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乡村剃发匠(1983年)

 江南达者 2016-07-16
 
 
 

乡村剃发匠(1983年)
——《画中游》附记·中期·119、

江南达者 童山雷

这儿所出示的,可以称之为一幅“乡俗人物画”吧!画中之人的身份,已经在画题中表明,不消说了。只这乡村剃发匠,当时似乎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自由职业;我好象听说,其是将附近几个生产队,所有需要剃头的老少男子,“按人头全包了”,然后由“公家”与之达成某种经济上的收付协议并以执行。譬如眼前这位,从我下乡起,便熟知他在咱这附近走乡串队。当然,自己项上的这颗按时也得要剃的头,就亦然是被其所一直承包着的。这老头儿因职业缘故,肯定相对见多识广;加上人本身也和气而且诙谐,与之交谈上几句,还是满有意思的。他与我的房东同一个姓,好象还算是几服之内的“一大屋人”,因此每过我处,便与隔壁那“表叔姆”相互以叔嫂称呼,并总是“打上几句乡谈广子”,有时还干脆坐下喝点水,或抽锅烟什么的。他长期吊挂在剃头箱儿一处的那杆足有大半人长的旱烟锅子,在我心中的印象很深。那在随时“过瘾”之外,还兼有拄路与打狗两个用途。这且罢了。最是叫我等咋舌的是,他箱儿中那把泼风也似般快的剃刀,一经在我等头面之上“噗噗”地行进,有股寒凉之气,端是直透入这心腑间去了似的。这倒还不是因为他的刀法特别叫人敬畏,而是——说来使人倒胃口:从来也都看见,当时不管哪家死了人,总也是由他和他这刀在为人家“敛容”的。刚得知这一点的时候,老实说,我心不仅犯逆,而且也很是不忿,觉得这活人死人都“享受同一待遇”,是不是也太有点什么了,尤其是眼见这位大师傅,不管是刮过活着或死了的张三李四王麻子们的头脸,也不过就只是用点田边地角的井水,浇洗一下刀子便罢。然而说到底,这也只是在刚下乡不久时才有的感觉。后来,“一切与贫下中农看齐”,也就什么都不再觉得啦,不说是“齐生死、等祸福”,起码是不再将自己项上这颗脑袋还看得有多了不得、还那么需要讲究卫生甚至是“避讳”。总而言之,从此,也就彻底地“入乡随俗”……在离开乡下,开始反观这段生活并试图以手中的画笔来表现它的时候,这位曾经是“咱脑袋的承包者”,以其自身形象或莫如说是“打头”的独特性,自然而然、如此这般地,也就进入了咱这“手艺范围”。这儿所出示的两张画,油画,不用说了,纯粹是咱事后的“创作”;素描呢,好象记得,是基于某次自己为他所作的一幅速写,或径直便是那次被他儿子延请至其家,为他“正南齐北”画过像后所作的回忆画。当时我向来都“兴”是这样做的,一则自我训练“默写”功夫,二来也为积累素材。但似乎又不太象是这么回事,因为这画儿取的视角不对呀……咳,毕竟经历过的事情已是太多,真的记不大清楚了。好在对于读者诸君来说,也没必要知道那些。各位只管看着这画儿消遣,同时也把我说的这番话,当个小小的乡野趣谈来听听,就行了。



以此《画中游附记》追述远岁情怀及俗生历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