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前后,我突然发现两个现象,一个是网红现象,一个是直播现象。我都看不懂了,怎么直播如此迅速的崛起,几天之内,所有的网站都在做直播,然后是跟直播相关的网红。所谓的网红是什么?罗振宇(逻辑思维)说过:网红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不要经历权威赋权的权威,简单说,就是在互联网上崛起的有影响力的人。好多做直播的公司,上线几个月,就有几十、几百万的用户,每天现金流滚滚而来。而另一些企业,花了几百、几千万仍默默无闻,产品没有人问津,网站没有人访问,我突然觉得,这个世界颠倒过来了。 2016年的中国经济被以papi酱为代表的“网红”掀起了新的波澜,4个月凝聚千万粉丝,获得上亿估值,一条广告卖出2200万元,仿佛是一声号角,掀起了网红新经济的风帆。诸如网红电商、电竞直播、泛娱乐直播、医疗美容行业等行业都迎来了一轮新爆发式增长。根据招商证券的研究,整个“网红经济”的市场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 “网红电商”掀起全民造富
2015年末的乌镇互联网大会上,阿里集团CEO张勇在主题演讲中提到,在阿里的电商平台上出现了非常显著的网红一族。他们完全靠个体的力量,集聚了一群志同道合的粉丝,最终产生了新的经济,产生了新的商业机会。张勇认为,网红一族的产生和爆发是整个新经济力量的体现,是互联网全面渗透新经济带来的无穷活力。 根据淘宝发布的2015年女装C店销售额排行榜的数据显示,在前十名中有5名是网红店主。2015年阿里“双十一”过后,排名靠前的几家网红店铺,在没有任何会场资源和流量倾斜的情况下,单日销售额均突破了2000万元,第一名张大奕更是卖出了6000万元。即便没有“双十一”,他们平日里上新一次也能实现500万至1000万元的惊人销售额。 这些张勇口中的网红,与知名实体服装品牌近年来的萎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实体服装品牌,重金打造销售渠道,花大价钱请一线明星代言,却依然难掩销售颓势。号称“中国第一女鞋”的达芙妮,整个2015年营业额减少19.1%,净亏损3.79亿港元,同比去年大幅下滑超300%。一年内关店805家,第四季度关店405家,平均每天关店3.3家。李宁、匹克、美特斯邦威、班尼路等传统厂商也都长期笼罩在业绩下滑和被迫关店的阴云之中。
传统服装产业链包括服装设计、组织生产以及服装销售三个部分。在这三个部分中,服装设计和组织生产这两个环节属于整体产业链的制造端。网红电商与传统服装销售的区别在于第三部分的销售上。 网红通过自己在社交媒体上的“秀”,或着化妆、风格搭配等方面的内容提供,聚集的一群志同道合的粉丝,一方面,因为群体的共性突出,网红店可以做到精确营销;另一方面,网红作为群体的精神核心,具有极强的号召能力,可以将粉丝对他的喜爱转化成实实在在的订单。 在销售上,传统服装厂商相比于网红电商模式缺少焦点,二者的对比是粗放VS精细、盲目VS精准。传统品牌商在利用广告打造品牌方面比较成功,但由于在设计、供应链及终端营销管控各方面均难以精细化、聚焦化、可以说,在销售方面,传统服装厂商的销售模式是粗放式的,对市场的把握远没有网红们敏感。因为网红必须365天全天候与粉丝互动,了解粉丝的好恶,不断探寻粉丝的兴奋点,以保持自己的“网红”地位,所以她们往往最了解粉丝的真正需求。这种了解甚至是大明星都不具备的,因为传统明星,粉丝对其崇拜是单向的,缺少互动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尽管传统厂商在平拍的打造方面比较成功,但是他们打造的品牌对市场而言往往是先入为主的,以厂商的定位为主,同时又是比较固定,而缺乏变化和活力。在如今个性化、迭代的时代,一旦外部市场发生不利的变化,他们往往容易陷入销售效率下降、渠道库存巨大,资金周转缓慢的困局。网红则在提升了供应链效率,缓解库存和资金周转压力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可以说,网红电商的模式是自然被挖掘出来了的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它由市场孕育,能够适应市场需要,有强大的活力。在张勇的眼里,这种新经济的产生是“全球范围内独一无二的”。 以阿里巴巴所在的杭州地区为核心,很多专业的网红孵化这种网红经济,而且这些孵化平台中,有很多已经获得资本的肯定,得到了大量的风险投资 网红经济激活整容市场 调查统计显示,82.5%的网红都是美女,这些网红多数为学生或者模特,平均收入为每月2.1万元。然而并不是人人都天生丽质、皮肤貌美,那些先生不足的人也想成为网红,从事网红这份职业,怎么办?现代医疗技术已经能较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先天不足,后天来补,人造美女也能做到以假乱真。 网红经济的发展催生巨大的整形美容市场需求。研究显示,不仅网红爱整容,而且在网红的示范作用下,粉丝也会跟随偶像的步伐加入整容队列。国内甚至已经出现一些以整容为纽带的社群。这表明,网红除了电商、打赏系统之外,又多了一条商业变现路径,即为医疗整形公司代言、导航。
