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有德行的储君的下场

 老刘tdrhg 2016-07-16
    这样的储君有两位:
    一、扶苏(?—前210),秦始皇长子,是秦朝统治者中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因其母郑妃是郑国人,喜欢吟唱当地流行的情歌《山有扶苏》,始皇便将两人之子取名“扶苏”,“扶苏”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秦始皇以此命名,显见对此子寄托着无限的期望。

    年少时的扶苏机智聪颖,生具一副悲天悯人的慈悲心肠,因此在政见上,经常与暴虐的秦始皇背道而驰。始皇偏执的认为这是扶苏性格软弱所致,于是下旨让扶苏协助大将军蒙恬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北方的匈奴,希望籍此培养出一个刚毅果敢的扶苏。

    几年的塞外征战果然使扶苏成长得与众不同,他身先士卒、勇猛善战立下了赫赫战功,敏锐的洞察力与出色的指挥才能让众多的边防将领自叹弗如。他爱民如子、谦逊待人更深得广大百姓的爱戴与推崇。
    他认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对实行「焚书坑儒」、「重法绳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贬到上郡监蒙恬军。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害怕扶苏即位执政,便伪造诏书,指责扶苏在边疆和蒙恬屯兵期间,「为人不孝」、「士卒多耗,无尺寸之功」、「上书直言诽谤」,逼其自杀。
    二、刘据,西汉武帝刘彻之子,当时被封为太子。刘据为人性情仁慈敦厚,温柔谨慎。当时刘彻穷兵黩武,曾对卫青说过:“太子稳重安详,必能使天下平安,不教我忧。如果找一个守成的国家领袖,有谁能比太子更贤明?”刘彻惯用严刑苛法,刘据则宽厚仁慈,善于发掘冤狱。从而是惹怒了当权派官员,遭到谗言,进而在巫蛊案中,被奸臣江冲利用,诬陷暗害刘彻,阴谋叛乱。当时巫蛊成风,刘彻既惧又恨。紧张的气氛遂逼迫刘据斩杀江冲。刘彻老眼昏花、双耳又听不到真实的消息,随派兵捉拿刘据。刘据最后自杀。
 
    两位都高居太子之位,而最终却以自杀告终,不能不让人感叹命运无常。而最重要的在于,两个人物的死亡,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人都是穷兵黩武之人,两人在为老百姓都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两位太子能体察民间疾苦,力推仁政,正可以收拾有两位乃父种下的败局。但天度英才,让两人选择了死亡于未践祚。如若始皇正常传位于扶苏,恐怕汉祚兴起得推迟二三百年;假如刘据继承大统,后世也不会出现霍光专权。中国的历史将重写。
    然而,两个皇太子也有不同之处。扶苏愚孝,倘若有刘据的胆识,依靠蒙恬起兵查明情况,很可能会登上皇帝宝座,也不会让赵高这一跳梁小丑左右了中国的历史。可以说扶苏当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将有蒙恬相助,率有数十万精兵,在国内又得到百姓的认可,人气十足。但他没有抓住这个机会,让嬴胡亥得了一个便宜,从而也葬送了大秦帝国。刘据虽有胆识,但老爹没死。只要老爹下一个命令,即使你是玉皇大帝都得乖乖认罪。所以,二人的悲剧一个是个人因素使然,另一个是形势使然。相比之下,刘据死得还是很有骨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