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个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长沙7喜 2016-07-16

1. 及时表扬孩子的口语表达

一些孩子害羞内向或者比较怯生,见人就会躲到妈妈身后。妈妈要做的不是批评孩子不懂礼貌,不知道和别人打招呼,而是要当着孩子的面在外人面前表扬孩子,比如夸夸孩子有礼貌,说说他能帮妈妈做哪些事等,这样孩子才能更加自信。表扬是引发孩子兴趣的直接手段。一旦发现孩子能够和别人主动沟通了,即使是家里人,即便是很短的一句话,家长也要不失时机的表扬他,并且放大孩子的进步,表扬他能和别人打招呼了,告诉孩子这是很大的进步。家长应当尊重孩子,在任何时候都应以表扬为主,避免破坏性的批评、态度生硬等打消孩子语言学习的积极性。

2. 通过看图说话的方式锻炼孩子的口语能力

3-6岁的孩子是表征思维发展的关键期,对图形特别敏感。色彩鲜明,生动形象的图片,能吸引孩子的讲述兴趣。在《小红帽》的看图讲述中,妈妈一开始把图片给孩子看,启发孩子观察,告诉孩子观察的要点;接下来让孩子给每幅画列出讲述的提纲,开始时提纲要简单,逐渐提高难度;然后要求孩子根据这个提纲大胆想象,练习讲述;孩子觉得有话要说了,让他讲出来,再让孩子看看图片听家长把故事完整地讲一遍;接着就试图指导孩子规范地讲述。这个方式不但能提高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能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5个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3. 家庭表演会

在家里有时间的时候,可以大家一起轮流讲故事或念儿歌。这种方式不仅可以让儿童的语言能力得到发展,还可让儿童变得勇敢、变得愿意表现。要注重语言培养中的创造性。比如让孩子选择一个故事,自己进行改编、续编或创编,自由选图片、排列图片进行创造性讲述,让孩子从废旧图书中剪下自己喜欢的图案,贴在白纸上做成小图书,自编故事进行讲述。家长需要记住一个要点即能让孩子说的家长不说,孩子应该专心听的时候家长不要打断;在与孩子的想法不一致时,家长也不要去强迫孩子,而应在心平气和的情况下说服孩子。

4. 为孩子创设和同伴交流的机会

让孩子多与同伴交流也能提高口语能力,因为孩子们年龄相仿,认知水平相近,他们总是有许多的共同话题,这样不仅能减少孩子的恐惧心理,也能在相互交往、相互模仿中提升语言能力。家长尽量为孩子创设一个宽松的、自由交谈的语言交往环境,不要打断他们的谈话,如果孩子之间没有过大的冲突,尽量不要干涉他们的交流,尊重孩子之间的交往模式。

5个方法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5. 培养孩子良好的语言习惯

从小让孩子学会使用礼貌语言,具有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待长辈应主动、热情地打招呼。如:见到年老的叫“爷爷”、“奶奶”,见到年轻的叫“叔叔”、“阿姨”等等;分别时应说“再见”。让孩子知道在别人谈话时,不应打断、插嘴;别人和自己讲话时,要专心的听,不离开,不嫌烦。讲话的声音不要太大,但要让大家都能听见;语速要适中;语言要准确,吐字要清楚;说话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不要东张西望,漫不经心,不骂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