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通货膨胀(Inflation)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供远小于求)。纸币、含金量低的铸币、信用货币,过度发行都会导致通胀。
造成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是国家财政赤字的增加。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危机或弥补庞大的财政赤字,不顾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滥发纸币。他们之所以要利用这种办法来弥补财政赤字,是因为这种办法比起增加税收、增发国债等办法富于隐蔽性,并且简便易行。
通货膨胀是资产阶级或统治阶级加强对基层劳动人民剥削和掠夺的重要手段。通货膨胀首先给工人和农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它使得物价不断上涨,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由此引起工人实际工资急剧下降,生活日益贫困。而农民等小生产者则因为物价上涨过程中,工农业产品“剪刀差”的扩大,不得不以高价购买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低价出卖自己的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因而更加贫困。通货膨胀也严重影响一般公职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生活,因为他们的薪金也不能按物价上涨的程度而相应增长。但是,通货膨胀却给垄断资产阶级带来极大利益。他们不仅会通过政府订货和价格补贴等,把资产阶级国家用滥发纸币从劳动人民那里掠夺来的大部分收入转入自己的腰包,而且可以利用实际工作下降,或者用贬了值的货币偿还债务,以及利用物价飞涨乘机进行囤积居奇等等,获得巨额的利润。
上述名词解释摘自360百科,不知是取自什么样的教科书?但很生动,足以满足本文的需要。如果写一部《世界通货膨胀史》,上世纪30年代的德国,40年代的中国,80年代的阿根廷,90年代的南斯拉夫肯定都会榜上有名。但“光荣”无疑是属于站在世界通货膨胀历史巅峰之上的津巴布韦!
据说以85岁高龄于2008年再次连任津巴布韦总统的穆加贝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本文便不去探讨造成这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以及给津巴布韦人带来的痛苦,只介绍攀登巅峰的过程和结果。
上世纪80年代,津巴布韦也曾是非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津巴布韦元与美元的兑换比率低于1:1。

1983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20元


1995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100元

2001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500元
2003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20000元
上面写着“2003年9月2日发行,2004年6月30日前有效”。钞票变成了支票或“年票”,“奇迹”已经开始显现!


2006年津巴布韦最大面值纸币--100000元
上面写着:“2006年6月1日发行,2006年12月31日前有效”。年票还是年票,只是有效期越来越短。
到了2006年8月,津巴布韦终于痛下决心,变更币制,发行了“新津巴布韦元”。严格地说,由于上面的“年票”已经称为“新津元”了,下面的应该叫做“新新津巴布韦元”。






面值从“一分”开始,各种面值排列有序,给人以改天换地的新希望。虽然还是年票,有效期延长到一年,2006年8月1日发行,2007年7月31日前有效。
然而 ---------


面值50万元,2007年7月1日发行,2008年6月30日前有效。


面值75万元,2007年12月31日发行,2008年6月30日前有效。


面值500万元,2008年1月1日发行,2008年6月30日前有效。


面值5000万元,200年4月2日发行,2008年6月30日前有效。


面值5亿元,2008年5月2日发行,2008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值1000亿元,2008年7月1日发行,2008年12月31日前有效。

面值10万亿!
至此已经是“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把南斯拉夫的5000亿面值远远地甩在了下面。别忙着惊讶,还有 ----


100万亿!
穆加贝领导着津巴布韦终于登上了巅峰,创造了奇迹,不仅刷新了世界通货膨胀史的记录,也远远超过了冥币印刷业的的想象力。世界将因此永远不会忘记津巴布韦这块神奇的土地,和它在人类历史上建造的这块“丰碑”!
路牌上写着:欢迎来到津巴布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