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智能手机、导航、行车记录仪等五花八门的外接设备,逐渐成为人们车生活中的“标配”。然而,车载充电器引发的车辆自燃等安全事故却屡有发生。那么,车载充电器到底安不安全呢? 实验者购买了10件样品,送到权威检测机构进行检测。经过福建省质检院电子产品检验研究所检测,其中的8个产品都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存在安全风险的项目主要集中在缺少保护装置、外壳不阻燃、过电压强度不合格等。据质检院介绍,在以往的检测中,车载充电器的不合格率一直很高,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存在严重的质量安全问题。 检测人员首先对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进行了测试。车载充电器的带载能力越强,为手机等电子设备充电的速度就越快。有些厂商为了吸引消费者,则会在车载充电器上虚标“带载能力”。 本次检测中,有一个车充标称输出了5伏3.1安,按标称这个车充应该可以为两台手机提供充电服务,但通过检测发现,这个车充甚至连一个手机都无法带动,存在了容量虚标的问题。 如果这种带载能力过低的车载充电器,同时为多个设备充电,被充电的手机等设备可能出现爆炸的危险。 对于那些带载能力较强的车载充电器来说,需要重点关注其“正常温升”项目是否达标。而在检测中,一个在满载的情况下工作了20分钟的车载充电器表面最高温度达到了95度。 随后,工程师又对车载充电器的“过电压强度”进行了检测。 汽车启动时,车内电力系统瞬间会产生较大电压,而这会对车载充电器产生一定的冲击,如果产品“过电压强度”不达标,就可能在汽车点火的一瞬间发生短路,从而出现明火或自燃等问题。 工程师介绍,另外一个涉及到安全性能的检测项目是“输出短路故障”,该项检测是在模拟车载充电器遇到短路故障的情况下,检查产品的安全性能。 在测试过程中,一款车载充电器在线路短路时突然爆炸。工程师说,这样的状况如果发生在行驶中的汽车里,损坏的可能不止车充本身,还有可能损坏汽车供电系统,导致汽车突然失控。 行业标准要求,车载充电器必须加装有效的保护装置,确保车载充电器在内部出现线路故障、电压输入异常导致短路时,快速切断供电线路。但有的车充并没有保险丝的设计,存在巨大安全风险。 车载充电器在遇到故障之后,最可能出现的情况就是起火自燃。行业标准对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也做出了明确规定。但是,在风险监测过程中发现,有相当一部分车载充电器的阻燃性能不达标,在遇到明火之后,立即起燃。如果用户使用这种阻燃性差的车载充电器,就有可能导致里面的元器件发生故障时,使着火等危险蔓延到车厢内部,引燃汽车。 这次风险监测发现,送检的10种车载充电器中,有8种不符合行业标准的要求,存在安全隐患。福建质检院组织的风险监测中,20批次车载充电器中有15批次不达标,不符合率达到了75%。 工程师说,阻燃性外壳的生产成本跟不阻燃外壳的成本,相差大概30%左右,很多厂家就使用了不阻燃的外壳材料来代替本应该阻燃的外壳材料。 同时,不合格厂商还会使用价格较低、质量较差的材料和部件加工生产车载充电器,这些经过“瘦身”的产品,成本仅为达标产品的一半左右。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造成车载充电器安全问题频发,就是车载充电器内部构造设计不合理。通过减少安全保护装置降低成本的方式,在行业内部已经是司空见惯的常规做法了。 1、在选购车载充电器时,避免选购体积非常小巧的车载充电器产品,因为这类产品往往不具备保护装置; 2、尽量不要盲目追求大电流和充电速度,因为过大的电流在遇到线路故障时往往会产生较大的危险; 3、使用车载充电器的时候我们应该先起动车辆,然后再插入车载充电器,在停车以及使用完毕车载充电器之后,应该及时拔掉; 4、在雷雨天和高温天气下,应该暂停使用车载充电器产品。 ↓↓↓渝北区新牌坊越野车自燃!这些危险的做法是隐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