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那样会发展很快,许多努力的公号人短短几个月就可累积数十万粉丝,用文字为自己挣得丰厚报酬,取得更好的事业发展和影响力。 但初心不同,路径不同。 写公众号于我而言,是自我救赎,是与这个世界发生关系的心灵通道,它从一开始就没有办法成为一个有计划、按部就班的纯写作事件。 这里写下的字大多不是我的观点或情绪,而是一个人的经历和骨血。 我永远不会忘记当初那个绝望的自己,漫长的哺乳期,繁重的家务劳动,夜夜不能安睡的艰辛,孤独无人倾诉的抓狂,24小时无法喘息的疲惫…… 事实上,我只是需要一个窗口。让我透口气,说说话,聊聊天,遇到有缘的灵魂,彼此温暖,足矣。 由于生活的压抑,曾经有半年的时间,无法更新一个字,那时我有两千多名读者。 那半年,我经历了难熬的时光,也在清理这个小家庭乃至大家族的关系,令每个人各安其位。大家从一种混乱外求的状态开始转向,连同我父母,都逐渐具备了从未有过的内省气质。 半年后,我又一次打开尘封已久的微信公众号后台,这一片蔓草丛生的荒芜之地,看到读者数量居然依旧保持在两千以上。 那一刻,感恩到快要落泪。 或许是因为取消关注这个操作并不是很便捷,才得以保全了最初的那两千份温暖吧? 然而我固执地以为,是情分,是因为真的有人需要精神上的拥抱和陪伴,就像我一样。 然后我陆陆续续又恢复写文,大部分是写给自己看的,算是在独自支撑的日子里,以笔为杖,给自己加油鼓劲,告诉自己不要停止前行。 就在收获了更多读者的时候,我又一次停更达两个月之久。 我去了云南,丽江、大理、束河、双廊,去了南京、西安、重庆,辗转经过好多的地方。 我在追寻一个问题,到底何处是梦想中的栖居之所? 现在你若问我这个问题,我大概已不像当初那般执着了。我会由衷觉得,心若安放,处处是吾乡。 但当时的我,需要亲自去解答心中的疑惑。 在束河古镇,我病倒了,或是水土不服,或是连日奔波劳累,总之我躺在床上,盖着厚重的棉被,动弹不得。凝视着屋顶古色古香的民俗花灯,那一刻,心倒是安静下来了。 朋友给我发微信,问:“你死哪儿去了?怎么这么久不写文章?”我看着手机,恍若上辈子的事。 我走在青石板路上,看背着菜筐赶早市的当地阿婆,看全副武装匆匆低头行走的驴友,觉得阳光就这么暴烈下去吧,小镇就这么安静下去吧,一万年也不久长。 旅行中,完全没有碰手机的欲望。每一时刻,都跟真实的自己在一起,体验自己的感官觉受。没有网络并不觉得孤独,就算被全世界遗忘,也可以自得其乐。 走在重庆人群和车流密度极高的街道上,沉醉于街边商贩和路人口中的地道方言,诙谐有趣,淳朴洒脱。 在地铁上邂逅陌生小女孩,凑到我女儿面前,伸手就开始拥抱,两个人鼻子抵着鼻子做鬼脸,嘻嘻哈哈不知有什么共同的可笑事。 在那里,我的心忽然不烦躁,也不疲惫了。 在重庆纷繁复杂的高架上穿梭,在出租车上绕来绕去找不着路的时候,听着导航女声优美的发音提示,莫名就消灭了全部的焦虑。 就算找不到下一个路口,又有什么关系?我愿我的心,就像导航里的女声一样,不论时间有多赶,永远保持不谙世事的镇定。 在归程的飞机、火车上,我一边嚼着大包薯片,一边漫不经心望着窗外的天空和过往的行人。 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东西在心里发生,似乎什么也没有发生。 不知道未来有没有什么会被改写,似乎一切都会不同。 待我“云游”归来,微信公众号已有两个月的空窗期了。我又重新开始书写,有敏感的读者说我写的东西看起来不一样了,我也开始着手搬家、卖房、换城市等一系列事务。 我只不过是在记录,自己这一路的莽撞和成长。我活成什么样,就写成什么样。 我的狼狈、挣扎、虚弱、浮躁,一眼见底。而希望、清醒、力量、勇气,也渐露微光。 在书写中,身心安顿。 不止一个人告诉过我:你写的东西太长,没有耐心看完。还有许多人以为那是我刻意保持的个人风格,其实都不是。 只不过是某段时期的如实状态,那个时候,我有太多太多的话语要倾诉,有太深太深的困惑亟待消解。 