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书面对联中的标点符号

 杏坛归客 2016-07-16
   [陕西/王振权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具有表示停顿、结构、语气、词语性质等功能,可以起到帮助语言表达的作用。书本中的对联也属于书面语言,当然应该加上标点符号。 
一、标点符号在书面对联中的用法 
对联与其他文体的形式不同,因此,书面对联加标点符号时,既要顾及到对联形式的特殊性,又要符合标点符号的使用规范。 
  (一)点号 
  句号:用在叙述、说明事情的句子后面,语调是平伸的。例如黄荣章《古今楹联拾趣》载何淡如为扒龙船赛戏棚所撰对联: 
  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扒到龙门三级浪; 
  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唱出仙姬七姐词。 
问号:用在问句后面,语调是上扬的。例如甘桁《奇联妙对》(简称《妙对》)载董其昌撰西湖冷泉亭联: 
  泉自几时冷起? 
  峰从何处飞来? 
  感叹号:用在表示强烈感情的句子后面,语调是下降的。例如牛宏泰《千古才情万古对》(简称《万古对》)载毛泽东挽“平江惨案”死难烈士联: 
  日寇凭凌,国难方殷,枪口应当向外! 
  吾人主战,民气可用,意志必须集中! 
  逗号:表示句子中间的停顿。例如《万古对》载斯诺和姚克挽鲁迅先生联: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顿号:用在并列的词语之间。例如《妙对》载陶行知为晓庄师范茅屋礼堂“犁宫”所撰对联: 
  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 
  对稻、粱、菽、麦、黍、稷下功夫。 
  分号:用在并列的小句中间。分号是在句内有逗号的分句间标注的,句内无逗号时分句一般用逗号隔开,但有时为了强调、突出分句,也可用分号。在对联中,上下联两个并列分句中无论有无逗号,均用分号隔开,这已约定俗成,普遍认可。例如梁石、梁栋《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简称《大观》)载梁章钜集苏州沧浪亭联(上联为欧阳修句,下联为苏舜钦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 
  近水遥山皆有情。 
  冒号:表示提起下文。例如《万古对》载毛泽东为延安群众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的会场所撰对联: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略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句号、问号、感叹号称为句末点号,顿号、逗号、分号、冒号称为句中点号。点号停顿的长短应该是:问号=感叹号=句号≥冒号>分号>逗号>顿号。 
  (二)标号 
  引号:表示文中引用的部分。例如《大观》载侍读学士冯诚修在御书房等候乾隆皇帝时失口言道:“老头如此时辰还未来。”不料被乾隆听见,厉声问道:“老头做何解释?”冯慌忙下跪吟出一联: 
  万寿无疆叫做“老”; 
  顶天立地谓之“头”。 
  括号:标明文中注释性质的字句。例如《万古对》载李调元所撰讽刺扶乩道士读错别字联: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菅)人命; 
  雷搏妖魔鱼搏浪,绳搏(缚)妖狐。 
  破折号:标明解释说明的语句。例如《妙对》载参观李叔同纪念祠时,李之华出上联,魏明伦对下联: 
  一僧一儒一道——大李小李老李; 
  独生独养独苗——儿子孙子种子。 
  省略号: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例如《大观》载蔡锷少时与同学放风筝,风筝线断掉进邵阳知府花园。知府出上联命对,蔡对出无尾字的下联。知府追问下文,蔡答道:“还我风筝则对'廉’,不还则对'贪’。” 其联曰: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 
