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杂志 展讯 赏微品精---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七人精品展

 金麟167 2016-07-15


 

在中国,“小品”二字最早始见于晋代,原本出自佛经唐佛教用语。“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小品与大品二者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言简意赅,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古代文人将小品的概念移植于中国画创作之中。小品画与大画作的辩证关系便透出佛学哲理,可谓小中见大,方寸之间尽可“赏微品精”。


从唐宋以来,中国文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画意,往往隐现在中国文人画的山水之间花鸟丛中,或依景寄情,或逸气抒怀,中国小品画脱胎于文人画,集诗、书、画、印为一体,扇面斗方尽显笔墨精微与情趣,它成为中国绘画非常重要的一个流派。


 “笔墨当随时代”,“赏微品精”参展的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高研班七位画家,他们以“师今人,师古人,师造化。”的精神,经过理论到实践的轮回与升华,通过小品画的创作不断追求和探索,使他们参展作品的审美取向和艺术形式,表现出更多的特色和创新。


参展画家运用造型笔墨功力抒发情感,作品有具象有意象,或工细或粗放,既展现了中国小品画的缩微与精略,又寓意出作品内在的大境界大精神,细细品赏倍觉参展作品的精妙与隽永。


颜正强神游于心物之际,立澄怀之象,得生化之意;任春燕 “淡、静、清”淡墨清幽,静中有韵、雅意趣生;华杰强调画面的写实性,注重“画意”,画风朴厚润泽而不失灵性;罗炜讲笔墨、重写意,显个性、蕴学养,对“笔墨当随时代”理论进行了积极探索;李小龙动中有静、柔中带刚、小中见大、平中见奇;刘席君构图充实饱满并富有张力,多层空间在严谨中显现追求;葛洪强体现了与传统一脉相承的现代意识,既是自然景境的写照,也是主观心境的呈现。


张大千曾说,“小品应该有大寄托”,通过这次展览,我们觉得中国小品的发展,需要继承传统并有所创新,使传统元素与现代造型理念相融合,不断赋予其崭新的活力、向往和寄托,才能够在世界多元化的艺术格局中稳步前行,祝愿我们参展画家在未来中国小品画的创作道路上越走越远!

 

文  孟思明

2016年7月8日


赏微品精参展作品



颜正强参展作品  《雄鸡报晓》  68X68cm



颜正强参展作品  《石榴双雀》  68X68cm 



颜正强参展作品  《和畅》  68X68cm  

 


 


任春燕参展作品  《湛露系列之七》    42X64cm



任春燕参展作品  《湛露系列之八》    42X64cm



任春燕参展作品  《湛露系列之九》  42X64cm



任春燕参展作品  《湛露系列之十》   42X64cm





华杰参展作品  《记忆一》 中国画(圆卡)  60X60cm



华杰参展作品  《记忆二》 中国画(圆卡)  60X60cm



华杰参展作品  《记忆三》 中国画(圆卡)  60X60cm



华杰参展作品  《记忆四》 中国画(圆卡)  60X60cm





罗炜参展作品  《哈达似白云一》  68X68cm



罗炜参展作品  《哈达似白云二》  68X68cm



罗炜参展作品  《哈达似白云三》  68X68cm



罗炜参展作品  《哈达似白云四》    68X68cm





李小龙参展作品  《溪山清韵  68×68cm



李小龙参展作品  《故园清韵  68×68cm



李小龙参展作品  《和风清穆  68×68cm



李小龙参展作品  《清溪绕田  68×68cm





刘席君参展作品  《禅音漫峰》  69X69cm



刘席君参展作品  《郊外胜境》  69X69cm



刘席君参展作品  《问道图》  69X69cm



刘席君参展作品  《溪山放怀》  69X69cm





葛洪强参展作品  《万壑奚山》  68x68cm



葛洪强参展作品  《烟岭清音》  68x68cm



葛洪强参展作品  《小桥流水》  68x68cm



葛洪强参展作品  《月夜归梦》  68x68c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