉者鼓励肯定、目标设立与达成、团体商议讨论、面对冲突处理,使得团体肯定自我及他人价值,找出每个人的正面特质,进一步肯定团体及其中的学习经验和学习契机。

 

(二)全方位价值契约要求注意事项

 

A出现(Show up):把握参加活动的机会,不但都能参加,尽可能将重心放在课程学习上,排除任何会分心的人、事、物。

B专心(Pay attention):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体验及了解活动上,聆听其它人说的话,更要聆听自己内心的话,这些声音所要传达的想法常常是丰富且具有启示性的,这对于个人的成长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C说真心话(Speak the truth):当下说出真心话,每个人在活动中的经验和感受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对于全体的学习经验都是重要的。每个人的感觉及想法,对于自己及他人都有潜在的学习价值。

D开放的态度(Be open to outcomes):每个人对活动都有预期的想法和恐惧感,大家可试着忘却预设立场,以开放的态度来面对活动中发生的状况,并且避免在活动结束前做任何的评断。若能如此,则学员可能在活动结束后,发现自己在心智上有意想不到的成长和收获。

 

E注意身心的安全(Attend to safety):团体中每个人都有责任确保学习环境的安全无虑。不论在口语上或肢体行为上,都要注意他人生理上及心理上的安全需要,同时竭尽所能给予伙伴最大的鼓励与支持,相信他人也会以真心扶持来回报(救国团,2001)。

 

 由上述的描述可以了解,全方位价值契约有规范团体的功能,团体成员对于价值契约的承诺程度,对于团队气氛也会有相当的影响,因此本文拟进一步探讨其相关性。

 

 



四、学习转移理论(Transfer ofLearning)

 

探索活动真正的价值或效能,主要根基于参与活动者,在探索活动中所学习的经验,能否有效的运用到未来实际生活中,此一效果可称之为学习转移(the transfer of learning),或只是转移(transfer)(Gass,1990)。

探索活动学习转移理论主要有三种,可用来解释为何在探索活动中的经验,可以转移至日常生活中的学习和成长,即特定性转移、非特定性转移(Bruner,1960)和隐喻性转移(Gass,1990)。

 

(一)特定性转移(specific transfer):

   当学习者将初始的学习经验,应用到与其相类似的特定任务中,心理学家推介此一特定现象为特定转移,它也可以说是习惯的延伸和关联。如个人在活动之初,学习到如何以绳索套到木栓,当学习运用绳索的过程,养成了确保安全的习惯,如面对攀岩垂降时,就能自然应用手部技巧作为煞车的功能。

 

(二)非特定性转移(non-specific transfer):

    如果学习者并不是以技巧为基础,而是将原先的认知经验普遍化为概念,是一种原则和态度的转移,然后将之运用到另一新的学习环境。比如学习者在信任倒的活动中,体验到如何「给」和「取」的关系,彼此相互支持,培养出信任感。当学习者面对生活中的环境时,就能将上述的美好经验,实际运用在同侪团体或同事间,发展信任的互动关系,建立高效能的团体。

 

(三)隐喻性转移(metaphoric transfer):

   此一转移同样也需要学习者将某一情境中的学习体验,普遍化至另一情境中,但在此一理论中,被转移的原则并非结构上相同或共通的,而是相似的(similar)、类似的(analogous)、或隐喻的(metaphorical)。例如两个人在划双人独木舟时,学习到彼此动作要如何协调、有默契,目标一致的重要性。在此独木舟的经验并不是和实际的生活经验完全一样,而是相类似。因而将经验转移、运用到企业团体的分工合作(Godfrey,1980)。

  决定是否为隐喻性转移的主要因素,是介于隐喻性情境和真实情境结构相同的程度,如果两者相似的程度高,那就是彼此互为隐喻性经验(Bacon,1983)。

 

  运用学习转移理论,最常犯的错误之一就是缺乏学习转移计划。要有效的发挥其效用,必须有计划的评估和规划。而且不只应选择合适的理论,还须选择能增强转移的技术和活动(Gass,1990)。此种技术有很多种,要如何选择,必须根据此种技术是否能转移特定计划目标的能力,以及根据规划者所采用的转移理论而决定。Gass(1990)提出十种在探索教育活动中能够运用的学习转移技巧:

 

(一)在课程/方案/学习活动实际实施之前,先规划转移的条件。有些步骤可以增加在探索教育中的学习转移,如:参与者先确认、发展和建立愿意改变的承诺,学员对自我的学习经验设定目标,为学员写下和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使学员设下的目标能创造学习转移的坚定承诺,基于学员的能力而设计适当的探索经验。

 

(二)创造和未来学习环境可能发生的要素相似的环境,如此才较有可能达到正向的转移。

 

(三)当学员还在系列活动进行的过程中,提供学员练习学习转移的机会,因为此时是最佳的学习时机,能获得团体成员最离及和强烈的支持和回馈。

 

(四)促使学习的结果是自然发生的,不要人为的干预。训练员太多的介入,以及用外在动机的作诱因,会降低其学习转移的效果;内在的动机会让学员更愿意承担责任。

 

(五)提供学员方法能内化(internalize)自己的学习经验。常用的是透过自我察觉和省思,并将之口语表达出来,可增加转移的效果(Kalisch,1979)。另外还有使用隐喻或是独处的方法,来协助学员认定他们在未来将如何运用这些体验。

 

(六)邀请过去有过成功经验的学员,参与探索教育活动,藉者良好的学习典范,让参学员有所预想和期待。

 

(七)邀请对学员而言是有重要意义的他人(significant others),一起参与活动,如重要的朋友、父母、谘商员、社工人员、老师等,都是很好的增强转移效果之方法。

 

(八)尽可能的让学员负担更多的责任,如此不仅可增进学员的动机,并且能激励其在未来经验中运用以前所学。

 

(九)发展有助学习转移效果,以聚焦在学习转移过程的技巧,。常用的有进化(processing)、分享讨论(debriefing)、和催化技巧(facilitating)等。在活动进行的过程中,尽可能的分享、讨论、回馈,而不只是在活动结束前才进行。

 

(十)提供学员能持续追随的经验(follow-up),帮助学习转移。当学员开始将其学习经验转移时,追随活动(如持续性的沟通、对学习的决定、过程的选择和回馈)的出现,将增强其转移的能力。

 

 

 透过以上的描述,可知探索教育活动经过有效的规划与安排,可以将在活动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经由学习转移理论运用到未来的学习与工作范畴。加上经验学习圈三阶段的操作、讨论和回馈,可将活动情境中的体会、启发,运用到真实生活的世界,发挥体验学习的效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