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给妹妹的信

 昵称535749 2016-07-15

| 发布:

文/于震

这是于震写给他妹妹书信中的三封,书信是一种非常特别的载体,它真挚,温情脉脉,它往往能打通人心。

第九封:希望和绝望

姑姑家在农村里,毕业之后每次我回去的时候都要路过一个小超市,天气不冷的时候总会看见两个孩子在外面玩耍,他们时而嬉闹,时而讨论哪个游戏角色更加厉害,看上去他们大概11,12岁的样子,比你要略小一些。他们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经营着一间大概不足20平米的小超市,一家人不会饿着肚子,但也赚不到什么大钱。每次路过那里看到两个小家伙都是一副无忧无虑的样子,或是嬉闹中占了谁的便宜,或者游戏中过了哪个关卡。是啊,他们这个年纪要去想什么呢,他们这个年纪不正是应该这样吗?

可是自从今年开始,每次看到他们我总会想:他们的未来有没有希望,他们的希望在哪儿?

和我的童年一样,他们的成长环境注定不会给他们任何积极的引导,也就更谈不上严格。普通的学校,普通的成绩,他们的父母对他们没什么要求,他们自己除了玩耍也没什么非做不可的爱好。萦绕在他们耳旁的恐怕也是当年我常听的一句:平安快乐就好。或许当某次考试不及格的时候,在家长和老师的责骂中他们偶尔思考过这样的分数对于他们有什么用,可遗憾的是他们可能永远也无法理解教育对他们意味着什么。

或许更普遍的问,不只是这两个小家伙,那些对于你我身边的更为经常见面的同学朋友,那些绝大多数来自于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未来有没有希望?他们的未来在哪儿?

从高中到大学再到今天,10年前高一课堂上大家斗志昂扬许下的承诺,心潮澎湃立下的誓言,有些我依然历历在目。10年过后,太多太多人不得不回归于平庸,这其中有自命不凡的王子,有不肯低头的公主。可惜这些青春中一度呐喊的声音终究在时间的流逝中沉寂——他们最终都没能超越自身的局限性。如白驹过隙般的10年书写下的正是北岛的那首诗:

那时我们有梦;
关于文学;
关于爱情;
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如今我们深夜饮酒;
杯子碰到一起;
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我每每想起这首诗都百感交集,它不仅是一首诗,它更是这人生的真实写照。似乎这世界就是这样的,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他们注定无法跨越自身的局限性,他们注定无论年轻时多么轻狂都不得不磨去棱角,他们注定让沦为平庸成为一种必然。

当然我是幸运的,无论学生时代有多么的不堪,我内心深处对于平凡的抵触从来没有消失过,或许它就是为兄与生俱来的天赋。

可即便如此,越往后走我依然越发的悲观,这样的悲观来自于你无法知道你自身的局限性需要怎样的努力才能得以超越,你无法知道你拥有的资源是否能为你创造足够的时间,你无法知道这样的挣扎背后是希望还是绝望。

那么你周围那些用尽全力都无法取得好成绩的来自普通家庭的孩子,那些没有被命运眷顾的孩子,你觉得对于中考和高考来说,他们的未来有没有希望,他们的希望在哪儿?

或者更刻薄的说,他们的未来根本就没有希望?

希望

第十一封:殊途不同归

这封信的内容很简单,它们是我曾经遇到的两个姑娘的故事,她们具有不同的家庭,出身,成长环境以及不同的命运。

故事的主人公分别叫做小D和小M,她们年纪相仿,都是25,26岁,可以说正值青春年华。

小D的父母是大学教授,虽然并没有足够富有,但这也足以让她的家庭有良好的经济条件。小D从小在这样的知识分子的家庭中长大,耳濡目染,不但积累出了很好地修养,也培养出了在很多女孩子身上常见的诸如钢琴,舞蹈等爱好,而她本身也出落的亭亭玉立。

和很多在这种知识分子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姑娘类似,小D深受她父母所从事的化学专业的影响,她的本科阶段很自然的选择了化学类专业。

