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会方圆之道任何事情都不要硬碰硬

 虹72 2016-07-16


学会方圆之道任何事情都不要硬碰硬



  关系网牵扯太多的人和事,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在理顺各种利益的时候,务必坚持柔性管理。这样做,能避免矛盾激化,也让你有更多回旋的余地。
  有一次,明武宗朱厚照到南方巡视,提督江彬跟随在左右保驾护航。实际上,江彬早就有了谋反的野心,他身边都是身材魁伟、虎背熊腰的西北壮汉。这时候,兵部尚书乔宇看出了江彬要图谋不轨,立刻在江南地区挑选了一百多个矮小精悍的武林高手跟随在皇帝左右。
  为了避免冲突,乔宇向江彬提出一个要求,即让江南拳师与西北壮汉进行比武。江彬骄横跋扈,自然答应了。但是,西北壮汉在与江南拳师较量的过程中屡战屡败,立刻少了嚣张的气焰,而江彬也收敛了自己的轻狂,篡位的企图也逐渐消退了。在这里,乔宇让西北壮汉遭到失败,所用的是“以柔克刚”的策略。
  在上面的故事中,乔宇的高明之处在于,没有硬碰硬,而是通过比赛和较量的方式让江彬意识到自己的力量弱小,以微小的代价避免了更大的损失。
  为人处世,没有强硬的手段,便没有权威;而只有霹雳手段而缺乏“菩萨心肠”,大家也不会心服口服,只能算是被你所压服。这样,你的威信反而会大打折扣。那么,如何把握软、硬之间的界限呢?
  (1)在原则性的问题上硬碰硬
  做人应该有一些原则,做事应该应该有自己的底线。处理各种关系,在原则面前应?分毫不让,严厉无比;对于那些违犯事理的做法,应该毫不退缩。
  (2)原则之外学会以柔克刚
  为了顺应人情,适应人们的一般心理,你还要学会循循善诱,懂得退让。以温和、商讨的方式与人沟通,引导他人接受你、认可你,这也是处理关系的真本事。
  既然在编织关系网络的时候不能硬碰硬,那么我们就要掌握“以柔克刚”的交际艺术。否则,失去了回旋的余地,就是自掘坟墓。  老子在《道德经》里指出:“柔之胜刚也,弱之胜强也,天下莫不知。”在这里,老子认为“以柔克刚”是一种高超的处世之法。事物总有强大和弱小的情况,并且它们是相互转化的;从柔弱的一方来说,战胜强大的对手不是不可能,而且是事物发展的一个方向。善于把握双方的力量对比,掌握以柔克刚的技巧,是明智的。
  对“以柔克刚”的思想,我们可以从太极拳里体会到。太极拳处处讲柔化,强调要避免不必要或不利于己的冲突。一个人如果只知退避不会追击,那么就没有掌握刚柔相济、以柔克刚的道理。
  以柔克刚是一种有效的为人处世方式和斗争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化解眼前的难题。比如,有人对你的做法产生抱怨时,你就该及时安慰对方,然后倾听他的诉说,接着搞清楚事情的原委,及时化解彼此的误解。
  有了这种努力,你们的关系才能长久和睦。
  第一,善于放下身段主动与对方沟通。面对性格各异的人,面对那些软硬不吃的人,我们可以放下架子与对方交谈,了解事实真相,这样就能获得有价值的信息,最后采取行动解决问题。
  第二,掌握柔性的为人处世技巧。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千差万别的情况,这要求我们能够掌握各种柔的、软的、温和的方式与人交流和沟通,从而变被动为主动,达到后发制人的目的。
从心理层面来看,硬碰硬,撕破脸,是最坏的处世之道。所以,人们在内心深处都不希望翻脸。既然如此,我们要坚持和善对人。即使有人得罪了你,也不要大动干戈、挫伤对方面子,因为他对自己的行为是有愧疚的,而一旦你翻脸,他就不再觉得有愧了,甚至跟你针锋相对。请牢记一点,处理任何关系都别理直气壮,而要理直气和,这样做,吃亏也是在占便宜。

来源:张俊杰《关系网》

感悟:做人仅仅依靠“方”是不足够的,还需要有“圆”的包裹。圆是策略,是机变,能够建立丰功伟业的人,必然是能谦虚圆滑、灵活应变的人。凡是惹是生非、遇事坐失良机的人,必然是那些性格执拗不会变通的人。文/单眼老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