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是相机最重要的辅助功能之一,但许多人却对它的特性和用途缺乏了解,部分人甚至产生了“闪光灯不好用,尽量别用”的误解。 闪光灯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但这些不足其实都可以通过恰当的利用方式、技术手段和器材进行弥补。 小编要为您讲解的是几个使用闪光灯时最常见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案,让您更好地了解闪光灯,使用闪光灯。 1 “火力”不足? 拍夜景的时候,我们总会感觉闪光灯的“火力”不足,“射程”太近,照明效果不佳。 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闪灯闪过之后,人物倒是亮了,背景还是一片漆黑。 是不是闪光灯亮度不够呢?那就换个能调节亮度的外接闪光灯吧。 开到最大亮度再照张试试。 增加了闪光灯亮度,这种情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变本加厉——人物的亮度亮到刺眼,显得背景更暗了。 背景不亮,是因为光源分布的“平方反比律”,简单说来就是越靠近光源越亮,越远越暗,和闪光灯本身的亮度无关。 所以,若是要实现背景和主体都亮的效果,请选择较近处作为背景,比如说背靠一堵墙。 选择较亮处作为背景,或用额外的大功率照灯照亮背景,也是可行的解决方案。 也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使用闪灯时还需注意,在闪灯与人物之间不能出现障碍物,否则障碍物肯定比主体更亮。 如果你一定要以远方暗处作为背景,还非要让主体和背景都亮,那就别使用闪光灯,只能延长曝光时间和提高 ISO。 2 油光满面 在拍人像特写时,使用闪光灯往往会出现这种“油光满面”的效果,十分不好看。 事实上,这也是大家对闪光灯印象不佳的最大原因。 产生这个问题的本质是闪光灯光源过于集中,光线较“硬”,照明效果不均匀。 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用柔光罩把光线变得发散、柔和就行。
柔光罩可以自己 DIY,用面巾纸、薄纱布等透光性良好材质物体就行,效果还不错。 在不使用柔光罩的情况下,有没有柔化闪光灯光线的手段呢?当然有。 根据光源照明的规律,离光源越远的地方,光线越发散。让人物离镜头远一些就是了。 离人远一点,油光满面的现象就消失了 非要拍大脸,又不得不用闪光灯?换个焦距长些的镜头试试吧,又能拍大脸,又能离得远。 如果有离机闪,通过反光板、白纸等物体或墙面,让光线以反射的形式打到人物脸上,也能达到增加光线传播距离,柔化光线的效果。 3 破坏氛围 当环境存在一定色调的时候,闪光灯强烈的白光会很破坏氛围。 比如说,拍日落的时候,周围一片橙红色,人物却是大白脸,多败兴啊。 所以,一般来说,拍日落人像时,更推荐使用反光板,能真实还原环境光的色调,保持主体与环境色调的一致。
环境光不足,反射亮度不够?大板子拿着太麻烦?没助手,自己也没空手打板?那就考虑用离机闪+滤色纸吧。 离机闪控制亮度和光位,滤色纸控制光源的颜色,你可以补出你想要的任何光源效果。
4 红眼现象 在低光环境中使用闪光灯拍人像,常出现红眼现象,人物瞳孔发红,宛若外星人。 不一定是人像,其实只要是有瞳孔的生物,都可能会出现这种现象,比方说哈士奇。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人的瞳孔也是有“光圈”的,而且还会根据环境调整进光量。在黑暗中,瞳孔会扩大,调大“光圈”。 骤然遇到闪光,扩张的瞳孔视网膜血管被光线照亮,就会形成红眼。 要解决这个问题也很简单,闪两次灯,或者让人先盯着亮处看,让瞳孔适应光线,收缩后再拍就行了。 或者用高位离机闪,让闪灯不与人脸处于同一平面,避免直射人眼,也能有效防止红眼现象的产生。 不一定要这么高位,比眼平面稍高就行 以上就是今天要为您介绍的,常见闪光灯使用问题及其解决办法。 希望本文能帮助您进一步了解闪光灯,知道如何更好地利用闪光灯。 感谢您的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专业级的人像用光、打光、曝光技巧 资深人像摄影师的多年经验之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