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答他人话语要有分寸

 虹72 2016-07-15


回答他人话语要有分寸

               

       我们在回答别人的请求之前,最好在心里事先打好腹稿,列出纲要,免得临时遗漏或说错话。在说话开头,一定要先定一定神,态度从容,双眼注视着对方,表现出诚恳的神情,然后再把想好的话从容地说出口。在说话时,也不要不经大脑地随意打断别人的发言,并应注意对方是否赞成你的意见,还是不以为然,据此来随时调整你的说法。这时,如果你发觉对方露出不愿意多听的神情,你就应该设法结束话题;如果对方有疑问,你就该多作解释;如果他乐于接受你的见解,你就应单刀直入,不要再绕圈子;如果你觉得他有要插话的样子,你就该请对方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他的答话,你应特别注意,特别留神。

    我们回应别人的请求时应用头脑,仔细斟酌。例如,同样一个“喔”字,就有许多不同的表示。“喔。”是表示知道了,并赞成对方的观点;“喔!”则是表示惊奇,表示自己对于对方的观点非常震惊或获得了莫大的启示;“喔?”是表示疑问,是表示不太赞成或有疑问。“好的,就这样吧。”这就是你完全接受;“好的,以后再谈吧!'这表示你不肯接受:“好的,等我研究研究。”这表示你原则上可以同意,但具体办法还须讨论;如果你说:“好的,你听我的回音。”这是表示你肯帮忙;“好的,我替你留意。”这是你没有把握的表示;“好的,我替你想办法。”这是你肯负几分责任的表示。

    我们对人回答,应该有个分寸。认为对的,就回答他一声“很好”;但若自己认为不对,就回答他:“这个问题很难说。”自认为是可以办到的就回答他:“我去试试,但成功与否不敢肯定。”自认为办不到,就应回答他:“这件事太困难了,恐怕没多大的希望。”总之,不要说得太肯定,太肯定的回答,最易造成不太愉快的后果。一切的回答,必须过一下大脑,深思熟虑后再回应别人。

    回答时最好留些回旋的余地,万一临时不能决定,你可以回答对方:“待我考虑后,再答复你吧!”或者说:“待我与某某商量后,由某某答复你吧!”前者是表示接受与不接受各占一半,后者的表示则多数是婉言拒绝。如果对方唠叨不停,你不想再听下去,也有几个方法可以应付,你可以讲些其他无关紧要的话,转移目标;也可说:“好的,今天就谈到这里吧。”然后立起身来,说声“对不起,再见!下次再聊”。对方自然会中止谈话,离开你那里。

    如果对方是一个喜欢刺探你的意思的人,往往会迂回曲折,中间插入一句关键的话,希望你暴露真情。你如果不愿意透露自己,应该特别留神那句主要的话,设法避过去,或者故意当作没有听见,抑或是含糊其辞,以“不便奉告”的态度,来阻挡他不断的进攻。

    此外,我们在宿醉未醒时,不要见客;盛怒之后,不要见客。因为醉时容易说错话,泄漏秘密;怒后容易迁怒来客,无端得罪人。人与人之间交谈好感难得,恶感易成,所以与人对话时,必须谨慎,用清醒的头脑应对是与人交谈的基础。

    我们要有清醒的头脑,说话时要用头脑,回应别人的请求时要经过大脑。要成就人见人爱的好人缘,就清醒地考虑过后,再巧妙地回应别人的请求吧!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还经常遇到一些难以回答、不愿意回答或者不便回答的问题。如果坦白地说一声“无可奉告”、“不知道”不仅将破坏气氛,使对方难堪,还显得自己没风度,没水平,也没有涵养。这时,最巧妙的办法是使用无效回答,巧妙回避。

    我们对于难以回答的问题,不要马上给出具体答案,可以采取无效回答的方式争取时间。所谓无效回答,即用一些没有实际意义的话来做些实质性的回答,答了等于没答,推诿搪塞,而别人又不能说没答。譬如:

    秦先生遇到李小姐:“喂,小李,听说你病了,什么病?

    “不是什么大病。”

    “究竟是什么病?

     “一点小病。”

    显而易见,秦先生可能是真的关心李小姐,但却失礼,两性间毕竟是有忌讳的。在这种情况下,李小姐机警地做了无效回答,就比较得体。

    生活中,回避回答用得较多的词是“不清楚”、“没确定”、“没什么”。

     “喂,听说你们老板交桃花运啦?

     “不清楚呀。”——好事者无可奈何。

    回避回答的方法和策略多种多样,会说话的人可以参考如下五种:

    (1)守势的含混回答。我们若不能正面回答对方的责难,那就消极抵抗。承诺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譬如:我需要好好考虑一下,下午给你答复。将回答缓后,给自己充足的时间,也让他人明白,这个问题确实为难你了。

    (2)积极的答非所问。譬如一位翻译小姐到澳大利亚工作时。澳大利亚人问她:“你爱澳大利亚吗?”这位女士觉得答“爱”与“不爱”都不合适,便答道:“澳大利亚的袋鼠真可爱。”这类转移答复可以用于回答那些不便于具体肯定与否定的问题。

    (3)歪答一些荒唐或者强人所难的问题,我们有时不必硬着头皮去找正确答案,不妨偷换概念,或者将“错”就“错”。歪打正着也许会取得好的效果。譬如,一外国人责难中国人,问中国有多少厕所,答:“两个,一个是男厕所,一个是女厕所。”回答违反常情的提问,我们可以适时发挥自己的小聪明,巧妙地把问题甩给别人。

    (4)直接地回避。我们其实也不要害怕直接说出对方不得不承认的避答理由,这样双方均不难堪。譬如,一位外国记者在中央美术馆与大家谈“女模特儿具有为艺术献身精神”的话题时,突然问其中的一位女画家:“假如让您当人体模特儿,您是否愿意呢?”公开说“愿意”吧,对一个青年女性确非易事;说“不愿意”呢,又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于是,女画家直接回答说:“这是我的私事,不在采访之列吧?’’自然而又有理地让自己解脱了窘境。

    (5)诱导对方自我否定。譬如罗斯福被朋友问到军事机密的时候,悄悄对朋友说道:“你能保密吗?”朋友脱口而出:“能。”罗斯福马上接过话说道:“我也能。”显然,罗斯福巧妙地设计了一个圈套,诱导对方说出自己不想回答的原因,而表面上又确实给出了回答。

我们回避回答看起来多带消极色彩,实际上是处于积极的守势,柔中有刚,守中有攻。此外,我们对于自己难以回答的问题采取回避的方法进行回答,需要机智,也可以尽量坦白表示自己的难处,留心学习,灵机应变,其实并不难把握。

来源:丁艳丽《有些事看透别说透

 感悟:做事说话拿捏分寸,可以保护自己,融入社会.与人和谐相处,也可以让人暗中积蓄力量、悄然潜行,在不显山不露水中成就事业,不招人嫌、不讨人厌、不惹人嫉。做人做事刚柔相济,在举手投足间左右逢源,这里面的学问深不可测参透其中玄机的人,在社会上纵横行走,才能成就人生的辉煌。说话办事掌握分寸,做人做事多个心眼。

能方能圆,能刚能柔。能进能退,智胜而非力取.不死板也不奸猾。只有达到这种境界,才能游刃有余、得心应手地应对一切难题。世上没有一成不变的做人做事方法,此一时彼一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