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世民差点被毒死的致命“夜宴”

 邓超越梦想 2016-07-16

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一,太子李建成在东宫举办了一场夜宴,邀请李世民出席。席间,李世民喝了几杯酒后突然口吐鲜血,差点毙命。短短三天后,“玄武门之变”爆发,历史的走向被彻底改变。对此,有人认为,正因为李世民是命中注定的真龙天子,所以才会福大命大地逃过了那场致命的夜宴。事实上,对这场夜宴从不乏质疑之声。不少人认为此事纯属贞观史臣虚构,在历史上根本就不存在。那么,真相究竟如何?这场足以决定历史走向的夜宴,到底是不是虚构的?

太子摆 “鸿门宴”欲毒杀李世民

据《旧唐书》记载,“(建成)与元吉谋行鸩毒,引太宗入宫夜宴,既而太宗心中暴痛,吐血数升”,淮安王李神通赶紧将李世民送回秦王府。李渊闻讯,立即下诏给李建成,说:“秦王一向不能饮酒,从今往后不准再举办夜宴。”言下之意是警告太子不要再玩什么小花招。随后李渊亲自前往秦王府探视李世民。

眼看太子和秦王已经水火不容,随时可能爆发手足相残的悲剧,李渊不得不借探视之机,向李世民提出了一个消解纷争的办法:“当初定下大计,后来又平定海内,都是你的功劳,我当时就想立你为太子,可你却坚决推辞,我只好成全你的美意。更何况,建成年长,当太子的时日已久,我实在不忍心剥夺他的继承权。看你们兄弟好像不能相容,都住在京城里,必定产生冲突,所以我想让你重新掌管陕东道大行台,居住洛阳,自陕州以东的国土都由你做主,准许你建立天子旌旗。”李渊说完,秦王已经泣不成声,以不愿远离膝下为由推辞。

这当然是李世民在故作姿态。其实,李渊的安排正是他求之不得的。在长安,东宫和齐王府的势力要比秦王府强大得多。东宫曾私募长林兵两千余人,而齐王李元吉也一直在“募壮士,多匿罪人”,二人兵力相加,总数应该不少于三千人。秦王李世民虽然也“素所蓄养勇士八百余人”,但明显处于劣势,双方一旦在京师开战,秦王很可能会吃亏。所以,出镇洛阳对于李世民来说,实在是进可攻、退可守的上上之策。

对于李世民的小九九,李渊当然心知肚明,所以,他最后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天下一家,东西两都相距很近,我想念你的时候就去看你,你不必伤心。”于是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听到李世民即将被派驻洛阳的消息,李建成和李元吉顿时大感不妙。因为李世民一旦到了洛阳,手上就掌握了土地、城池和军队,这无异于蛟龙入海、猛虎归山,必将后患无穷。二人紧急磋商之后,得出了一致结论——如果把秦王控制在京师,他不过就是一介匹夫,要摆平他易如反掌!

随后,李建成命人向高祖递上密奏,声称:“秦王左右一听说要前往洛阳,没有不欢呼雀跃的,观察他们的心志,恐怕是一去不返了。”同时,他还授意心腹大臣不断向李渊分析其中弊害,劝其收回成命。李渊感到此事非同小可,于是中止了命秦王赴洛阳的计划。这就是“夜宴事件”的经过及其余波。

“鸿门宴”疑云

许多学者认为,此事疑点太多,不足采信。因为当时太子与秦王已成水火不容之势,双方剑拔弩张、冲突不断,怎么可能坐在一起聚宴饮酒?如果太子为了谋害秦王而故意设下“鸿门宴”,那么秦王明知太子有不轨意图,为何还敢去赴宴,并傻乎乎地喝下毒酒?就算秦王去了,酒也喝了,可为何“吐血数升”而不死?莫非堂堂太子精心准备的毒药是假冒伪劣产品?

按《资治通鉴》记载,“毒酒事件”是被放在“太白经天”的六月初一之后的,也就是说,此事发生的时间不会早于六月初一。可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六月初四“玄武门之变”就爆发了。如果李世民真的中毒了,怎么可能在中毒吐血后的短短三天里就恢复得生龙活虎,并发动政变,还力挽强弓射杀太子?这实在有些匪夷所思。

既然疑点这么多,那么“毒酒事件”果真是虚构的吗?未必。

中国人最讲究面子,即便是在你死我活的政治斗争中,表面那些安定团结的东西也是要维持的。换言之,背地里越是斗得不可开交,面子上越是要装得若无其事,甚至还要比平时显得更为友善。所以,李建成和李世民在当时的情况下聚宴,也就不是什么不可能的事情了。