书名号:表示书籍、篇章、报刊等名称。例如《大观》载佚名联: 
  《论语》二十篇,惟乡党篇无子曰; 
  《周易》六四卦,独乾坤卦有文言。 
着重号:标明需要特别注意的字、词、句。例如《妙对》载清末江西巡抚德馨所撰“平湖秋月”联: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间隔号:用于把有关的文字隔开。例如笔者联: 
  《孟子·万章》曰:交以道,接以礼; 
  《论语·子路》云:近者悦,远者来。 
连接号:用于连接有联系的事物名称、数字等。例如笔者联: 
  秦岭—淮河为分域界; 
  北京—上海已有动车。 
二、标点符号在书面对联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一)点号方面 
  其一,对联中点号的“正”与“误”。 
  窃以为根据点号的使用,对联一般可分为三种规范形式:第一种,上联及下联中间均无停顿,或虽有停顿而所用的是顿号、逗号者,上联末用分号,下联末用句末点号,这种对联上下联各是一个分句;第二种,上联及下联中间均无停顿,或虽有停顿而所用的是句中点号,上下联末均用句末点号,这种对联上下联各是一个单句或复句;第三种,上下联末均用句末点号,而中间亦出现句末点号者,这种对联上下联各是一个以上句群。 
  但是,当今有些书刊却在对联点号的使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万古对》载郭沫若挽吴耦逖联: 
鼠肝乎,虫臂乎,前缘未尽今身;红颜白发,泣血千行,骂他造化痴顽,专为人间留恨事; 
  凤泊矣,鸾飘矣,壮志永埋长夜;玄鹤青蝇,放声一哭,痛此竞争时代,又教商战殒健儿。 
上联末尾第一层次用了分号,其停顿等于上下联中间第二层次的分号,此乃父子同辈。 
  又如《大观》载方志敏烈士生前所撰联: 
  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 
  园栽四物:青松、翠竹、白梅兰。 
提示语冒号后连排的文字,冒号应管到第一个句末点号,加引号者引号内的文字冒号全管;如果提示语指出范围,则范围内的文字冒号全管。该上联中提示语指出的范围“三爱”只能管到“佳山水”,可是冒号概括的范围却应该越过分号,显然,二者并不同步。 
  另如严海燕《对联通论》载成都望江楼联: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印月井,印月影,印月井中印月影。月井万年,月影万年。 
相传上联乃清人留下的绝联,下联乃李吉玉所对。上联末第一层次分号的停顿小于上下联中第二层次的句号,此乃子大于父。再者,上联中间出现句号,末尾用分号,为一句半话;下联中间及末尾用了两个句号,为两句话,上下联并不对应。另外,此联如果改为连排,则上下联共三个句子,这显然是散文,而非对联。 
  以上现象在书刊中屡见不鲜,应该纠正。窃以为凡上下联中间出现分号或冒号而上联末用分号者,可根据具体内容,或将中间的分号或冒号改为逗号,这样就成了第一种规范对联;或将上联末的分号改为句末点号,这样就成了第二种规范对联。凡上下联中间出现句末点号而上联末用分号者,可将上联末的分号改为句末点号,这样就成了第三种规范对联。 
(待续)
------------中国楹联报2016年06月17日 > 总第1249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接上期) 
  其二、对联中点号的“用”与“否”。 
  先说“连排”者。文中连排的对联,如果不加点号,上下联连在一起,不仅层次不分明,而且与前后表述的文字形式不统一,因此必须加上点号。例如《对联通论》: 
  如清代洪亮吉的著名联墨:“春水船如天上坐;秋山人在画中行。”其中上联即来自杜甫的七律《小寒食舟中作》。 
