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临泉书屋 2016-07-15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2015-08-18 10:31:21)
标签:

育儿

仙姿绰约韵悠悠

-----浅析花间集君《临江仙·荷》

环影香云飘渺,天然风致萦秋。

仙姿绰约韵悠悠,

倾国倾城貌,非雾非烟留。

 

玉刻无瑕托露,瑶台别做天

多情欲去意难休。

西风解环佩,明月照池洲。

----------------------------------

 

花间集君,是金陵女词人。长期拜读她的佳作,总感觉她运笔精致,词境凝重,意婉而跌转,情深而隽永,语淡而绵长。今天有幸拜读她的《临江仙·荷》词二章,其艺术魅力和个性风格可见一斑。

很显然,这两阙小令咏荷的妙作,是题画词。古人常把诗词意境,转换成画意、画境,以之融入作画者自己的画幅里、画境中,创造出一幅诗意画或词意画,这便是以诗入画、以词入画。作画者这种艺术再创造,充分体现出诗画通融的理念和艺术思维规律。反之,以画入诗、以画入词,以客观画面,发挥丰富想象,由客体通过直觉、知觉、感觉等通感凭借主体经过艺术加工,生成独到的艺术载体,从而唤起读者审美的联想。花间集词人取向于后者,将现实的荷和画面的荷交织一体折射到词人思维中,铸就了节短意长的咏荷妙作!

词第一章,上片形象描摹,下片借物抒情,肌理十分缜密。

上阕开端由影入境,“环影”“香云”“仙姿”“国色”,逼真写出荷的特有风貌,由远及近,由物到情,用笔极有层次,给读者是一幅立体画面。横塘柳影,翠盖摇曳,香风缥缈,仙姿国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在翠之间。目睹其境,所见到不是现实的荷花,而是一位楚楚动人的神女,一位皎洁秀美的绝代佳人。宋有词人云:“秀樾横塘十里香,水花晚色静年芳。”其间的“年芳”是一年中最好的光景,暗寓留恋光景之意。而此调中,词人写到“天然风致萦秋”是为全词打下伏笔。“萦”,缠绕、挂怀。乍看,此句是在写景,其实词人将主观情象寄付于眼前的物象之中。词人显然深知,热闹眼时的荷花,在随着时间的推进,必然经历着从夏到秋、从浓到淡的经历。这种经历是必然的、无条件的服从。荷花,客观使然;词人,也坦然面对。尽管如此,词人以“仙姿绰约韵悠悠”一歇承上启下,由荷的外形美过渡转写荷的内质美。这种由形到神的手法,词人以“一顾倾人城,再顾倾城国”事典入境再次点染,让荷姿更丰满,更迷人!“非雾非烟留”,有效引用白居易的诗句“花非花雾非雾。夜半来天明去”。词人精巧化典语入境,“非雾”、“非烟”均系否定,却包含一个不言而喻的前提:似雾、似烟。因此可以说,这是两个灵巧的比喻。词人从这里获得一丝灵感,写出了“非雾非烟留”作为上片的收结,可知这里取喻于花如雾如烟,蕴涵了所咏之物的短暂易逝、难持长久的真谛!

下阕换头,写“托露”,写“天”,再次营造荷的生长氛围。词人凭借骋怀游目的想象,有效添加艺术元典,眼前的不是荷池,不是横塘,而是潇湘,是瑶台。用“玉刻”、“瑶台”分别比喻荷叶、荷池,喻象十分精致。此时此景,词人目睹的不是客观的荷池,恰是想象中的天池、瑶池,巧妙地给现实意象披上了神秘色彩。身临其境,随着荷花的起舞,使人飘然欲醉。 “托露”,即为“承露”。据载,汉武帝铸手捧承露盘的金铜仙人于建章宫。魏明帝时,诏令拆迁洛阳,“宫官既拆盘,仙人临载,乃潸然泪下”。故李贺作《金铜仙人辞汉歌》,有句云:“空将汉月出宫门,忆君清泪如铅水。”“托露”由“承露”转化,从“金铜仙人”故事写入,典实化境,貌似离奇,实际上含意深远,而又用事贴切,不着斧痕。词人匠心独运,运用这样的譬喻,除了增添一份意境美,更增添一份朦胧美和情境美。词人如此想象喻设荷之境,除了抒发了爱荷之情,也说明荷配之如此佳境是当之无愧。如此佳境,如此荷仙,如此美景,让人流连忘返,欲去还休。以“多情欲去意难休”一歇进行上下衔接,承继尾歇,两句写出荷面临的现实处境。“西风解环佩”,在西风凋碧树时,不免带来凄凉。“怕解佩、却返瑶京”是写水仙面临的处境。“解环佩”,欧阳修以“解佩”喻花落春归,其《玉堂春》有“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句。词人以此语典、事典来说明自然万物必须遵循时序,同时又照应了“天然风致萦秋” 一句,使整个词形成了完整的艺术载体。面临现实况境,以景语收拢,意在说明尽管无可奈何花落去,那无奈与怅惘之情,皆寄予朗照的明月、轻抚的荷风!

