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建设海绵城市 守护萍水乡愁

 海阔天空0799 2016-07-15

  萍乡是江西省的“西大门”,素有“江南煤都”之称,面积为3827平方公里,总人口为188万人。中心城区主要包括安源区、湘东城区、萍乡经济技术开发区、沪昆高速公路以南上栗县彭高、赤山、福田三镇局部所辖区域,面积250平方公里。

  家住安源萍水头,这句《杜鹃山》里脍炙人口的唱词,让很多人认识了萍乡。萍乡历史文化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既是中国最早的重工业基地之一,又是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和秋收起义的发源地,计划经济时代为国家能源供应作出过巨大贡献。目前,萍乡是江西省全面启动“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的桥头堡,已被列为江西省中央苏区振兴发展九大重点平台之一,正以全省发展排头兵的姿态,加快成为赣湘边际地区区域中心城市。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和中部老工业城市的典型代表,萍乡市存在转型升级和改善人居环境的强烈需求。多年来萍乡市致力转型发展,提升城市品质,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创建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等称号,特别是通过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构建起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体系、健康的水环境与水生态体系,为海绵城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日,通过竞争性评审答辩,萍乡市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萍乡市上下怀着强烈紧迫感和责任感,全力以赴、众志成城,努力把萍乡打造成独具江南特色的现代田园“海绵城市”。

  逢雨必涝、雨后即旱,只因城市呼吸难

  晴时旱、雨时涝,作为典型的江南山地丘陵城市,水难题已经成为制约萍乡发展的最大障碍。

  一是城市内涝。萍乡城区处于山地低洼地带,暴雨时节三面山地产生的径流均沿萍水河汇入市中心,导致城区短期内积水暴涨。萍乡市土壤以红壤为主,红壤下层基质多为砂岩,天然蓄水能力不足,再加上多年来城市硬化、生态破坏、排水防涝设施滞后、雨洪调蓄和应急管理能力不足等因素,导致排水不畅,内涝事故逐年增加。萍乡市在2010年6月23日、2011年6月14日、2014年5月25日分别发生了城市内涝,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是城市缺水。萍乡市无过境河流,是资源性缺水、工程性缺水、水质性缺水并存地区,人均拥有水资源量比江西省人均水资源少47.1%。萍乡市二产比例较高,随着经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供水压力逐渐增大。现有城市水利设施陈旧,地表降水资源综合利用系数小,雨水调节不畅,加重了缺水程度。同时,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水资源调配和监控力度不足也是缺水的重要原因。

  三是水质污染。目前萍乡市城区雨污分离管道设施建设不足,雨水初期污染控制措施仍不完善。在降水季节,雨水量较大导致不能进行集中处理,城区内部分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直接排入萍水河,加重了河流断面的水质污染,监测显示萍水河水质整体为Ⅲ类,在水资源相对匮乏时为Ⅳ级。

  由于历史原因,萍乡市煤炭资源开采已有近百年的时间,多年煤炭资源的开发对地下水影响较大。近年来,城市发展过程中也超采了较大规模的地下水,导致部分区域形成了地下水漏斗。

  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是党和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美丽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破解萍乡水困扰的“及时雨”。萍乡市抢抓机遇,用海绵城市理念规划建设城市水资源,优先把有限的雨水留下来,优先利用自然排水,实现雨水在城市中的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变“工程治水”为“生态治水”,促进城市顺畅呼吸,让昭萍大地不断变净、变美、变优,使环境更宜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