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大禹陵游记
大禹治水的故事在中国家喻户晓。据古籍记载,在四千多年前,尧帝在位期间,地球上发生了一场罕见的大洪水,洪水逐浪滔天,淹没山岗,人类文明遭受灭顶之灾。洪水过后,那些生活在高海拔地区,避过大难的人们发现,天地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季节不对,气候反常了。 人们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尧帝下令朝廷成立各个应变小组,有的观察天文地理,有的去治理洪水,有的去组织百姓恢复生产自救。 在各项工作中,治水无疑是最艰巨的工作。这项工作先由大禹的父亲鲧负责,但九年不见成效,被尧帝下令处死。代理天子舜提名由大禹继续治水。大禹带领一群年轻人,经过十三年的艰苦努力,把天下规划为九个州,梳理九条山脉,疏通九条大河,最后形成由朝廷统一管理的天下。这就是天下九州的来历。 天下统一为九州时,尧帝已经去世,由舜接替当天子,是为舜帝。舜帝在位三十多年,年迈时选择大禹代理天子,自己到南方巡守(视察),在今湖南九凝山去世。舜帝去世后,由大禹接替当天子。大禹晚年,选好接班人后也到南方巡守,并在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召开天下财政审计大会。他因为劳累过度,在会稽山去世。 绍兴的会稽山原名茅山,亦称亩山,东西约100多千米,主峰高700 米。为什么大禹晚年要到这个远离中原的南方巡守,并在此地召开天下财政审计大会呢?就我们现有的历史地理知识是难以理解的,因为教科书告诉我们那时的古人还是原始人,刀耕火种。 事实上,四千年前的古代,在大洪水发生之前,全世界都是黄帝创立的天下的范围。那时的天下,科技已经高度发达,起码水平不亚于今日。高度发达的文明被大洪水毁灭,才使人们回到了原始人的生活。虽然他们的生活回归原始状态,但他们不是原始人类,他们的意识是先进的,眼光十分开阔,视野非常宽广。 我们从舜帝晚年到今湖南九凝山(洞庭湖一带)巡守,到几十年后,大禹晚年到今浙江绍兴的会稽山巡守,可以看出在四千年前,中国人文地理变化的一些端倪和状况,即大洪水之后的几十年,洪水的影响依然没有消失,他们还在继续治理水患。随着人口的增长,天下的政治经济文化很快就从中原,转移到内陆,再向沿海地区扩展。 试问,如果四千年前,尧舜大禹他们是一群原始人,天下政治经济的版图可能在几十年内,从中原扩展到南方的沿海吗?如此简单的常识,竟然被长期忽视!是不是有点怪异。不是古人怪异,而是现代人无知啊! 一个朝廷,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什么最重要呢?毫无疑问是财政!朝廷召开财政审计大会的地方,其政治、经济、军事地位在天下是何等重要啊!所以,此山虽不高,但名人辈出,久负盛名,是中国历代帝王加封祭祀的著名镇山之一。 今日来到会稽山游览,远古的大气派依然存在。一股强烈的厚重的历史感不时在我心中萌发,有异常强烈的历史气场。个中感受难以用语言表达,只能亲临其境,才能体会那种微妙。这要感谢当地政府的远见。四千年,相对地球生物,相对人类的历史,可谓弹指一挥间。细节就不多赘述了,上传一组照片,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
|
来自: 老刘tdrhg > 《十六、名胜/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