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建极殿大学士 2016-07-16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一般是指“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John Pierpoint MorganSr.,1837年4月17日-1913年3月31日),美国银行家,金融巨头,亦是一位艺术收藏家。1892年,他撮合爱迪生通用电力公司与汤姆逊-休士顿电力公司合并成为通用电气公司,在出资成立了联邦钢铁公司后,又陆续合并了卡内基钢铁公司及几家钢铁公司,并在1901年组成美国钢铁公司;1907年,摩根几乎以个人之力拯救了美国金融危机;1913年3月31日,摩根于意大利罗马过世,其后遗体送回纽约,华尔街降半旗以示敬意。

中文名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出生日期 1837年4月17日
别名         J.P.摩根
国籍         美国
外文名         John Pierpoint Morgan Sr
逝世日期 1913年3月31日
职业          银行家

1人物介绍
2人物经历
  历代经商
  商业奇才
  投机黄金
3成就之路
  创办公司
  投资矿山
  包销国债
  舆论抨击
  世界的债主
4巨星陨落
5名人语录
6人物传记
  概述
  基本介绍
  荣誉
  媒体评价
  内容介绍
  作者、译者介绍


1 人物介绍

        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后人俗称其老摩根、J.P.摩根。作为美国近代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金融巨头,老摩根一生做了太多影响巨大的事情。但最辉煌也最能体现其实力的是,在他半退休时,几乎以个人之力拯救了1907年的美国金融危机。

        然而,在日后的金融史学家看来,老摩根个人魅力这一惊世骇俗的展现,却是银行寡头统治美国金融业的绝笔。此后不久,掌握美国金融管理决定权的,已不再是私人银行家行会,而逐渐由政府的金融监管部门来替代。

        摩根财团是由老摩根的父亲,朱尼厄斯·斯潘塞·摩根通过继承乔治·皮博迪在伦敦创办的金融机构而逐步建立的。到19世纪80年代,J.P.摩根正式掌权并将摩根财团总部迁到纽约。老摩根不但精通金融业务,更是一个资产重组的高手。他主持建立了垄断全美的钢铁公司,使其成为美国确立世界霸主的物质基础;重组了当时美国过度发展的铁路系统,使之重新正常运作,而不再被指责为是一个浪费资金的行业;对海洋运输投入大量资金与精力,组建了一个行业卡特尔。就连美国危难之中挽救金本位制度,也被赫然记在摩根的功劳簿上。

        通过一系列金融资本与工业资本的垄断结合,摩根财团建成了一个庞大的金融帝国。19世纪后期,美国几乎所有的大型融资活动都是由摩根财团牵头组织。利用股权信托方式,摩根获得了银行行业史上前所未有的商业权力。银行家不再局限于为客户提供资金和建议,而是直接进入了公司的经营领导层。金融和工业之间原有的界限被模糊到了一个危险的境地。华尔街成了美国的经济领导,而摩根就是那里高高在上的皇帝。


2 人物经历 

历代经商

        1837年4月17日,约翰·皮尔庞特·摩根出生在美国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城的一个富有的商人家庭。摩根从小就显示出了过人的经商才能,尤其在投机方面具备超常的判断力,可以说他是靠投机本领发迹的。人到中年的摩根大肆收购铁路,贯彻他的摩根体制、并通过摩根体制控制了当年美国大批工矿企业,把全美企业资本的1/4集中到了他的麾下。摩根不但用金融资本控制了美国许多重要部门,还利用其庞大资本对外国放债,经济上依赖他的不仅有墨西哥、阿根廷这样的国家,甚至连英、法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在关键时刻也不得不向摩根求援,摩根的力量总是超过人们的想象力。

