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曾“死”在了朋友圈

 徐家玄子 2016-07-16

1

今天下午看了一部很有意思的反转短片,只有两分三十五秒。

叫《虚荣》。

短片一开始,一位男子一脸颓废地坐在电脑前面,看着别人发上来的美食照片,再看看现实中自己简陋的晚饭,叹了口气;看着网络上别人发上去的和漂亮的女友的合照,再看看现实中自己那一头乱糟糟头发的,抽着烟的女友,又叹了口气。

他想了想,发了一条“和我的女友吃寿司”,又在后面加上一个表示自己很幸福的表情符号。点击了“发送”。

得了1个爱心。

第二天在公司里,一屋子的人听着他做汇报昏昏欲睡。他发了一条“这次汇报得好极了!”

得了13个爱心。

他尝到了甜头。发一张自己戴着耳机穿着运动衫的自拍照,写道“跑步二十公里,准备好了!”然后重新坐回自己的车里。

得了20个爱心。

后来,女友劈腿,晚上在车里喝得酩酊大醉的他,装作开心地样子发状态“终于单身了!要不要去夜总会?”

得了42个爱心。

将自己社交网站上的“情感状态”改成了“单身”。

得了103个爱心。

被老板开除,却装做开心的样子发:“终于辞去我那份该死的工作了!”发了话题#追随你的梦想#。

得了247个爱心。

看着屏幕上的爱心,男人露出恍惚的笑容。正要再发点什么的时候,却看见前女友的状态更新,是和隔壁老王的合照,上面写着:“我的新欢!#大块头#”,下面有1638个朋友留言。

看着合照上两个人的灿烂笑容,他终于装不下去了,写下一句“我的生活糟透了”,然后隐藏了自己主页所有的帖子。

2

我读过很多关于社交的文章,也有意避开这个主题,不愿再去写一些老生常谈。可是看完这部短片,登时就改了主意。

因为它拍得太真实了,真实到让我无法再继续保持缄口不言。

我想聊聊我自己。

说来惭愧,几年之前,我也曾在图书馆自习读书的间隙,拍一拍书扉和笔记本,加上几句感慨伤怀,发送;也曾矫揉造作地四十五度角自拍,用美图秀秀把自己的脸P成尖尖的下巴,大大的眼睛,发送;也曾一到什么地方旅游,就拼命照照照,选出九宫格的风景,发送……

那时候的自己,奉行文艺至上的宗旨,发一张照片,一定要把照片精心再精心地调大小、加滤镜,配上反复斟酌的句子,才堪堪发出去。这还不算完,每隔几分钟就要刷一下朋友圈,看看有没有人店爱心,有没有人留言,一颗心无时无刻不再牵挂着那发出去的状态,担心如果没有人回应会不会太尴尬?

结果玩着玩着,就变了味道。3

我开始变得和短片中的男主角一模一样。

从生活中精心筛选出素材,加以粉饰,浓墨妆点,刻意地隐藏起了自己心中最真实的喜怒哀乐,巧妙地避开了生活中那些真正值得分享的经验和痛点,伪装出一副自己逼格很高,享受生活的样子,打造出每一天都过得活力四射,逼格满满的“假象”,营造出别人眼中的一个“积极,有趣,优秀”的形象。

将生活中最鲜艳夺目的一面发到社交平台里,仿佛那就是真实的自己。哪怕那个被苦心经营着的“自己”,和真实生活中的我大相径庭。

在我的动态里,不再是想证明自己过得有多好。

我想证明的是,自己过得比别人好。

4

这样的状态,大概持续了一年之久。

真正让我“死而复生”的,是之后发生一件事。

那段时间,我一个人在北京学雅思。为了省钱,就住在一家住宿费很便宜的旅店里,和另一个妹子合订一间房。白天上课,晚上就回到那狭小的旅店房间里,因为房间实在是太小了,只能坐在床上,以一种很奇怪地姿势趴在旅馆的小桌上,就着顶上昏暗的灯光看书。

那段时间,很苦,也很紧张,玩手机的时间自然也少了很多。

有天下课之后,我一个人裹着大衣往旅馆走,寒风吹到脸上,很疼。手机上提示,今天是冬至。正巧路过一家小饺子馆,犹豫了一下,还是走进去等了将近四十分钟,外带了几块钱的饺子。

回到旅馆,房间里只有我一个人,打开塑料袋,饺子已经黏在了一起,窗外寒风呼啸,突然觉得有点凄凉,为了安抚那涌上心头的孤寂感,便随手拍了一张饺子的照片,加了滤镜之后,立刻变得高大上,丝毫没有现实中的寒酸,再随手写了一句“冬至日快乐”,发送出去。

之后查看动态,不出所料,有很多人点爱心,也有很多人留言。

就在众多留言中,有个人说道:“好有情调呀,真会享受~”后面是一串羡慕的表情。

那一瞬间,我被一榔头打醒了。

突然觉得自己特别可笑。

5

那个时候的我正处于一段低迷期,心里既焦虑,也很不安,当时发个状态,纯粹只是为了自娱自乐,缓解紧张。可在他人眼里,却成了“有情调”“会享受”。

我翻翻留言,发现很多人都是说:“看上去好好吃”一类,却没有人问一句,“哎,你怎么在一个人吃?”

那是我第一次意识到,社交平台中的大部分人,其实远远没有你想象中那样在乎你,关心你。多么可笑,我们认真地筛选提炼出自己生活的精华,并且费尽心机去想如何才能高逼格地将它们展示出来给别人看,却没想过,也许对方可能压根不在意你的生活。

那些爱心,也许只是他们无聊消遣时的随手一点;那些留言,也许只是他们礼尚往来的顺水人情。

而你,却当真了。6

大概是物极必反,现在的我,已经不怎么发状态了。

最多只是发一两条段子博人一笑,可是却依旧坚持原则,对自己的一些重要决策和隐秘情事,或是绝口不提,或是只对指定人可见。

生活是自己的,不必取得一点成绩就昭告天下,也不必将过程的艰辛弄得人尽皆知。

不必再付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只是为了在社交平台里打造出一个熠熠发光的自己;也不会再被朋友的“爱心”和“留言”牵扯精力,不会再在“如何回复”的问题上纠结万分浪费时间。

对他人保留了百分之三十的神秘感,不让每个人都能轻松掌控你的一切想法和生活。

说真的,这感觉很棒。

我生活得更精彩——因为我能真切地感受到,每时每刻,我都在为自己活着。

7

有一次和闺蜜聊起来,闺蜜笑着说我:“你做事不要太极端,社交平台里也有多少发一些吧,这样那些想要了解你的人,才有渠道可以去了解你啊。”

我承认,闺蜜说得在理。

作者简介:糕糕 ,豆瓣阅读作者,一只认真写字的企鹅,没有一双可以飞翔的翅膀,却有一身不畏严寒的铠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