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长究竟犯了什么错?会让3岁前的坏习惯影响宝宝的一生!

 赵向彬 2016-07-17

“不满足要求就大哭、打人、没有礼貌、爱吃零食不吃饭、注意力不集中……”这些行为,有的家长可能还未遇到,有的家长或许正在“煎熬”中。

想必很多家长在此之前,一直觉得中彩票才是最难的事,自从有了娃之后才知道,搞定娃比中大奖还难!因为稍微偷个懒,孩子就有可能从“乖宝宝”变成“小麻烦”啦!那么,在宝宝0~3岁的成长关键时刻,家长需要做什么才能正确引导宝宝成长呢?看小康君为你们整理的小知识吧!

培养良好的作息规律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可以说对宝宝的健康起到不小的作用。首先:


①要根据宝宝的睡眠节奏,慢慢调整。不要过于强硬,会让宝宝产生抵触心理。要随着宝宝年龄、需求和季节变化合理调整作息规律。每位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可以随着宝宝成长慢慢过渡到正常且规律的作息。

②暗示睡觉的准备工作。像咱们家长来说,睡前洗漱就意味着要睡觉了,对于宝宝也是同样的道理,在特定时间里给宝宝洗漱,形成做完这些事,就要睡觉的条件反射。

③环境的营造。像把白天当黑夜的“睡颠倒宝宝”,就非常需要氛围的营造,在白天时,家长尽可能多与宝宝玩耍,一到晚上,需关掉大灯仅开小夜灯,营造一种温馨、安静、舒适的环境,这样有利于宝宝潜意识的识别白天与黑夜,培养良好的作息习惯。


合理饮食


饮食习惯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孩子的行为品德,父母要重视培养宝宝健康饮食的好习惯。要从小培养:

吃饭前停止玩耍、忌吃零食;

吃饭时,不挑食偏食、不看电视,不能暴饮暴食,食物需要充分咀嚼,狼吞虎咽容易增加肠胃负担。

吃饭后,不能立刻躺下睡觉,建议稍微玩耍一会儿再休息。

  家长不要强迫孩子吃饭,更不要追着喂饭。如果宝宝不吃饭,可以饿一顿,如果强行喂饭,会让宝宝觉得这是一项“工作”继而抗拒。养成不剩饭的好习惯。每次给宝宝不要盛得太多,宁愿少盛再添,也不要吃不了剩下。


情绪
重在引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宝宝同样如此,都需要情绪的发泄通道。家长需要做的是合理的引导。

愤怒时打头、撕咬衣物、扯父母甚至打人等,都是宝宝在表达一种情绪,当然,小小宝宝爱打头,属于自己在玩耍,可能家长的反应,让宝宝觉得有趣,才会频繁打头,这里需要家长进行注意力的引导。

回归到宝宝情绪上,只要出现情绪浮动,家长要注意辨别需求并用问问题的形式进行引导。不要频繁地对孩子说“不”。太多的“不准”“不可以”“不对”会让宝宝感到烦闷,甚至会更加叛逆或无视家长的权威。在教育过程中,很多家长在说“不准”的同时,不会说“为什么不准”,导致宝宝很迷茫,所以,告诉宝宝原因也是一种方法。比如,宝宝要盛热水的杯子,家长告诉宝宝不行,这个很烫,烧手。宝宝不信,可以找一个安全的地方,让宝宝尝试着摸摸,烫一次就记住了。家长要乘胜追击说,妈妈没骗你吧,以后妈妈说不行的时候,都是为你好,你要听话才不会受伤。

对于大一点的宝宝,随着年龄的增大,宝宝的语言功能也逐渐完善了,训练宝宝通过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告诉宝宝有什么要求和情绪要说出来,妈妈和他共同解决。遇到情绪发泄的时候,家长要问清楚原因,然后首先认同孩子的观点,然后告诉一个更合理的解决方法。让宝宝情绪得到一种释放。

  父母做好表率。父母要注意自己情绪的表达方式,不能动手打宝宝,或是打别人。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许多行为很可能就是从周围的人身上学来的。当看到宝宝的不好行为,就要告诉他,这样做是不对的,妈妈不喜欢这种行为。



特别提醒:

①父母的态度要一致,一旦提出规则,就不要轻易破坏。

②只提最必要、最简单的、孩子能够做到的规则。

③多提正面规则,把禁令减到最少。


当宝宝不听话时,父母该怎么做?

①理解宝宝。宝宝的不听话可能是因为语言能力欠缺,宝宝还没有完全理解规范的意义,父母要有耐心。

接纳宝宝的情绪。父母不接纳宝宝的行为,但要接纳宝宝的情绪,听听宝宝的心声。

③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当宝宝提出一些父母觉得不合理的要求时,可以通过谈论其他一些事情,转移宝宝的注意力,不知不觉他就不再坚持了。

灵活运用规则。当宝宝不肯遵守规则时,可以跟宝宝商量是否可以选择“先做”或“后做”,是“立即做”还是“等会儿做”等等,而不是“要不要做”。


小康君嘚吧嘚

3岁前是培养宝宝心智、性格以及人格的关键期,既然是养育宝宝,就不能只养,不教育。宝妈奶爸平时需要多了解宝宝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才能更好的“搞定”宝宝不是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