商业奇才

        从摩根的祖父约瑟夫到他的父亲J·S·摩根。摩根家族经商都很成功。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家庭氛围与商业熏陶,摩根从年轻时就敢想敢干,很富有商业冒险和投机精神。有一次,摩根旅行来到新奥尔良,当他信步走过了充满巴黎浪漫气息的法国街,来到嘈杂的码头时,突然有一位陌生白人从后面拍了拍他的肩,问道:“先生,想买咖啡吗?”那人自我介绍说是往来于巴西和美国之间的咖啡货船船长,受委托到巴西运回了一船咖啡,谁知美国的买主破了产,只好自己推销。为尽快出手,他愿意半价出售。这位船长大概看出摩根穿戴考究,一副有钱人的派头,于是找他谈生意。摩根看了货,又仔细考虑了之后,决定买下咖啡。当他带者咖啡样品到新奥尔良所有与他父亲有联系的客户那儿推销时,人们都劝他要谨慎行事:价钱虽然让人心动,但舱内咖啡是否与样品一致则很难说。然而摩根觉得,这位船长是个可信的人,他也相信自己的判断力。于是,他毅然决然地买下了咖啡-当然,付款是请父亲帮的忙,老摩根也毫不犹豫地支持了儿子的行动。摩根赢了,事实证明他的判断没错:舱内全是好咖啡。不但如此,就在他买下这批货不久,巴西咖啡因受寒减产,咖啡价格一下猛涨了2-3倍,摩根大赚了一笔!为此,老摩根对儿子也大加赞许。摩根在德国格廷根大学受完高等教育后,其父老摩根为他在华尔街纽约证券交易所对面的一幢建筑里,挂起了一个新招牌--摩根商行。老父亲充分相信自己儿子的经商能力,认定他一定会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

投机黄金

        这时已经是1862年,美国的南北战争已经爆发,林肯总统颁布了“第一号命令”,实行了全军总动员,并下令陆海军展开了全面进击。一天,克查姆一一一位华尔街投资经纪人的儿子,摩根新结识的朋友,来与摩根闲聊。“我父亲在华盛顿打听到,最近一段北军的伤亡惨重。”这消息马上触动了摩根那敏感的神经。“如果有人大量买进黄金,汇到伦敦去,会使金价狂涨的!”摩根沉着地说道。克查姆听了这话

        对摩根佩服得五体投地,自己怎么就没想到呢?两人于是精心策划起来。最后,商量出了这么一个计划:先秘密地买下400~500万美元的黄金,到手之后,将其中一半汇往伦敦,另一半留下。然后有意地把往伦敦汇黄金的事泄露出去。这时,估计许多人都应该知道北军新近战败的消息了,金价必涨无疑,这时再把手里的一半黄金抛售出去。两人说干就干,而事情也一如他们所料,黄金价格眼见得飞涨,不但纽约的金价上涨,连伦敦的主价也被带动得节节上扬,摩相与克查姆可谓大获全胜,发足了财。《纽约时报》对此次金价上涨做了调查,得出结论说:“没有任何正当理由来解释此次金价暴涨,这次涨价根本与军需品、粮食、棉花等的输出和输入无关。这一事件的实际操纵者,是纽约的一名青年投机家——J·P·摩根。”摩根头脑灵活,干起投机生意来游刃有余,并且总能想到别人从没想到过的招儿。

        第一次投机黄金买卖胜利后,摩根深深体会到了信息的重要性,先得到信息就意味着胜利。为此,摩根千方百计地弄到了一位原陆军部电报局的接线员——史密斯来摩根商行做电报工作。这位史密斯的好友文尼尔上校是北军统帅格兰特将军的电报秘书,通过这种关系,摩根就能比其他任何人都抢先一步获得准确的前线最新军事情报。

        不久,电报就显示出了它的威力。1862年10月的一天,摩根收到了父亲J·S·摩根从伦敦发来的电报:“南军用来突破北军海上封锁线的炮舰,都是英国的造船厂承造的,合众国为此再三向英国政府提出抗议,然而英国方面充耳不闻,毫不理会。为此,林肯总统和国务卿斯瓦特正通过美国驻英大使亚当斯,向英国政府提出最后通牒,要求停止为南军造船。你要特别注意华尔街的动向!”摩根马上通过史密斯向华盛顿查询,得知林肯总统这次是下定了决心,态度强硬,甚至不惜与英国断交。

        不久,老摩根又来了电报:“英国政府己答应了美国政府的要求,停止承造南军的炮舰,但必须有个先决条件,即5天之内美国政府必须准备价值近100万英镑的赔偿费,作为对各造船厂停工的补偿。”很快,新的电报又到了:“亚当斯大使穿梭于伦敦金融界,到处游说,希望能得到帮助,然而失败了,事已如此,美国的皮鲍狄公司被委托在24小时内准备好价值100万英镑的黄金,这一消息属于绝密,你可以见机行动。”摩根毫不犹豫,立刻大量购进黄金。

