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邮资票品说鸳鸯文化(上)

 珊珊695 2016-07-16


  鸳鸯作为爱情的象征,古已有之,流传甚广,2015年中国邮政开始发行“中国爱情鸟系列邮票”,头一枚便锁定了雌雄相伴、出双入对的鸳鸯。而在我国周边的俄罗斯、朝鲜、韩国、日本,鸳鸯亦是深受人们喜爱的观赏鸟类,且早已是这几个国家邮票上的常客。下文便带领我们细赏这些鸳鸯邮资票品,该文还有下篇,限于篇幅,先将上篇在此刊出,以飨读者。



  2015年8月20日(农历乙未年七夕节),中国邮政发行了“中国爱情鸟系列邮票”中的龙头票—《鸳鸯》(图1),而2016年8月9日(农历丙申年七夕节),又将续出这一系列邮票中的第二套邮票—《相思鸟》。尽管这一系列邮票的整体规划至今仍“养在深闺人未识”,但笔者却忍不住要吁请有关部门切勿过早将其画上句号,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可视之为“爱情鸟”的品种何止于上述区区两种。


  家喻户晓的黄梅戏经典剧目《天仙配》中,有一段早已演变成流行歌曲的唱段—《夫妻双双把家还》,其开头第一句就托物寄情地唱道:“树上的鸟儿成双对”,这实际上是基于人们对鸟类习性的长期观察而得出的一种深刻印象。现代鸟类学研究告诉我们,世界上现生种鸟类中,约有92%的种类都是实行单配制繁殖方式的,这也许正是许多鸟类都被世界人民视为人类专一爱情象征的原因。据上海辞书出版社2015年7月版《象征语应用辞典》之“动物象征”部分所收的辞条内容,曾被世界一国或多国视为人类爱情象征的鸟类计有20种,它们是:凤凰、比翼鸟、鹤、天鹅、鸽子、夜莺、鸳鸯、孔雀、燕子、鸾鸟、鹦鹉、乌鸦、极乐鸟、斑鸠、鹌鹑、翠鸟、鹧鸪、白头翁鸟、鸬鹚、相思鸟。且不说该辞典中所收的辞条尚有明显的遗漏,例如中国古书中很有名气的“爱情鸟”—雎鸠(鹗)和鸂鶒(紫鸳鸯)就未被收入,仅就其已收入的20种象征爱情的鸟来说,尽管像凤凰、比翼鸟、鸾鸟等虚拟的鸟,以及像鹤、乌鸦、极乐鸟等外国人心目中的“爱情鸟”,未必符合上述系列邮票的选题原则,但诸如天鹅、燕子、翠鸟此类自古以来就被国人视作“爱情鸟”(古人称为“同心鸟”)的品种,则完全有资格成为该系列邮票的候选鸟种。更何况如能多出几套“中国爱情鸟”邮票,既可以大力宣传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贞不渝的爱情观,教育人们树立正确的爱情道德标准,又可以吸引广大青年男女参与相关的集邮活动,培养他们健康的兴趣爱好,如此一举两得的事,我们的邮政部门何乐而不为呢?


  说了不少有点离题的话后,自然应当回到“鸳鸯及其文化”这个正题上来了。关于鸳鸯的形态、生态等常识,去年出版的各种集邮报刊上早已做过介绍,笔者在此就不赘述了。不过本文在介绍中国鸳鸯文化的形成及其对周边国家的影响之前,仍有必要进一步阐明鸳鸯在世界上的分布情况。笔者记得去年曾读到过一篇介绍鸳鸯的邮文,不仅误将柬埔寨于1997年4月7日发行的一套《鸭类》邮票中的花脸鸭、小绒鸭、埃及雁、绿眉鸭、罗纹鸭、斑头海番鸭、蓝翅鸭,以及匈牙利于1988年7月29日发行的一套《鸭类》邮票中的绿翅鸭、赤颈鸭、赤嘴潜鸭、鹊鸭等邮票统统作为鸳鸯邮票来加以展示,还说鸳鸯是中国的“特产鸟类”。大家知道所谓特产应该是指某地或某国所特有而他地或他国所没有的物产,鸳鸯广泛地分布于东亚地区,又怎么能说是中国的“特产鸟类”呢?据笔者分析,这一错误表述的源头竟出自我国极具权威性的工具书《辞海》和《大辞海》,因此详细了解鸳鸯的分布情况并非多此一举。下面就让我们逐一介绍各鸳鸯出产国的相关情况及其所发行过的鸳鸯邮资票品吧。


