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虎入村叼走小猪

 jtq感恩一切 2016-07-16
碧海银沙网讯(文/李日兴 编辑/荣 蓉 蔚 青)雷州半岛为丘陵低山地区,地属热带,气候温暖,森林茂盛,建国前,一直是老虎的良好栖息之地。此外,雷州除森林茂盛、野生动物众多、适宜老虎生存外,雷州半岛三面临海,虎受海阻隔,不能前去,就地繁衍,造成雷州半岛多虎。清初《广东新语·虎》第一句话就是“高、雷、廉三郡多虎”。

  我家乡坡心村是雷州半岛腹地一小村庄,村中的老人记得,上世纪40年代的一天,太阳刚下山,老虎便从双水溪大摇大摆到村中来了,叼走了庞姓人家猪栏里一头约三十多斤的小猪。当时,村民眼睁睁地看着老虎把小猪叼走,却奈何不得。第二天,庞姓人手持木棒壮着胆子到双水岭寻找虎迹,在溪畔的绿丛中看到老虎吃完小猪丢下的残余骨头。

  村中刘姓人家养的一头小猪也被老虎叼走。一个深夜,一只老虎入村,刘姓人家养的小猪正宿在屋外的牛车棚内,老虎冲入棚内,直扑小猪,叼起小猪往村后而去。人们听到小猪的惨叫,不敢出门。早上,人们看到村后通往荒野的路上,满是血滴。

  据村里老人介绍,他们小时候,在野外看到老虎或听到虎啸并不是什么稀罕事。

  坡心村东北面三公里处的遂溪县河头镇打虎溪村,其村名就是因打虎而得来。一个大白天,老虎窜到村中觅食来了。村民发现老虎后,立即组织起来,操锄握棒,打锣鸣号,对这只惹事生非的老虎大肆围攻,终于在村外不远处的溪边,把老虎打死。该村人曾先后打死两只老虎。

  建国前,雷州半岛的圩镇,常可看到有人出售虎肉。但喜欢吃虎肉的人少,故虎肉比牛肉价低。那时,吃上一顿虎肉,确是一件平常事。

  村里的刘明小时候患了小儿麻痹症,其祖父曾几次趁圩买回虎肉给他吃。他今年70多了,虽左腿残疾,但身体仍十分硬朗,样样农活还能干。我曾问他是否还记得虎肉的味道,他说那时年纪小,没印象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一天,我和父亲聊天时,说到了雷州老虎。

  父亲说:“我小时候,在河头圩曾看到几个人扛来一只大老虎摆卖呢!”

  我一听,颇为好奇:“那时买虎肉的人多么?”

  父亲说:“来看卖老虎肉的人很多。很多人说老虎肉味道不好,不如牛肉好吃,老虎肉并不好卖。”

  父亲接着说:“老虎吃人,一般人不敢惹的。解放前,村北面的双水岭常传出虎啸,那里偏僻荒凉,平时没人敢去。”

  在雷州一家医院工作的姚天生说:“解放前,雷州半岛老虎比猫多。”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年少的他不但看过雷州虎,还多次吃过老虎肉。

  建国前,正是因为雷州老虎多,虎肉虎骨贱如土。你到圩上购虎肉,卖主还可白送你一些虎骨。

  清末至民国期间,雷州老虎特多,伤人吃人叼吃畜类,为害很深。人们闻虎色变,人心惶惶。

  有一次,我和母亲聊天时,说到了老虎。母亲说起解放前客路林沟挖村一小孩子被老虎叼走的事。那是一个夏夜,该村某男子带着年仅四、五岁的儿子到村外的晒场看守刚收割回来的谷子,他因事要离开一会儿,便把孩子放在茅寮里。他回来时,发现孩子不见了。第二天,在不远处的山林里找到孩子满是血迹的破烂衣服和小骨头。

  母亲说:“那个晚上,我娘家迈坦村有几个人从河头圩回家,从林沟挖村经过呢!那天他们结伴到河头圩卖蒲草席,回家晚了。听说了那天晚上林沟挖村小孩子被老虎叼走的事后,他们都感到可怕。”

  食人虎确实可怕!

  有关人士指出,雷州虎变成了食人虎,这与民国期间半岛的匪祸有着密切的联系。清末民初,雷州土匪猖獗,动辄杀人,弃尸荒野莽林,老虎吃惯人尸,渐渐成为食人虎。

  根据猎人多年的经验,老虎虽威猛无比,但很少伤人,袭击人类多属于以下情况:饥肠辘辘时;年事已高,捕食艰难时;受到人类惊吓、被人伤时;生子前后觅食不便或者保护幼虎时。

  用牛车拉物时,人们爱用大水牛拉车,因为水牛身强体壮,力大无比,老虎不敢欺负水牛。

  不少村庄约定,老虎进村时,发现者敲锣打鼓为号,听见锣响,家家户户跟着敲锣打鼓或装吼叫,此起彼应;老虎怕响声,常会被吓跑,村人也只以吓走老虎保护人畜为目的。

  笔者看过一篇关于徐闻县过去虎患的史料,里面有这样的一段记述:徐闻县龙塘乡吴家田村,过去一直以农耕为生,当时村民们下田用水牛耕田时,经常会有一只或数只老虎蹲坐在远处的山坡上一边晒太阳,一边百无聊赖地观看村民们犁田劳作。这真是一幅活脱脱的人与老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图。

  建国初期,为消除虎患,老虎被列为灭杀对象,幸存的老虎在人们的追赶下,四散逃命。笔者多年前看过一份关于雷州灭虎的史料,记载的就是老虎泅水渡海逃命的事。在雷州半岛南端的徐闻,当时有两只大老虎无路可逃,只好下海泅水逃向附近的岛屿,这两只大老虎还未上岸,就死在人们的刀枪棍棒之下。

  滥砍乱伐树木和肆意捕杀,是雷州虎无处藏身而灭绝的主要原因。从“谈虎色变”到“闻虎则喜”,我们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啊!

  雷州虎绝迹了。那渐行渐远的虎啸,已铭刻在当地人的记忆深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