        第二天,由于皮鲍狄公司大量吃进黄金,金价飞涨,摩根趁此机会卖出黄金,就此又大赚一笔。南北战争前,一般的中小企业仍是规模极小的家庭式工场,他们所需的周转资金,只要向本州的商业银行或猫银行(地下银行)借款就绰绰有余了,但这样的场面并没有维持多久,到了1880年,资本的需求剧增,企业所需的资本越来越多了,很快,以往为小商品生产者提供资金的商业银行就显得对新形势力不从心了,而投资银行则正好顺应了潮流,可以提供更大量、更灵活的资本,投资银行家们愈来愈受人们青睐。而这时的企业界,也开始产生各种联盟与托拉斯。

        无论如何,想在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同时又想增加利润,就必须组成更强有力的企业联合。当时美国产业界最重要的运输手段就是铁路,铁路也未能逃脱企业联合的命运。在逐渐形成庞大企业联合的同时,也必须投下资本以延长铁路线或增加机器设备等等,因此,公司债券的发行量必须随之增加。而所需金额是如此庞大,以致铁路企业不得不依靠投资银行。正是由于看透了这一点并抓住了时机,摩根运用自己的投资银行系统对铁路进行渗透,终于成功了。所以“摩根化体制”实在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产物。


3 成就之路

创办公司

        摩根并不满足于铁路业上的成就,他很快就把目光投向了新的目标——钢铁业。为此,他创办了联邦钢铁公司,几经拼搏之后,联邦钢铁在企业界奠定了自己的地位。这时,在美国钢铁企业的排行榜中,坐第一把交椅的仍是钢铁大王卡内基,摩根排在第二,第三是那个在五大湖周围一直到南方大肆购买铁矿山并插手制铁业的洛克菲勒。摩根与卡内基两人一向交恶,这大约是由于“一山不容二虎”吧。当摩根急欲全面控制钢铁业时,更觉得横在路中的卡内基是个讨厌的庞然大物。但摩根知道此事不能性急,想要吃掉卡内基的庞大产业必须等待机会的出现。

        1899年,机会来了,摩根得到了一条消息:卡内基似乎有将与钢铁及焦炭有关的全部制铁企业股票卖给莫尔帮的企图。芝加哥投机家威廉·莫尔,生长在一个投机者的家庭中,父母都是银行家。他从小耳濡目染,长大又专攻法律,更使其精于投机之道,在华尔街上,他是新一辈中的佼佼者,他与其弟和伙伴们在华尔街被称为莫尔帮。卡内基怎么又突然想隐退的呢?这也是事出有因。这段时期,他接二连三地遭受失去亲人的打击,先是他亲密合作的弟弟汤姆和最敬爱的母亲相继撒手而去;时隔不久,在布拉德克的工厂里,由于发生熔炉爆炸事故,他失去了最可信赖的助手琼斯厂长。这些接踵而来的沉重打击,使卡内基陷入了痛苦的思考之中:自己从一个织布工的儿子,一个穷光蛋,发展到今天这个地位,拥有这么多财富,究竟是为了什么?为什么现在我富有了,上帝却偏偏在这时让我承受亲人朋友离我而去的痛苦?难道是聚敛这些财富给我带来的罪孽?最后,他得出了一个结论:“富人如果不能运用他所聚敛的财富来为社会谋福利,那么就是死去时也是死不安稳的。”出于种种考虑,卡内基决定放弃事业。但莫尔并未成功地吃掉卡内基奠定的庞大产业。

        之后又有消息传到摩根耳朵里,莫尔与卡内基的谈判没有结果,卡内基认为,莫尔根本没有足够的财力来接纳和吸收卡内基那庞大的钢铁帝国。之后,摩根又得知卡内基想把事业卖给洛克菲勒。虽然摩根心里暗自着急:为什么不卖给我?但摩根知道,事情总会有瓜熟蒂落的时候,他坚信,只有自己有足够的能力、精力和财力来接管卡内基的事业。果然,洛克菲勒此时正忙得团团转,首先他正忙于控制世界的石油生产与买卖,其次又刚刚有一项投资俄亥俄新矿山的计划失败,最后还被骤然而起的反托拉斯的风潮首先选中,首当其冲地成了被责难的对象,可谓被搞得焦头烂额,自顾不暇,哪里还有心思来考虑卡内基的那份事业。漫长而耐心的终于等待得到了回报,摩根的机会来了。