  首先要介绍的当然是我们中国的情况。据我国出版的众多鸟类书籍的资料,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外,各地都曾发现过鸳鸯的踪迹。20世纪70年代以前其种群的数量较多,由于森林过度的砍伐(鸳鸯需要水边大树高处树干上天然形成的空洞做巢用)和人类的猎捕,其种群数量急剧减少,目前估计在我国境内繁殖的只有1000对,看来对鸳鸯的保护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只可惜中国邮政仅在2015年发行了1套1枚《鸳鸯》邮票,其着力点还主要放在宣传爱情文化方面,实有加强保护鸳鸯宣传工作的必要。至于1993年10月20日曾发行的那套共4枚的《中国古代漆器》邮票,虽然其中有一枚是“战国彩绘乐舞鸳鸯形盒”(图2),但与保护鸳鸯的宣传就更没有什么关系了。


好在我国台湾的邮政部门曾多次发行过有关鸳鸯及其文化的邮品,可供读者一饱眼福。图3为台湾于1960年8月4日发行的1套4枚《故宫古画》邮票之一的宋初名僧惠崇(?—1071)所绘、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秋浦双鸳图小幅》邮票。图4为台湾于1991年8月24日发行的1套10枚《台湾溪流鸟类》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5为台湾于1993年3月2日发行的1套4枚《祥禽瑞兽》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6为台湾于1996年1月10日发行的1套3枚《传统结婚礼俗》邮票之首日封,其封上用于销票的纪念邮戳图案即是一对嬉水的鸳鸯。图7为台湾于1999年1月6日发行的1套4枚《吉祥邮票》之一的“鸳鸯贵子”邮票。图8为台湾于2011年5月27日发行的1套10枚《十全富贵》个性化邮票之一的“七巧良缘”邮票,其票图是一对鸳鸯嬉戏于荷叶、荷花周边,寓意“夫妻喜和”。图9为台湾于2013年5月22日发行的1套4枚《祝贺》邮票(2013年版)之一的“鸳鸯”邮票,其票图上的雌鸳鸯披婚纱似有害羞之意,让人忍俊不禁。


  其次要介绍的是俄罗斯的情况。俄罗斯的鸳鸯分布于远东地区乌苏里江和阿穆尔河(中方称为黑龙江)的中、下游流域以及萨哈林岛(中国传统名称为库页岛)。这里属于俄罗斯针叶树和阔叶树混交林的动物界,其特点是北方种动物和南方种动物混杂在一起。鸳鸯是这里的典型物种之一。早在1978年,前苏联的濒危物种《红皮书》就将鸳鸯列入63种濒危和稀有鸟种中的乙类(即稀有种)。据由国际鸟盟推荐的英文版《插图本鸟类百科全书》估计,在俄罗斯和中国两地间的鸳鸯种群很可能不超过1000对,可见目前数量之少。图10为苏联邮政于1970年8月19 日发行的1套5枚《锡霍特—阿林山区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建立35周年》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11为前苏联时期全俄罗斯自然保护协会为保护水鸟而于1989年发行的系列鸭票大版张(1989年版),其票图就是一对鸳鸯。图12为俄罗斯邮政于2008年发行的《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内的大赫齐尔国家自然保护区》邮资封,其封图上出现了一对站在该保护区河岸边的鸳鸯。图13为俄罗斯邮政于2010年发行的1套12枚《快活的动物园》B类邮资片之一的“鸳鸯”邮资片背面图。


  再次要介绍的是朝鲜半岛上两个国家的情况。据国外出版的鸟类书籍所提供的信息,鸳鸯主要分布在朝鲜半岛的北部,南部的数量较少。图14—17为朝鲜于1987年8月4日发行的1套4枚带熊猫徽志的《鸳鸯》邮票。图18—20为朝鲜于2000年6月16日发行的《鸳鸯》套票,其两枚邮票另加1枚小型张的图案上均加上了夫妻和谐的背景,明显是宣传鸳鸯的象征意义的。图21为朝鲜于2010年1月30日发行的1套4枚《动物》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小版张。图22为韩国于1966年3月15日发行的1套3枚《动物(1组)·鸟类》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23为韩国于1979年5月20日发行的1套2枚《自然保护(2组)》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