  再说“并排”者。当今书刊中,分行并排对联中的点号,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一是上下联无论中间还是末尾均加点号,例如《中国楹联报》《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等;二是上下联无论中间还是末尾均不加点号,例如《颐和园楹联镌刻浅释》(均成、成钢编)《王家大院楹联匾额诠注》(温毓诚编)等;三是上下联中间加点号而末尾不加点号,例如《名联鉴赏词典》(顾平旦、常江、曾保泉编)《新编巧妙对联》(常江、王玉彩编)等;四是同一书中的对联,其上下联中间均加点号,可是末尾有些部分加,有些部分不加,例如《楹联》(正坤编)《历代官署衙门楹联选》(尹先敦编)等。 
  那么,分行并排的对联究竟加点号好,还是不加好?窃以为加点号的好处是能够准确、明显地表达联意;不足之处是上下联相对位置的点号不一定一致,稍欠美观。不加点号的好处是整齐美观;不足之处是节奏与感情色彩不明显,有些由于断句不同,则解读有别,甚至出现相反的解读。显然,加点号者偏于“上”,不加者偏于“下”,中间加而末尾不加者处于“中”;而同一书中有些部分加,有些部分不加,“步调”不一,不足取也。 
  (二)标号方面 
  有些书刊如《中国古今巧对妙联大观》《奇联妙对》《千古才情万古对》等的对联是加标号的;但是,也有一些例外,如《楹联》《对联精华》(邓楚栋、邓亚文编)《山西旅游名胜楹联》(郭华荣、王乃积、赵克诚编)等的对联均不加标号。其实,标号在书面对联中是有一定作用的,一般不应该省略,下面举例分析。 
  先说引号。如前所举冯诚修联,不加引号就成了: 
  万寿无疆叫做老; 
  顶天立地谓之头。 
“老”“头”加上引号,既表示此乃答乾隆所问,又表示强调,不加引号就失去了这种性质与作用。 
  次说括号。如前所举李调元联,不加括号就成了: 
  山管人丁水管财,草管菅人命; 
  雷搏妖魔鱼搏浪,绳搏缚妖狐。 
(菅)(缚)加上括号系注释文字,说明此乃正确字,而前面的“管”“搏”乃错别字,如去掉括号联语就解读不清了。 
三说破折号。如前所举李之华、魏明伦联,不加破折号就成了: 
  一僧一儒一道大李小李老李; 
  独生独养独苗儿子孙子种子。 
破折号后面的文字,是对前面文字的解释,如去掉破折号,就没有了停顿,既显得啰唆,又失去解释的作用。 
  四说省略号。如前所举知府、蔡锷联,不加省略号就成了: 
  童子六七人,无如尔狡; 
  太守二千石,唯有公 
“公” 字后面的省略号,表示省去的“廉”或“贪”,如去掉省略号,下联的八个字就与上联的九个字不对应。 
  五说书名号。如前所举佚名联,不加书名号就成了: 
  论语二十篇,惟乡党篇无子曰; 
  周易六四卦,独乾坤卦有文言。 
《论语》《周易》加上书名号表示此乃书名,如去掉书名号,了解古代文化较少的读者就不知它究竟是什么。 
  六说着重号。如前所举德馨联,不加着重号就成了: 
  鱼戏平湖穿远岫; 
  雁鸣秋月写长天。 
“平湖”“秋月”加上着重号就把西湖景点“平湖秋月”突出了,去掉着重号就没有这种效果。 
七说间隔号。如前所举笔者联,不加间隔号就成了: 
  《孟子万章》曰:交以道,接以礼; 
  《论语子路》云:近者悦,远者来。 
《孟子·万章》与《论语·子路》中的间隔号,表示前面乃书名,后面乃篇名,去掉间隔号,就可能被误以为此乃单纯的书名,或者篇名。 
八说连接号。如前所举笔者联,不加连接号就成了: 
  秦岭淮河为分域界; 
  北京上海已有动车。 
“秦岭—淮河”,是指经过甘、陕、鄂、豫、皖、苏等省的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分界线,去掉连接号,就可能被理解为仅指秦岭、淮河。“北京—上海”去掉连接号,就失去了两地互通的意思,可能被理解为北京也有动车,上海也有动车,至于与何处相通,则不明确。 
  综上所述,书面对联加上标点符号,读者可以深刻领会联语的内容,准确认知撰联者的本意,具体欣赏对联的艺术。如果不用或误用标点符号,往往使读者难以领悟其联意,甚至出现误解。笔者主张无论连排还是并排,无论联中还是联末,都应该加上标点符号,这将有利于对联文化的繁荣与发展。(续 完)
------------中国楹联报2016年06月17日 > 总第1249期 > 第三版 > 新闻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