        卡内基以前的总裁叫佛里克,这两人都对摩根没有什么好感,因此摩根做工作都无从做起。恰在此时卡内基与佛里克之间发生了严重的矛盾,佛里克辞了职,许瓦布被任命为新总裁。事有凑巧,摩根的女儿路易丝的丈夫是许瓦布的知交。也有人说,卡内基任命许瓦布正是由于知道这层关系,因为他也觉得,除了摩根再无第二人有能力购买他的事业了。

        总之,事情就朝着摩根希望的方向发展了。一次许瓦布应邀到纽约大学俱乐部演讲时,“凑巧”与摩根邻座。一番交谈,两人都觉得甚为投合。

        大学俱乐部晚宴一结束,摩根就迫不及待地将许瓦布邀请到坐落在华尔街的办公室里,与许瓦布一直恳谈到深夜。几天之后,许瓦布再次被邀请进摩根的力公室中。卡内基从斯吉伯堡回来后,在纽约的圣安德鲁尔俱乐部与许瓦布打了一场球,两人走进卡内基别墅的书斋,卡内基在一张纸上潦草地写下了:“一元五角。”他指示许瓦布,若摩根肯出时价的1.5倍,他就卖。根据摩根的资料,这次交易“以4亿美元以上达成协议”。这是个令人咋舌的庞大数字!

        1901年4月1日,正好是愚人节那天,U·S·钢铁正式宣告成立,举行了盛大的新闻发布会,宣布了新公司的资金是8.5亿美元,摩根的愿望实现了。这么一个钢铁大联合,可以说是美利坚合众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盛事,摩根就是这次盛享的主角。买下了卡内基的事业,成立了U·S·钢铁,这样一来,摩根就非得购买洛克菲勒的五大湖矿不可了,否则就会出现原料不足的危机。刚刚战胜钢铁大王,摩根又不得不转身再战,对付石油大王洛克菲勒。

投资矿山

        洛克菲勒拥有的铁矿山中,数检瑟比矿山最吸引人。它是全美最大的铁矿山,储藏量5000万吨,原来是当地叫检利特的五兄弟开发的,矿石品质优良,居全美之冠,所以摩根一下就相中了这个矿山,决心要从洛克菲勒那里买过来。一大早,摩根就来到西区54街拜访洛克菲勒。名震世界的两大巨头,互相之间以前只见过一面,但一句话也未曾说过。这次,摩根被请进客厅后,他甚至没有寒暄,开门见山地说:“我想购买检瑟比矿山和五大湖的矿石输送船。”“哦?检瑟比矿山我已经交给我儿子管理了,一会儿我叫他去拜访您吧。”两大巨头的谈话到此为止。

        小洛克菲勒按父亲指示来到摩根办公室后,从容地开出了7500万美元的高价,尽管摩根知道洛克菲勒当初只不过用他具有的重大战略价值。一阵思考后,他爽快地同意了这个出价,谁知小洛克菲勒末了又补上一句:“价款必须用U·S·钢铁股票支付。”“就连洛克菲勒,也想要我摩根U·S钢铁公司的股票?”摩根很清楚,7500万的股票并不能对他摩根造成什么威胁,那么,洛克菲勒确实是非常看好摩根的事业了。自从合并卡内基的事业后,摩根在华尔街多了第二个绰号-“朱庇特”,在罗马神话里,朱庇特是天之主神,众神之主。这个绰号形象地道出了摩根在华尔街中的地位,这时的摩根完全陶醉在了胜利之中,当然,这种感情丝毫也不会表露在他的脸上,他伸出右手、默默地却又是坚定地握住了年轻的小洛克菲勒的手。

包销国债

        1871年,经过了普法战争和巴黎公社革命,法国政局一片混乱。成立于法国西部加伦河畔的波尔多临时政的首脑梯也尔给摩根的父亲J·S·摩根拍发了紧急电报,让他赶到托文城去,越快越好,有要事相商。J·S·摩根火速赶到了托文城,会见了梯也尔的密使。原来梯也尔想让J·S·摩根包销国债,金额为2.5亿法郎约合5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在当时是个相当大的数字。美国从法国手里买下的大路易斯安娜,整整214万平方公里,不也才1500万美元吗?老摩根决定承购这笔法国国债,他指示在纽约的摩根接受一半的国债在美国消化掉;但鉴于一个人承担如此大的一笔数目可能负担过重,老摩根想到一个新点子--成立辛迪加(联合),也就是把华尔街上大规模的投资金融公司集合起来,成立一个国债承购组织,共同承购国债。摩根觉得父亲这个想法非常高妙,立刻着手去实行。这种方式其实就是各机构分摊风险,来消化掉那5000万美元的国债,这确实是一个大胆而富有刨意的想法。

