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蛤蜊”的读音

 哲然图书馆 2016-07-15

      蛤蜊,软体动物,壳卵圆形,淡褐色,边缘紫色,生活在浅海底,有花蛤、文蛤、西施舌等诸多品种。其肉质鲜美无比,被称为天下第一鲜百味之冠,而且它的营养也比较全面,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铁、钙、磷、碘、维生素、氨基酸和牛磺酸等多种成分,低热能、高蛋白、少脂肪,能防治中老年人慢性病,实属物美价廉的海产品。目前发现最高龄蛤蜊为507岁(不幸的是在研究过程中,科研人员处理不当致其死亡)。此外蛤蜊也被称为地球五大不死神兽之一。

 

      “蛤蜊”又名蛤或蚌,我国沿海古来有之。《吕氏春秋》中有“月也者,群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群阴盈”的记载。《战国策·燕策》中“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故事尽人皆知。唐代著名诗人皮日休有“何事晚来还欲饮,隔墙闻卖蛤蜊声”的句子,可知以鲜美的蛤蜊下酒并非青岛人的专利,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好这一口了。

 

  在汉语中,“蛤蜊”的正确读音应该是“geli”。“蛤”有两种读法,一种是“ha”,如“蛤蟆”;另一种即“ge”,如“蛤蜊”、“蛤蚧”。无论如何,将“蛤蜊”读成“gala”都是错误的。权威的《词海》、《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等的标注如出一辙,毫无疑义。

 

  但青岛人却明知故犯,非要把“蛤蜊”读成“gala”,仿佛就是要独树一帜。何故?有人说:这是青岛方言,一辈辈传下来的。错!这种说法没有根据,《胶澳志》等典籍上并没有记载。以讹传讹罢了。 那么,到底是为什么?答案可能出乎你的意料。其实,青岛人把“蛤蜊”读成“gala”,是沿用了日语的读音。在日语中,贝类用片假名写成“カラ”,读音就是“gala”。日本侵略青岛之后,实行奴化教育,强令推广日语。不可避免地就遗留了一些殖民色彩,“蛤蜊”的读音仅是其中之一。

 

  无独有偶。松花江里出产一种拳头大的淡水蚌,哈尔滨人也称之为“gala”,蛤蜊皮则被叫做“gala瓢”。同样是日本侵略的遗留。

 

  顺便提一句,日语中的“カラ”也是外来语,所以用片假名书写。它是从英语蛤类的单词“clam”音译来的。“clam”的读音应是“可莱姆”,读音和“gala”还真差不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