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上旅游 是我这一辈子最大的幸运

 玉稻筱麦坊米 2016-07-16

01

从12岁开始,便怀揣对旅游的敬仰之情。

我生于华北,长于西北,活在华南。由于父母工作的关系,从小我就跟着他们四处迁徙。

永远无法忘记,12岁那年的冬天,凌晨4点,奶奶把我送上了开往乌鲁木齐的火车。第一次独自出门,就去那么远的地方。不敢随便跟别人搭讪,也不敢贸然接受别人的帮助。就那样一个人坐在火车窗边,拖着下巴,目不转睛地看着窗外的景色好像时光隧道一般,从身边嗖嗖而过。过了兰州境界,窗外竟是望也望不到边的戈壁滩。这一程,就是四天三夜。所有的记忆在时间的沙漏下唯剩下一个挥之不去的念头:世界真大!是啊,这么大的一个世界,这么不一样的景观,是要我用一辈子去领略的。

那时开始,心中就暗暗下了这样的决心。如果说用一生去看尽风景算是一座高山的话,那么,从12岁开始,我便怀揣敬仰之情,决心用尽一生去攀登它。高山仰止,我的旅游梦由此启航。高山不仅仅用来仰望,而是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它的高度。是为景行行止。在行走的过程中,有最爱的,也有最难忘的。

02

最喜欢、最难忘的是云南,没有之一。

上天眷我,让我的职业是教师。寒暑假成为我一年中最为盼望的日子。教书十余载,十多个寒暑假也是去过不少地方。

说到最难忘,还是七彩云南。

去过云南三次。第一次是昆明周边游,第二次是大理、丽江大众游,第三次是纵深自驾游。开着车,逍遥自在,想停就停。哪里有美景哪里就有我们的足迹。腾冲火山、热海煮蛋、瑞丽赌石、楚雄古镇、黒井探秘、建水豆腐、蒙自米线、玉溪烟厂无不让我流连忘返;樱花谷的天然温泉、燕子洞的绿色燕窝、抚仙湖的幽静宜人、河口口岸的异国风情无不让我乐不思蜀。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这是一个再去多少次也不会感到厌倦的地方。

03

雪域高原民族那虔诚的祈祷,让人过目难忘。

2011年的暑假,我与爱人驱车行驶在青海湖的环湖路上。看着眼前一望无际蔚蓝的湖水,和湖边开着正盛的油菜花,天上飘着白白的云朵,蓝、黄、白是它的主色调。我们早已在都市见惯雾霾,那时沉浸到这纯净的色彩,有一种饮酒后恰到好处的飘飘然,久久不愿醒来。就在我们沉醉在眼前的美景时,另一幕让我深深震撼并永生难忘——一个纯净色彩中醒目的黑点。

慢慢靠近,慢慢发现:那是一张古铜的脸,长长的发。白色的口罩已经变成灰色,露出深陷的眼窝。当我们用相机对准他咔嚓的时候,他仿佛全然看不到我们的存在。虔诚的表情、坚毅的眼神,让人肃然起敬。只见他双手高举,然后双膝着地,接着双手撑地,整个身体趴在地上,然后双手再举过头顶,整个动作平缓而有力。这伴随着圣洁而生的雪域高原的民族正用虔诚的祈祷寻找通往天堂之路。

是什么给予了他这样的力量?除了信仰我找不到第二个词汇。敬佩之余剩下的就是自愧不如。生活在繁华都市的人们哪怕有这种信仰的十分之一又有什么困难是克服不了的呢?

04

对云南情有独钟,虽已去过多次,依然向往。

过云南多次,但最向往的还是云南。我想,那是我终将老去的地方。

人,总要选择一种老去的方式。我选择行走。

人,总要选择一个老去的地方。我选择云南。

一片茶山、几间木屋、几只小狗、一群鸡鸭,一个老伴,在阳光暖暖的午后,喝着亲手采摘的明前茶,他看着报,我一边摘菜一边唠着家常。我能想到的最幸福的事,就是这样和你一起慢慢变老。我今时今日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为将来有一天能归隐云南。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虽”在古文中有两种解释:一表转折,虽然;一表假设,即使。在“虽不能至”这句话中,我将它翻译成“即使不能实现,但是它是我心向往的愿景”。

05

我的线路我做主,旅游坚持自由行。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这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著名诗句,写出了我们对自由的无比向往。跟团固然省事,拼团固然省钱,但为着自由,我只爱自由行。

每次出游前,功课是必做的。走哪条路线,住哪家酒店,哪里有什么景点,可以买什么特产都得事先了解清楚。比如刚刚结束的寒假就去了广西。我们选择了东兴线,可以上山下海又出国,最主要的是避开了人潮。买了古榕部落老乡的沙虫,这种做汤料极好,但最近几年在城市已经不见踪影,只有长红树林的地方才长沙虫。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环境优劣的标志。还买了海边人家的海鸭蛋。买了越南出产的铁木砧板。

自由行,就是这么任性,想买就买。我的路线我做主,我的行程我安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