罗振宇的“非网红思维” 从突破框架,到建立新社群,再到调转枪口榨取粉丝的价值,然后踩在百万粉丝簇拥出的名气上,堂而皇之的走上了赚取企业级市场利润的“更高维度”商业道路上。创业三年不到估值就已经达到13亿,逻辑思维建立了一个做顶级网红的新框架。 上线8个月,粉丝量涨到50万,不到两年,粉丝量突破300万,两次招募会员,在没有给到会员任何实质权益的情况下,共获得4000万元“爱的供养”;创业三年不到估值就已经到13亿,“号称微信生态中最大的电商”。逻辑思维-这个由资深媒体人操刀打造的自媒体,在新媒体遍寻商业模式而不得的时代,走出了一条高纬度的盈利模式,参与者罗振宇、李天田等名声大噪,赚的盆满钵满。 逻辑思维获得粉丝簇拥的原因有以下三点: 首先是它突破固有框架,其次是它尝试建立新的社群,营造归属感,最后它用精神感召、凝聚和留住粉丝。 让我们瞅瞅赚钱“罗技” 罗振宇曾经信誓旦旦号称赚粉丝钱的粉丝经济已经落伍,要团结粉丝们一起赚外界的钱。然后在逻辑思维的粉丝增长到300万以后,逻辑思维就加快了商业变现的速度。从一开始的收会员费,到开始向粉丝出售书、月饼、以及广告商的商品,甚至开始卖演讲门票,做起了电商的生意。除此之外,已经戴上光环的罗镇思维,开始“走更高纬度的商业化道路”,不仅满足于从个人粉丝手里挣钱,还要挣企业的钱,除了面向企业举办培训讲座,帮助企业“进行互联网实验”,以收取高额的出场费。还开始打出“新媒体标王”的概念。2016年4月21日,罗振宇策划的papi酱的第一次广告招标会以卖出2200万元的高价完美落幕,再一次刷新了人们对罗氏赚钱技术的认知。
吴晓波,从网红到网富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也是网红:天天上头条、新闻必上热点、玩转财经自媒体、在资本圈做的风生水起……如果对网红的人是还局限在淘宝店主、锥子脸、papi酱,那么,吴晓波这类网红会增加对网红的认知;网红也能学识派、高知风。 吴晓波真正红起来是因为他46岁时候的一个重要决定;推出个人品牌的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如果说他与一般网红有所差别,他的高龄转型可算作其中之一。但他这次中年转型非常成功,目前,吴晓波频道堪称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个人财经新媒体,聚集了超150万粉丝数,公号文章平均阅读量在10万左右,比起靠八卦明星敛人气的自媒体,可以说,吴晓波频道简直就是专业媒体人进攻自媒体领域的骄傲。 网红经济为何会有如此惊人的实力?经过大量调研,网红经济的产生是技术发展的结果,他在缩短产业链,提高效率方面发展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在一定程度上还改变了传播方式,正在催生一个新的,更为庞大的传媒商业的业态。
移动直播元年到来 先别急,在我给大家介绍直播之前,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通过数据不难看出,随着90、95、千禧一代逐渐成为消费主力,企业必然将更多的资源投向他们聚集的地方,这个地方就是网络、移动网络、从形式上就是图片内容、视频内容。 2016年是移动直播元年,其实并不是没有道理。看这一年,欢聚时代10亿元砸向虎牙和ME直播,更是斥资1亿元签下人气电竞解说MISS;腾讯花了4亿元投资斗鱼,后者的估值已经达到10亿美元;昆仑万维、复赛等机构花8000万元投资新成立的映客;易直播获得6000万元A轮融资;360推出花椒直播,陌陌推出视频社交,小米推出小米直播,并在4月23日使用小米直播,通过手机直播了中国绿公司年会,在科技界引起一片骚动;秒拍推出一直播和Mess,美拍也推出直播功能并极有可能分拆为单独APP。 “2016年第一网红”papi酱的异常火爆就足以说明问题,她从2015年11月初开始发布视频,到2016年3月已经有700多万粉丝,聚集效应之惊人,史无前例。仅仅发布40多个视频之后,个人估值即达到1亿元,首条贴片广告卖出2200万元的天价。想象一下,等到移动流量的技术限制被解决,上班族每天掏出手机就不再是阅读文字和图片,而是更为直观生动的视频内容,甚至以后的新闻生产都要以现场口碑为主,深度报道则会以专题视频分析的形势出现。 各界大佬斥巨资蜂拥直播行业,又是一场硬仗; 2015年,全国在线直播平台数量已经接近200家,网络直播平台用户数量已经达到2亿,大型直播平台每日高峰时段同时在线人数接近400万,同时直播的房间数量超过3000个,如果将每个直播房间当成一个电视频道,那么一个直播平台抵得上100个电视台。其将获得商业效益将是惊人的。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费用的降低,移动视频直播将被运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这种新的传播形式将带来一场信息传播和接收方式的革命。 在这儿, 倍儿讲究 关注不关注的,看您老儿心情啦 |
|
来自: 昵称33542116 > 《娱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