尽管这是一个冷门的专业,但这并不妨碍从小接受了良好且严格的教育的小D展现出她非常优异的一面。可以想象一下,在大二阶段开始学习翻译并且考取了英语类考试中最难的口译证书和笔译证书,仅仅一年之后的大三就可以兼职交互式传译的工作,到了大四甚至可以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这意味着在大学之前,小D在英语能力和严格自律方面已经积累了足够深厚的基本功。

可以说在很多人眼中小D是一个很厉害的人。

可是当她本科毕业的时候,她既没有选择和她父母同样的人生道路去从事和化学相关的工作,也没有继续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而是申请了美国的商科类研究生,继续渡过她的学生生涯。

如果说没有从事化学类工作还可以理解为不太喜欢的话,那么没有从事同声传译的工作似乎不太让人理解,毕竟这个工作薪水很高而且让人非常羡慕。是的,在我心中也曾有过这样的疑问,不过她在一次知乎的答题中说出了答案:似乎是从事同传工作是有很大压力的,这让她的生活非常糟糕。

研究生毕业之后,小D并没有回国,在一次简短的聊天之中我问到她原因,她说国内的工作薪水比较低,也没有足够的空闲时间,而她并不想当什么女强人,只是希望工作之余有足够的时间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

只是,似乎她的父母希望她能早点回来,倒不是回来去做什么,而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能见到他们的女儿。

从那次聊天之后,我和小D没有在交谈过,我知道我和她是不同世界的人,起码我还在为了生计奔波,起码我还远远还体会不到勤奋带给我的满足感。

小M是在学习钢管舞的时候认识的,准确的说,是在学习钢管舞的时候在知乎上认识的。

我认识小M的时候,她是一名钢管舞演员,什么是钢管舞演员呢?就是很多酒吧在傍晚开门以后为了增强酒吧里的气氛往往会请一些舞蹈演员或者业余歌手去助兴,而她就是从事这样工作的人。

在认识小M的时候,我一直以为她和我们大多数人是一样的,经历过一个不好也不坏的高中和一个不好也不坏的大学,只是毕业以后因为热爱这门舞蹈,所以从事了这样的职业。然而在一次阅读她写的文章的时候,我才发现似乎事情并非如此。

怎么说呢,这世上很多父母本身就有的人格问题,在他们身上你可以明显地看到人性的弱点,比如自私,懒惰,斤斤计较,瑕疵必报,无逻辑无理性,带有强烈的控制欲,甚至严重的性别歧视和性侵犯。毫无疑问,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的孩子必然成为了第一受害者,而小M就是这样的受害者。

小M之前到底经历了什么我无从知晓,也不好去问,从文章中只知道她已经和父母断绝了关系,前两年的除夕夜都是一个人孤独的在没有网络的写字楼中渡过。好在今年她似乎并不孤单,她把在北京的和她有她有同样经历人聚到了一起,在一个她曾经打工过的咖啡厅里温馨地渡过了一个除夕夜。

上次见到她的时候,是由于我暂停了钢管舞的学习,所以需要转让舞蹈卡,而她恰好有兴趣。在路上闲聊的时候她说她就是这样攒一段时间的钱,然后去上舞蹈课来继续提高自己的舞蹈技巧,有时候似乎也挺无奈,因为或许刚刚赞了一些钱,就又被房租,或者其他什么给占用了,好像这几千块钱对她来说就是那么遥远。

暂停了钢管舞的学习之后,我和小M也没了交集,因此也就很少交谈了。我和她似乎也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起码我不会为了几千块而犯愁,起码我还有个很赞的母亲。

在现实生活中小D和小M就像两条平行线一样,几乎不可能有交集,可是在我的笔下,她们的对照却让人那么不胜唏嘘。

格局

第十二封:格局

首先应该庆祝的是,已经搁置了半年左右的通信如今又可以继续进行了,那么未来两年这样的沟通能够擦出什么样的火花?你又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为兄拭目以待。

中考成绩终于在今天尘埃落定,不过从你的语气和心情中你似乎对它并不满意,但是在这封信中我却并不想说些无谓的安慰,相反我对你近来的一段时间所表现出来的莫名其妙的状态有些出乎意料。