舆论抨击

        然而,正当摩根拚命努力时,他的努力遭到了舆论界的抨击。《伦敦经济报》这样评论:“发迹的美国投资家J·P·摩根承购法国政府的国家公债。承购者想出了所谓的‘联合募购’的方法来消化这些国债,并声称这种方式能将风险透过参与‘联合募购’的多数投资金融家,逐级地分散给一般大众,而不再象以往那样集中于某个大投资者手中。乍一看来,似乎因分散而降低了风险性,但其实假如经济恐慌一旦发生,其引起的不良反应就快速扩张,有如排山倒海一般,反而使投资的危险性增加。”在纽约舆论界,也有类似的评论。不管评论是褒是眨,一个青年投资家引出这么大的话题,对摩根知名度的提高本身就是一件好事。

        大众的目光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而事实证明,“联合募购”是成功的,摩根成功地消化掉了5000万美元约法国国债,这一来他名声大振,各种赞扬之声不绝于耳。到了后来,对国债实行“联合募购”几乎就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而摩根在这一行中,则早就打响了名头,确立了自己的领袖地位。到了1898年美西战争之前,摩根由于在重大的关头决策正确,已经是财源遍地,其事业远非祖父、父亲可比了。这时的摩根,更是把目光投向了整个世界,美国的庙已经有些嫌小,装不了他这么一尊大菩萨了。他要向美洲扩张,向世界扩张,而扩张的最有力、同时也是摩根很早就已运用熟练的工具,便是购买外国政府的国债。

        美西战争之前就有消息透露:墨西哥政府由于无力偿还西班牙政府的旧债,已到了破产的边缘。在一只脚已经踏向了深渊的情况下,墨西哥政府当局不得不死马当作活马医,继续着手发行公债,计划金额将达到1.1亿美元,以利用新债偿旧债,度过眼下的难关。常人一般都不会去认购墨西哥政府在此情况下发行的公债,而摩根的想法却与众不同。他想:正因此时墨西哥政府处境艰难,我伸出手去帮一把忙,既可以要求较多的实惠,又为以后的继续接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别人不敢做的事,做了才有更丰厚的利润,况且墨西哥的政局还是稳定的。基于这些想法,摩根立即和德国银行联合组织了辛迪加认购那些墨西哥公债,当然,有实惠的条件:取得墨西哥油矿及铁路权作为担保。事实证明,摩根的决策是对的,这次行动不管从短期还是长期来说,都为他带来了不小的收益。

        事后,不仅是华尔街、庞德街,就连法兰克福及巴黎的商人们都佩服摩根头脑敏捷,判断准确,都不得不承认自己无论是在眼光上还是在魄力上都差摩根那么老大一截。摩根不但在墨西哥有动作,在阿根廷,他也以一个救世主的形象出现了。阿根廷经过1864到1870年与巴拉圭的战争后,元气大伤,到了19世纪90年代,即陷入了经济危机之中。伦敦的哈林公司以阿根廷的广大土地作为抵押,购买了大量的阿根廷公债,获利不少,然而因其财力限制,无法全部承担阿根廷政府发行的公债。这就使摩根动开了脑筋:阿根廷的铁路非常有潜力,乳酪产品在世界驰名,虽然政府非常腐败,但对于外国资本却是恭敬有加,这样的政府倒台了,对以后住南美发展也没有好处;买阿根廷政府的公债,一则可以获利,二则可以维持现政权,有利于自己今后发展,是合算的买卖。就这样,摩根毅然出资购买了7500万美元的阿根廷政府公债。

        时光流逝,站在今天的角度,当年摩根对墨西哥与阿根廷放的债究竟起了什么作用?是拉了美洲人民一把,还是更深地将其推人深渊,压迫了各国人民?众说纷坛,难以分辨,但摩根通过这样的手段,扩大了自己的势力与影响,捞取了大量的财富,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