也不止一个人告诉我:你的排版实在是太糙了! 是啊,我不会用漂亮的图片,也不愿意花精力去雕琢美丽的版面效果。 我自己就是一个清汤挂面式的糙人。 我不会化妆,也没有意愿去学,当然这种审美上的残疾和精神上的怠惰并没什么值得炫耀的。 只是陈述一个事实,以表明我这个人是表里如一的土和糙。 现在的我,也许会写很长的文章,也许只写很短的段落,也许一字不着,只求自在。 我大概永远也学不会有内涵的排版,当一个糙人的好处就是,可以节省大把的时间用来放空,我享受空的状态。 对美的追求是无止境的,我越来越乐意放下这种追求。 曾经我也是狂热的完美主义者,追求极致,追求进无止境,永远对自己不满意,永远唾弃自己,永远觉得前方有一个更牛逼闪闪的人格在等待着我。 美好的事物、奇特的经历、优美的风景、精致的人生,世上有那么多值得追求的东西,我的心就像抓娃娃游戏机里那只不断上升移动和抓取的手。 机械之手。 当机械之手逐渐掌管我的心灵,我发现自己再也停不下来,永远嫌得到的还不够多,自己还不够好。 自从警惕到来自完美的戕害,我开始有意识地松开那只紧张的手。 我试图去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发现在别人眼里深具价值的东西在我心里并没什么分量。那么我为什么还要像别人一样疯狂地追逐奔跑? 坚持简单朴素,有时比沉醉繁华更艰难。 周围人的价值观左右着你,所有的大众媒体包括自媒体,每天灌输给我们各种人生观。有些并不适合你的,也被你不知不觉吞食和内化了。 只有当我们回归那个放下美的旅程,心才会越来越明晰轻快。这条路的尽头,没有什么绚丽风景,只有一种看山看水如如不动的纯净。 美不在别处,放松本身即是美。 自从微信公众号开通了赞赏功能以后,许多人予我支持,物质上的奖励亦令我诚惶诚恐受宠若惊。 我总是忍不住要给一些打赏的朋友回复“谢谢你”,告诉对方我看见了,收到了那份情谊,虽然这个动作也许是多余的。 有一位朋友,每次都给我赞赏很多,留言告诉我:你负责写,我负责赏。 还有许多人向我回馈自己的人生故事。 有一位年轻妈妈,自从怀孕以后就在犹豫要不要这个孩子,虽然勉强要了,但并不情愿,依然有堕胎的念头。我给了她一些小小的疏导和建议,一段时间后,她告诉我,她发自内心地想要好好把孩子生下来。为她高兴。 有女人们告诉我,跟老公吵架学会了观照情绪和止息战争,不再一味停留在愤怒受伤的情绪漩涡里。 有姑娘和男朋友吵架,负气出走,在凄凉徘徊的时候给我发私信。结果她说着说着,自己主动意识到,十年来似乎每次都是这种模式,她生气出走,他淡然漠视。她说今后要打破这个模式,不再把情绪的责任推给对方,重新建立新的能量流动。 曾经在某篇文章里提到过的婧婧,也是因为一次心情郁闷找我倾诉,其实我并不记得我与她说了什么,我只在想,那个打开的聊天窗口本身是会产生力量的吧,让她知道有一个人在听。 通常,人们并不需要你去指点什么或告诉他们该怎么做,你并未比别人高明多少。人们只是需要陪伴和倾听,只是存在本身,就足以慰藉了。 婧婧当初跟老公生气闹别扭,气得大哭,像个迷路的孩子。我与她约定,我们一起,把花在研究“男人到底爱不爱我”这件事上面的时间都用在工作、兴趣和事业上。事实证明,她做的比我预想的好太多了。 后来她再跟我聊天,已没有了家长里短恩恩怨怨。她在工作之余参加智慧女人读书会,和几位好友共同开办古筝和国学教育训练营,带领孩子们一起走进美育和艺术的殿堂。 最近的一次聊天,她向我询问如何运作企业内刊。谈及生活,她说,女人可以不优雅,但一定要有自己的独立性。何谓独立?她答:经济独立—精神独立—人格独立。 她说,她的这些感悟是无数迷茫困惑、反思、不为人知的孤寂、付出和泪水浸泡出来的,一切都是为丰盈自己的生命和体验。 把她的原话放在这里,是因为我被她发自内心的领悟振奋到了,我甚至无法把今日的她与当初的她联系到一起了。 我的大学同学芳芳,一个美丽温柔的上海姑娘。读书时代我们并无太多交集,但我很感恩多年后再次相遇,她愿意与我聊心事。 当年的芳芳,还没来得及品尝恋爱的滋味,就被家长们催促着走进了婚姻的围城。 婚后,丈夫遇事总爱跟妈妈商量,她愿意跟爸爸交流。她和丈夫虽然住在一起,却不像是一个家庭,只是两个还没有真正长大的宝宝。