或许在你妈妈或者其他长辈眼里这是一个15岁的小姑娘所表现出的正常行为,但是在我眼里这种状态让我感觉你有些陌生——这似乎并不像给我写信的那个理智,勇敢的小妹。

你的时而疯癫,时而正常的的行为一度让我迷惑,如果你认为成绩不理想,你大可以痛快的大哭一场,告慰你过去为了考试所付出的努力;或者你也可以写一封长信来倾诉一下你的苦衷,但是这些你都没有做。就在我认为小妹已经不用那些安慰的话来给自己鼓励的时候,你突然表现出来的神经质让我实在看不出你究竟在诉说着什么,思考着什么。

你是已经对高中生活成竹在胸?还是依然在纠结于过往的泥潭中无法自拔?这一切的一切都不应该是我眼中的那个小妹所应该有的担当。

十年之前当我面对我的中考成绩的时候,我没有什么感觉,因为它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除了是一场我必须要经历的考试之外,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哪怕高中之后我也曾许下过要考一流大学的愿望,但愿望终究只是愿望,高中时代的现实则是:沉溺游戏,上课发呆,追根本就不可能追上的姑娘,发永远都做不到的誓言。

如今,你问我如果我业余随便复习一下就能轻松地考上清华的话,你让那些从高中就开始一直努力的同伴们如何处之?不错,你说的对,如果这样的我可以轻松做到,那对于其他人是莫大的不公平。然而,我与你在字里行间对生活的诉说,并非在抱怨我的出身,而是告诫你一个辜负了自己青春的人很可能就是为兄这样的下场,从某种角度来说,我并不值得同情。

可是我也没放弃对生活的挣扎,这种挣扎就是之前那些信件中你所感受到的呐喊。

“要努力啊”这句话很多时候是正确的废话,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很难脚踏实地,初三这一年,你的憧憬屡屡受挫,觉得似乎每一天都过得很艰难的原因也是于此。在时间的长河中,每一个梦想的描绘是那么容易而短暂,每一个当下的努力又是那么艰难而漫长,这是人性的弱点。

未来三年,你妈妈的严加管教和高中课堂上紧张的学习氛围一定会让你角色这三年并不轻松,而你周围那些来自全省各地的同学也会秉持着更为复杂的价值观,在这个环境中,在这个人群中,你将用什么去实现在仰望星空的同时脚踏实地呢?

而更重要的在于,对于你未来的高中时光,我希望你在争取分数的同时,还可以不被分数所局限,你对于那些知识的学习不仅将是为了三年之后高考,还是为了你打开未知世界的大门。它或许是某个公式太精妙了,或许是某个现象太惊艳了,或许是某段文章太精彩了,亦或许是某段翻译太传神了。我希望你从那些枯燥的知识背后,看到的是这些学科波澜壮阔的风景。那么你又将用什么去体会它们呢?

还有那个已经被划得不剩什么的专业目录,连我刚开始都觉得似乎整个专业表上也就剩仅有的几个专业值得挑选,但是后来想想,觉得这个年级就限定了未来的方向多少有些盲目和草率,因为它让你失去了无限的可能性——对于这个世界上太多太多的东西,你连了解和尝试的机会都没有就已经放弃了它们,这不免让人觉得失落。所以我希望未来的生活,你不要给自己设定什么界限,而是对那些未知的事物保留无限的好奇心,或许某一天,你就像打开了宝盒一样发现了它,并且在实践中找到了你内心的坚定所在。

你上封信中提到关于教育的看法我十分认同——在孩子无法为自己的童年负责的时候,父母应该帮助他们,哪怕在外人看来这有些不近人情。只是每个勤奋、好学、睿智的孩子背后,不仅仅是几条道理的事情,还有的是那些本身就很优秀的为人父母者每一天的言传身教,只可惜在这点上,我和你母亲能做的事情太少了。

你问我,不是真相的生活长什么样啊?

在哀叹和悔恨中碌碌无为,喂食着裹着糖衣的致命毒药,在无尽的安慰中自欺欺人,这便是生活的幻象。

所以请记住你的青春永远不在对电视剧和电影怀念和泪水中,如果你成为可以代表国家形象的外交官,成为可以推动人类进步的科学工作者,可以成为变革行业发展的企业家,这才能告慰你独一无二的青春。

最后,恭喜你走进了你理想中的高中,翻开了高中时代的新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