        做各国的债主自然风光,而摩根最感得意的,是连大英帝国都不得不向他摩根求援。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殖民地面开发的霍屯督族的国家布尔(即现在的南非),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成了大英帝国的一块殖民地,不久,该地的钻石与黄金被探险家们开发了出来,而大英帝国为了开发钻石与黄金,制定了残酷而苛刻的殖民地政策,这样就进一步加深了与原先就住在那儿的布尔族人的矛盾。随着矛盾冲突的激烈,爆发了第一次布尔战争(1880-1881)。

世界的债主

        英国人胜利地将布尔族人驱逐到了北方,将黄金与钻石的产地统统收归已有,加以管制。这样一来,英国人与布尔族人的对立进一步加深,终于又爆发了第二次布尔战争(1899年)。这一次,布尔族人吸取了上次战争失利的教训,采用灵活而顽强的游击战与英军周旋,使英帝国的远征军备受困扰,欲进不能,欲罢不甘,其势已成骑虎,而且第二次战争开始后,英国的战争费用出乎意料得庞大,远远超出人们开战初的估计。屋漏偏逢连夜雨,历来与英国水火不相容的德意志皇帝,又正野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支大舰队,英帝国历来是海上的老大,岂能容忍他人取而代之?必然要与德国抗衡,于是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一边开战一边扩充军备,英国的财政顿时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单靠自身的力量已无力回天,必须求助他人了。

        这时,英国政府首先就想到了摩根,于是派出罗斯查尔公司纽约代表处的贝尔蒙来征询摩根的意见,向他求援。摩根毫不推辞,一口答应了下来。摩根首先从第一次布尔战争的公债下手,负责购买了价值总计1500万美元的公债。后来又反复地追加认购。实际上,总共认购了价值达1.8亿美元的英国政府公债。做了这么多笔战债、公债生意,对摩根来说是利益无穷。

        到了20世纪初,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摩根已经成了世界的债主。


4 巨星陨落

        摩根创建了一个庞大的帝国。摩根家族包括银行家信托公司、保证信托公司、第一国家银行,总资产34亿美元。摩根同盟总资本约48亿美元,由国家城市银行、契约国家银行组成。

        摩根同盟与摩根家族被总称为摩根联盟。摩根联盟中,以摩根公司为轴进行董事部连锁领导,与大金融资本以下、超过20万的主力金融机构互相连结,这样就构成了结构庞大、组织严密的“摩根体系”。这一金融集团占有全美金融资本的33%,总值近200亿美元!另外还有125亿美元的保险资产,占全美保险业的65%。生产事业方面,全美35家主力企业中有摩根公司的47名董事,包括U·S·钢铁、GM、肯尼格特制铜公司、德州海湾硫磺公司、大陆石油公司、GE等。摩根公司在铁路业上的渗入是尽人皆知的了。同时,通讯业方向它还拥有ITT(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全美电缆、邮政电缆、AT&T(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摩根同盟的手下有510亿美元的总资产,属下有亚那科达铜山、西屋电气、联合金属炭化物等主要托拉斯企业。上述所有相加,合计所有总资产,扣掉重复部分,大恐慌前的摩根体系拥有740亿美元的总资本,相当于全美所有企业资本的1/4。167名董事,从摩根公司走出来,控制着整个摩根体系,执行着由华尔街的摩根发出的指令,这是怎样的一个霸业!

        然而,进入1913年,摩根的身体渐渐不行了,他经常感到异常疲倦、毫无食欲。

        医生认为这是过度疲劳引起,建议他去度假。1913年1月7日,摩根乘船前往开罗。出发前,他悄悄立下了遗嘱:“把我埋在哈特福德,葬礼在纽约的圣·乔治教堂举行。不要演说,也不要人给我吊丧,我只希望静静地听黑人歌手亨利·巴雷独唱。”

        旅行途中,摩根体力迅速衰减。在从开罗回航途中,摩根处于病危状态。“啊,我要爬上山了。”这是华尔街的朱庇特与世长辞时,说的最后一句话。也许,他已经返回了奥林匹斯山-那众神居住的地方。

        J·P·摩根在这一年的3月31日去世。在他去世的消息公布后的12小时内,3698份电报如潮水般从全世界涌来,分别来自国王、教皇、艺术品商、银行家和实业家,只有皇室主要成员的逝世才能同时获得社会名流和平常百姓的关注和哀悼。而当人们发现他的所有财产只有6000万美元(另有与这个数相当的艺术品)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震惊了。约翰·D·洛克菲勒在公开场合评论说,这点财产甚至还不足以让摩根称得上是一个“富人”。原因是他对敛财从来就没有太大的兴趣,对摩根而言,让美国经济合理化更为重要。