  接着要介绍的是日本的情况。据日本版的鸟类书籍所提供的相关资料,鸳鸯于夏季在日本中部以北的山地河岸边的森林的大树洞中繁殖,甚至有在东京民居烟囱的横孔内产卵孵化的个案发生。尽管许多日本的鸟类学专著都说因情报不足无法对鸳鸯的数量进行估算,但前述由国际鸟盟推荐的英文版《插图本鸟类百科全书》则估计日本的鸳鸯数量可能有约5000对。其最著名的群栖之处有:位于鹿儿岛县萨摩半岛西岸的吹上(本意为喷泉,现已成为地名)御花园、东京北部的上野公园南端的不忍池、东京西部涩谷区明治神宫的南池、位于三重县志摩半岛上的伊势神宫、位于神奈川县西南部的芦之湖、位于鸟取县西部的大山(又称伯耆富士)西北方的赤松池(日本鸟类学家认为此处的鸳鸯1000只系每年11月由中华大地渡海迁飞而来)、位于长崎县南部的谏早市周边等。日本的山形县、鸟取县和长崎县都选定鸳鸯为其县鸟,可见鸳鸯的数量不会太少。图24为日本于1955年9月10日发行的《第二批动植物国宝》普通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25为日本于1974年10月1日发行的1套2枚《第61届各国议会联盟会议纪念》邮票之一的由日本现代著名画家川端龙子(本名昇太郎,1885—1966)绘于1934年的名画《爱染》,其图案是一对鸳鸯在落满红枫叶的河流中嬉水的美景,而所谓“爱染”则是佛教用语,指本来洁净的本性为外界的情欲所感染。图26为日本于1977年10月6日发行的1套1枚《国际通信周》邮票之首日封,其票图与封图一致,均是由日本桃山时代的著名画家、长谷川画派的创始人长谷川信春(年长后更名为长谷川等伯,1539—1610)所绘的名画《花鸟图》之局部,主要表现冬日的鸳鸯和水边的雪景。图27为日本于1985年5月23日发行的1套4枚《传统工艺品(3组)》之一的“一位一刀雕鸳鸯”邮票,“一位”是日语中的紫衫木,而所谓“一位一刀雕”则是日本岐阜县飞弹地方所生产的一种木雕工艺品,由雕刻师运用手工雕刻的技能,一刀一刀地精心雕刻,一体成形,并会残留雕刻痕迹,表面也不涂色料,显得简朴清新,据说其历史久远,可追溯到800年以前的平安时代。图28为日本于1992年11月30日发行的《日本的自然》普通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29为日本于1993年印制的“防痨邮票”(据说可做封口纸用)3枚,其主题为县鸟,其左边第一枚就是一对鸳鸯的图案(第二枚图案是富士县、长野县、岐阜县的县鸟红角鸮),每枚票上除印有防痨(指结核病)标记外,还印有“幸福”或“健康”等祝福语。图30为日本于1994年1月13日发行的普通邮资明信片,其邮资图是鸳鸯形木盒工艺品。图31为日本于1998年10月6日发行的1套6枚《国际通信周》邮票之一的“《雪中鸳鸯图》局部”邮票,这幅名画是由日本江户时代著名的写实派画家伊藤若冲(1716—1800)耗时10年以工笔细描、重彩浓抹而绘就的《动植物彩绘》30幅中的一幅。图32为日本于2002年11月1日发行、2003年使用的贺年有奖明信片的一种,其背图是鸟取县的大山和县鸟鸳鸯。图33为日本于2007年5月1日发行的1套5枚《中国地区五县(冈山县、广岛县、山口县、鸟取县、岛根县)的鸟》家乡邮票之一的“鸟取家乡邮票”,其票图也是上述大山和县鸟鸳鸯。图34为日本于2007年10月1日发行的1套1枚新《日本的自然》普通邮票之一的“鸳鸯”邮票。图35为日本于2008年8月12日发行的1套10枚《日中和平友好条约30周年纪念》邮票的小版张,其位于中部的两枚由日本著名邮票设计师、画家森田基治所绘的“鸳鸯、牡丹和樱花”的连刷邮票,就是用鸳鸯象征中日之间的兄弟情谊的。




(未完待续)

 


来源:“中邮阅读网”集邮博览2016年7月第7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