孩子出生后是矛盾最激烈的时候,夫妻二人没有磨合好,还牵扯进了一大家子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事与事的激烈碰擦,令她一度想要离婚。
感情淡漠的时候,他们关于家庭的开销都是完全独立的,孩子的费用,芳芳需要向老公拉出明细才能实报实销。任何一点点小事都能激发一连串的家庭矛盾。 那段时间,芳芳夜不能寐,经常半夜把老公拉起来争论,她想不通自己的婚姻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后来,她开始寻求出路。这个过程我并不了解,应该比我想象的更加孤独漫长。 最终,由于个人机缘,芳芳皈依了佛教,她吃素、念经,刚开始,只是为了求得自己的平静与解脱。
慢慢地,佛力加持,老公也开始吃素。到现在,近两年的时间里,芳芳和老公因为共同的人生追求而有了心灵沟通,对孩子也有了一致的教育方向。
他们开始了婚前没有来得及展开的恋爱,虽然这场恋爱的到来有一些艰难。
她与老公相约,他们和孩子三个人的小家庭才是最重要的。今后遇到任何事,都先把各自父母的立场抛开,以配偶为最重要最可信赖的那个人。
就这样,慢慢地,芳芳学会了用心看事物和感受自己的真实需求。夫妻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少,沟通越来越多,家庭氛围前所未有地融洽。
我为芳芳的经历赞叹,她示范了如何从不完美的爱情里突围成长。 那些在烂婚姻里越活越美的女子,她们的美是要经历种种不如意事的侵蚀和雕琢,才能悄然绽放,散发沁人心脾的芬芳。 就是这些生命故事,这些人性的慈悲和美感,这所有的温暖和情义,让我觉得自己做的这件小事有了意义。 我不是一个好的公号运营者,不是一只努力和称职的公号狗。 有一次,一位我很喜欢的情感作家找到我,想要跟我搞互推。我“暗恋”她许久,也喜欢看她的文字,何况自媒体之间的互推是一个极其普遍的动作。所以几乎没有招架之力就答应了她。 然而几个小时后,我后悔了,我不顾一切地找她推翻了之前的约定。所幸一切都来得及,没有令她付出无法收回的沉没成本。 我歉疚地奉上红包,为这几个小时里自己所有的内心纠结买单。也感谢这几个小时的纠结,我清楚地看见了自己的本心。 我也会忍不住想要更多好的东西,那些闪闪发亮的名利,哪怕是虚拟的,也让人心动不已。但最终,我依然有无法突破和逾越的个人执拗。 本质上,我不希望读者被太多的阅读量淹没。如果有人为了精简阅读而对我取消关注,对于这样的行为,我是认同的。 我也不希望写作者都玩了命地熬夜搏命抢热点、更文章,对着电脑坐到四肢僵硬晨昏不辨,拥有很多很多的点击量,却没有办法体验一次安稳的睡眠。 我对自媒体这个已经崛起成为一个崭新领域的行业有着某种说不清的距离感。 如果我们没有因为这个行业的出现而生活得更好,那么为什么要像骑上一头狂奔的骆驼一样,失控地在沙漠里驰骋?茫茫戈壁,遍地黄沙,何处是彼岸。 美好的东西总是适度的,不够庞大,不够快速,也不够炫目。 保持一些些空间,允许一些些留白,守护一些些迟钝,让这体系内所有共存的生物体都能找到各自平衡的位置。这样,整个系统才不会跑的过凶、崩的过坏、死的过快。 日子要过路还长。 生活亦如是。 记得那个一无所有的时候,你在出发的起点,脸上至纯至真的微笑,如晨露,如朝霞,清净简单安闲。 我的公众号,只不过是旅程中的一个小小站点,你偶尔经过,我偶尔把我讲给你听。我们一起并肩看会儿风景,聊会儿天,然后彼此告别。 当然,如果缘分够长,没准儿可以一起看人间日升月落,看烟波浩渺,细水长流。 在这里,我汇报我的心得,你反馈你的体会,我不会嫌弃你,你也不会嫌弃我。我们在这里相逢,一起学会接纳自己,去建设更好的人生。 |
|
来自: 姩躎艌簐涊蘖陧 > 《人生人性情感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