5 名人语录

        政府和法律没法做的事,让钱来做。

        个人的信用是财产,公众的荣誉是保障金。

        金钱买不到人格。[1]


6 人物传记

        2014年江苏文艺出版社所出版《摩根财团》。

概述

        由罗恩·彻诺所撰写的《摩根财团》是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也是一部在横跨金融、历史、政治、外交和经济的经典巨著,一卷充满洞见的金融历史全景图:以J.P.摩根的视角,看整个华尔街、现代金融业兴衰更替。本书描述了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区150年的兴衰历程以及摩根家族四代人和他们所缔造的神秘的金融帝国-J.P.摩根公司、摩根士丹利和摩根建富的发展轨迹。

基本介绍

书名:

摩根财团

副书名: 美国一代银行王朝和现代金融业的崛起(1838~1990)
作者, [美]罗恩·彻诺(Ron,Chernow)
原版名称, The,House,of,Morgan
译者, 金立群
ISBN, 9787539966830
类别, 经济史,金融
页数, 864
定价, 198,00元
出版社, 江苏文艺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4
装帧, 精装
开本, 710×,1000,1/16
荣誉

        美国图书最高奖“国家图书奖”第40届获奖作品,一部恢弘而壮美的华尔街史诗。

        《福布斯》杂志推荐“20本最具影响力的商业著作”之一。

        美国现代图书馆评选“世纪百大非虚构图书”之一。

媒体评价

        ◇《摩根财团》以最清晰的脉络展现了金融帝国——J.P.摩根,从维多利亚时期伦敦最隐秘的开创历史,到1987年金融危机的全部细节。 ——Forbes

        ◇罗恩·彻诺的《摩根财团》让我们审视现代金融业所陷入的贪婪,也让我们怀念起老皮尔庞特的时代,更让我们看到了似曾相识的一次次金融危机。 ——Entertainment Weekly

        ◇《摩根财团》作为金融、政治和华尔街的贪婪与野心的象征,以无与伦比的记述和表现力,铸就了一部史诗级巨著、一部条理清晰的杰作。——The New York Times

内容介绍

        在一个半世纪里,摩根家族的四代人,在华尔街和伦敦金融城里缔造了神秘的金融帝国。这个金融帝国凭借不计其数的投资,在经济、社会、政治和外交等领域织成了无比繁复的人际关系网络。本书中如实记载了摩根财团斡旋于伍德罗·威尔逊、赫伯特·胡佛、富兰克林·罗斯福、温斯顿·邱吉尔、安德鲁·卡内基、亨利·福特等要政要、巨贾间一些尘封的史料,在二战中摩根财团与墨索里尼、日本军国主义者、墨西哥独裁者和纳粹财政部长的秘密关系。[6]

        二战结束以后,摩根的诸公司从绅士银行的典范演变为—个充满着敌意兼并、垃圾债券和杠杆收购的咄咄逼人的新世界中的先锋。

        摩根财团150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资本市场发展过程的活教材,揭示了在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过程中,生动而恢弘的历史画卷:这里有私人企业和国家机器之间的较量,政府调控和市场作用之间的冲突,国家孤立主义和海外扩张主义之间的斗争,商业利益和民族利益之间的碰撞,个人意志和历史规律从矛盾最终走向统一的进程。而这所有的一切,时至今日仍然左右着是世界金融格局和社会形态。

        《摩根财团》可以满足多方需要,金融从业者可以了解世界金融格局变化,增强专业分析和评估能力,提高金融产品收益;企业家可以学习如何把握政治局势,市场趋势,在竞争中规避风险,基业常青;政府监管部门可以研究如何加强对实业和金融界的管理而不扼杀其活力。

作者、译者介绍

        作者简介:罗恩·彻诺,美国作家协会主席,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奖、美国历史图书奖获奖者,擅长撰写金融、商业和政治人物的传记。《财富》杂志称其为“美国最好的传记作家”。

        译者简介:金立群,现任中国国际金融公司董事长,曾任财政部副部长,中国投资公司监事长兼党组副书记等;是迄今为止中国第一个担任亚行副行长的副部级高官;著有《新国际经济体制与中国》《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编著《英汉法汉财务金融词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