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站姿训练——儿童钢琴入门的重要方法

 瀞舒凝兰 2016-07-17

  钢琴键盘离地面的高度大约70多厘米,是根据成人坐着弹奏的要求而设计制作的,在此高度下,1米至1.3米左右的孩子用站姿弹琴比较舒适自然,1米以下的孩子站着弹琴时,脚下可以垫一块宽厚的木板。1.3米以上的孩子如果习惯了站姿训练,就像他们会熟练的溜冰那样,弯一点腰弹奏30分钟左右不会有任何困难。

  站姿训练时,膝盖要轻微击拍,这会起到全身关节放松的作用,并使身体始终保持向地面发力的弹性。在训练时,只需告诉初学的孩子,手掌、手指呈自然状态,以拍皮球的方式贴键弹琴,他们一般都能做到。在训练中要一再的提醒他们,只要手指有一丁点酸胀,就要检查弹琴的方法是否错了,所有初学琴的孩子都喜欢老师的这种提醒。

  学琴时,指甲不要剪得很短,一不小心剪破了皮会非常痛的。弹琴时指甲壳不要碰键盘,要用指腹贴键,因为指腹的触感神经最集中,指尖的触感神经少,指甲壳是没有神经的,初学钢琴的儿童一开始就要将指腹贴键训练放在重要的位置,如果长期用指尖、指甲壳弹琴,指腹的触感功能就会退化,并会阻碍耳朵对各种音色的识别,弹出的音乐肯定是干巴巴的。手指的灵巧度不是用纵向垂直高抬指能训练出来的,而应是横向快速触摸键盘,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们的手指会较快的产生键盘距离记忆能力,这会极大的提高眼睛的视奏能力。手指是身体接触钢琴的最前端,通过站姿训练,同学们都会感到,贴键的手指只有在非常放松的前提下,才能将身体‘拍皮球’的力量传导给键盘。放松手指对初学钢琴的儿童一点也不难,对于那些长期进行痛苦而枯燥的垂直高抬指训练的学生来说反而成了难题,弹奏当中,手指很难自然打开,弹着弹着手指又收回去了。弹琴的手型牵涉到审美观,我以为,导致绝大多数专业弹琴者受伤的手型是不好看的,尽管用这种手型弹琴也会产生大钢琴家。举个不太恰当的例子,现在人们公认,致使我国妇女痛苦了几千年的‘三寸金莲’的脚型肯定不好看,但在中国历史上不照样出了‘穆桂英’、‘花木兰’这些巾帼英雄吗?我打比喻的用意,是要唤起垂直高抬指和手架子弹琴者的觉醒,不要再让自己痛苦下去了。

  用站姿训练,可以发现,即使弹奏‘fff’也不必夸张的独立挥动大臂,在全身放松,加速下沉的一刹那,地面也会同时给你一个能量巨大的反弹力(除了双脚接触地面,手指也接触地面的凸起物——键盘),我以为,这应该是弹钢琴的力量来源。

  儿童们在用站姿训练时会根据音乐的要求自行启动身体的自我调节功能,这是孩子们天生具有的能力,就像他们走路,迈左脚必出右脚。要告诉他们,站好以后,双脚不要左右移动,可根据音乐的需要进行重心转移。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