这阙小令,容量大,意境深,语精而情婉,节短而意长,以画入词,意境丰满。全词本旨写荷,但自始至终却无一语道破,可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看其用笔,笔笔在写仙女,却又笔笔在写荷花,仙女、荷花融为一体,直把荷花写得有血有肉有感情,娉娉袅袅,飘然若仙,仙姿绰约韵悠悠!因此,写就此调,极见词人比拟之巧,在静美的艺术画境中添伴了艺术想象而增添了许多灵秀之气。写花实是写人,这种空际传神的词笔,富有启发性和审美性,正如王国维所说“雾里看花”之美感!

   (乙未年盛夏写于淡泊轩)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敬录好友花间集君至诚至理的回复

  感谢淡泊轩主老师对《临江仙·荷》的精彩赏析。于我而言,老师的赏析是惠赠给我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一笔宝贵财富。

  在老师的解读中,老师通过用亲切的语言,深入浅出的解析,既对我的作品给予了肯定,并将其中的词意和典故解析的十分透彻,将文艺理论讲解得平易有味。这样的肯定,这样的指教,对于喜欢中国古典诗词,渴望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我的帮助是巨大的。

  文学赋予人类最典型的精神意义和价值,是独具审美魅力又充满人文情怀的生命体验,而古典文化的精华,则充盈了人类几千年的心灵,它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古典诗词里蕴含的是当年古人的修养、学问和品格。从那些千古流传的名篇佳构中可以读出做人的滋味,做人的情趣,做人的智慧,做人的意义。

  但是由于古典诗词的语言是古典的,里面又有很多典故,有很多历史背景,这对于初学古典诗词的我来说非常渴望得到更多的指教和提点。

  我经常在博客里学写一些唐宋词体的格律诗词,而每有新的作品,都能够得到淡泊老师的精细赏评。每每拜读老师字字玑珠的文字,常常为老师丰厚博深的学识倾倒,更是获益匪浅。

  老师的赏析集文学、史学、哲学、美学、自然科学之大成,语言中那一种独特的诗意的美和解析中包含的许多哲思性的观点,不仅让我获得警句箴言般的效果,更能由此得到更多的感悟与启迪。

  表达审美感受是一种外在的形式,获得情感与心灵的释放与自由是对人生境界解读的一种升华。再次感谢淡泊老师,在您的指点下,助我在文字的道路上又静静地走过了一程。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敬录好友箫剑斋主君精彩品鉴

雾里看花花更美,文中解意意悠深。
荷仙绰约倾城国,香露瑶台琼酒斟。
    淡泊君之《仙姿绰约韵悠悠》一文,一读惊文美,二读闻仙音,三读醉琼醇。箫剑佩服君之花样文釆,神来妙笔,海涵学奍,琼月心灵。有此才情,方能写出如此巧释深化《荷》词之妙作,读之似登瑶台,赏琼花,听仙乐,饮琼液,沁人心肺,滋滋心醉。
正因此,五天前,笔者读了君文,加深了对《荷》词之理解,甚觉惊艳,为之动容,唤女同赏,并即提笔和词二首,随之发博,只觉美滋滋的。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敬录好友陋室主人君美玉
【临江仙】*荷——读画家于恒希先生水墨荷花记感
一、 
色彩斑斓融潋滟,池塘菡萏含羞。

清波荡漾总无忧。

丹青勤渲染,翰墨醉同俦。


淡抹浓妆积淀里,夜阑灯下绸缪。

知足常乐忘烦愁。

点厾随兴致,写意竞风流。
二、
月色朦胧迷菡萏,高洁淡雅清幽。

湮宣勾勒解心愁。

娇妍因淡墨,艳丽为温柔。


写意瑶池图破壁,惊奇慰藉苛求。

挣脱禁锢拓荒洲。

心间装异彩,艺苑可遨游。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敬录嘉友快乐的腊梅花君美玉
鹧鸪天
博客旁证注解诚,引经据典启发生。
精雕细刻诗坛曜,用心揣摩翰府令。
声绘色,益求精,百涌不厌友朋情。
得心应手词灵感,嚼字习文艺苑耕。

诗文赏析之《仙姿绰约韵悠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