既然已经赴宴,李世民就没有不喝酒的道理。即便他怀疑李建成会在酒中下毒,那也只是怀疑而已,连兄长请客的酒都不敢喝,岂不让人耻笑?依照李世民倔强而果敢的个性,这酒他非喝不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正是李世民的一贯性格。

李建成即使想毒死李世民,也不敢让他死在自己举办的酒宴上,因为这无异于明目张胆的谋杀。在当时李渊仍然想把一碗水端平的形势下,李建成这么做对自己也是很不利的——毒杀自己的亲弟弟可不是一个小罪名。在斗争中一直占据优势的李建成应该不至于出此下策。所以,比较可能的一种情况是:李建成确实下了毒,但不是什么假冒伪劣产品,而是一种“缓发型”的毒药,也就是能够对李世民造成重大内伤,但并不能令其当场毙命的毒药。对李建成而言,最好的结果就是让李世民在中毒的几天后或者一段时间后毒发身亡,这样一来不但能达到目的,而且能够最大程度地洗清嫌疑,至少也能淡化杀人的罪名。而李世民最终之所以安然无恙,或许就是因为这种“缓发型”的毒药在药性和剂量上比较难以控制,不足以令他毙命。

此外,还存在另一种可能,就是李世民对这场“鸿门宴”早已心存警惕,所以只喝了极少量的酒。并且,也有可能事先准备了解药,中毒之后在第一时间服用,从而极大地减轻了中毒症状,保住了性命。这个事件的发生时间真的是在武德九年六月初一吗? 其实这一点历来也遭到普遍怀疑。因为《资治通鉴》把此事放在了“太白经天”之后,所以人们习惯上认为此事发生在六月初一晚上,但除了《资治通鉴》之外,两《唐书》都没有记载具体日期。所以我们认为,此事有可能是发生在玄武门之变的半年之前,即武德八年年底。

李世民发动政变只是迫不得已的自卫反击?

按《资治通鉴》记载,从六月初一的“太白经天”到六月初四的玄武门之变,其间连续发生了“张亮事件”“毒酒事件”以及太子和齐王收买、陷害、斥逐秦王府文臣武将的一系列事件;而后又是“乌城战报”“齐王兼并秦王府将士”“昆明池密谋”等事件,继而又有秦王府一干心腹力劝秦王动手,最后才是玄武门的流血政变……在短短三四天之内,居然发生了这么多重大事件,似乎很不符合常理。这完全有可能是司马光为了叙述的方便和情节的紧凑,故意把这么多事件集中放在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之后的几天内。

在此仅举一例:秦王府骁将程知节被太子排挤出京师外调为康州刺史这件事,《资治通鉴》就把它放在了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之后,但是查《旧唐书·程知节传》,这件事分明发生在武德七年。由此可见,毒酒事件也极有可能和程知节事件一样,并非发生在武德九年,而是被司马光出于叙事需要硬挪到了玄武门之变的几天前。

按照常理,太子李建成要举办宴会,总要有一点由头,更何况他与秦王早已走到了势不两立的地步,要邀他赴宴更需要一些冠冕堂皇的理由,那么,这样的理由有可能是什么?在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朝廷曾“加授秦王世民中书令、齐王元吉侍中”,两个弟弟在同一天荣升要职,这难道不是最好的聚宴理由吗?这难道不值得太子替弟弟们张罗一下庆贺一番吗?假如太子真的以此为借口发出邀请,李世民好意思拒绝吗?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这场几乎要了李世民性命的夜宴,有可能发生在武德九年之前,确切的日期,或许就是武德八年十一月十三日夜。这样的话,休养了大半年的李世民在完全康复之后发动政变,就合情合理了。

综上所述,“毒酒事件”及李渊欲派秦王赴洛阳的事情,未必是出自贞观史臣的虚构。这个事件在总体上应该是真实的,但不排除其中的某些关键细节存在增饰的可能。首先,秦王的“吐血数升”之说就不可能属实。“吐血”或许是真,但“数升”定属虚妄。另一个细节增饰的例子就是李渊对李世民所说的“建天子旌旗”的话。在太子和秦王水火不容的情况下,李渊让秦王暂且避居洛阳,以免事态进一步恶化,这是完全可信的,也符合李渊维持平衡的原则,但是让秦王“建天子旌旗”则显然属于夸诞之词。因为李渊即便不是圣主明君,也断不是昏庸之辈,他不会不明白“天无二日、国无二主”的道理,也不会不明白这么做就意味着分裂和战争。

因此,这场毒酒事件总体上应该是真实的,但其中类似于“吐血数升”和“建天子旌旗”这样的细节极有可能出自贞观史臣的虚构。之所以作这样的一些夸大增饰,无非是想表明李世民受迫害的严重程度,从而证明其迫不得已自卫反击的正当性,并为他日后发动政变、夺取皇位提供更多的合法性。

(摘自《百家讲坛》 文/王者觉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