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能四大名著素材 一、《红楼梦》 曹雪芹出生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修订。《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产物,正所谓“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素材点拨】 苦难是人生的试金石,要学会正确面对人生挫折。他站在历史的天空,以无畏的精神书写了一个神话般的故事。在他的故事里,他告诉我们,人生需要追求,需要执著;挫折不是人生的唯一,要勇敢面对人生道路上的所有不幸。那一时刻,他站立在了中国文学史的高峰上,让我们感慨不已。 【适用话题】苦难与成功、历史的丰碑、人生的转折、选择、心态、生命 2.多才多艺的林黛玉 林黛玉是曹雪芹《红楼梦》中一个令少男少女感动的人物。她是一个纯洁脱俗、富于诗人气质的青年女子,她没有丝毫的趋炎附势、讨好卖乖、搬弄是非、奸诈虚伪等等世俗恶性。她和宝玉建立了深挚的爱情,但这份感情的无望,让她忧郁、悲伤,最终唯有以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代价,控诉杀人的封建礼教和习俗。 【素材点拨】 林黛玉,一个让人疼爱有加的人,一个让人生出无限怜悯的人。虽然生活在男权占据统治地位的时代,却也向往着自由与平等。表面是一个弱不禁风的“弱女子”形象,而实质则内心情感丰厚而刚烈。她与贾宝玉二人的爱情故事,虽然以悲剧结束,她却以刚强的个性控诉了那个时代的黑暗。 【适用话题】自由与平等、进与退、强与弱、个性、选择、命运、倔犟 薛宝钗,《红楼梦》中一个与林黛玉不同命运的美丽端庄的少女。她有才有识,见多识广,通情达理,绝顶聪明。但是,她的灵魂里充满了封建道德信条,一切言行决不违背正统的礼教规范。她本身分明是有才识、有能力的女子,但时时恪守“女子无才便是德”的信条;她分明极有心机,有主见,但却“守拙装愚”。 【素材点拨】 历来人们对薛宝钗的看法各不相同,有人认为她端庄稳重、温柔敦厚、豁达大度。有人则认为她冷淡无情、虚伪奸险。同一人物形象,竟然有截然相反的看法,其中固然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因,同时也说明这一形象的复杂性、丰富性和描写的客观性。 【适用话题】辩证看待问题、人生需要勇气、追求、理想、命运、个性、态度形象 二、《三国演义》 周瑜作为赤壁英雄,几次加害诸葛亮均未得逞。后来周瑜使用美人计,骗刘备至东吴娶亲,被诸葛亮将计就计,结果东吴赔了夫人又折兵,怒火中烧的周瑜,连遭三气,气得连呼数声“既生瑜,何生亮”,昏厥于地,气绝身亡。周瑜度量狭小,以害人开始,到害己告终。正如鲁肃所说:“公瑾量窄,自取死耳!” 【素材点拨】 周瑜的死,怪不得孔明,可以说是周瑜本人自己把自己送上死路。试问:如果周瑜心胸宽阔、不忌才恃能,怎么会有英年早逝的下场?换个角度来说,周瑜才能并非天下第一,即使没有孔明的存在,周瑜也会死在他人手里。什么叫性格决定命运?这里就有体现。 【适用话题】胸怀、气度、性格与命运、妒忌、个性、反面教材 2.挥泪斩马谡 街亭一战对于蜀魏都至关重要,而且领军的人偏偏又是诸葛丞相十分赏识的人,因为当时街亭失守,整个蜀国就处在危险中,为了安抚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马谡的人头。诸葛亮此举意在说明马谡虽然重要,但是却不唯一,蜀国虽然失了街亭但是还能争霸天下。马谡被斩,是必然的,因为蜀国的势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这两点注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斩的必然性。 【素材点拨】 马谡的失街亭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只有亲自调查研究,才能避免教条主义。实践是科学,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勉强。“马谡遭斩”不失为一个警示我们甭意气用事的教训。马谡自恃英明善战,但因一时意气用事而痛失街亭,最终,诸葛亮不得不严明军纪,执法如山,法不容情。 【适用话题】实践、知行合一、正确用人、公正、意气用事、贻误、承担责任 3.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羽与曹仁在樊城交战,右臂被曹的毒箭射伤,青肿麻木,活动不灵,于是请著名的外科医生华佗到军营为关羽治疗。华佗割开皮肉,见骨上已经发青,用刀在骨上刮,“窸窸有声”,军帐里的人皆吓得掩面失色,关羽却神态自若。不一会儿,毒血流了一盆。待华佗把手术全部完成,关羽起来笑着说:“此臂伸舒如故,非无痛矣,先生真神医也!” 【素材点拨】 正确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敢于学习借鉴关羽“刮骨疗毒”的可贵精神,找准病灶,刮骨疗毒,虽痛则短痛,然而终究能治病救人,于己于家于社会都有百利而无一害,何乐而不为呢?否则,“蔡桓公的悲剧”将会不断地上演。 【适用话题】勇气、自我解剖、顽强、意志、气概、偶像 三、《水浒传》 1.宋江:矛盾交织 山寨兴旺之后,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诏早招安”的打算,武松、李逵、鲁智深都坚决反对。宋江三败高俅,并将他活捉上山,以礼相待,要高俅转达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后,宋江又派燕青去东京,燕青通过李师师求得徽宗下诏,没过几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来宣读诏书,宋江领着众山好汉接受了招安,打着“顺天”、“护国”旗帜,到东京接受徽宗检阅。 【素材点拨】 多少年来,人们对宋江的评价褒贬不一。但我们在批判宋江的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宋江是《水浒传》中最为成功,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这与宋江矛盾的性格有关。一方面他是仗义英雄,义军首领,一方面又想报效朝廷,忠君安民。机遇有时可以成就一个人的成功,有时却也能毁掉一个人的一生。 【适用话题】忠与义、反抗压迫、忠君与爱国、创造与机遇 鲁智深的一生行状,不吃斋,不念佛。他时常骂人为“腌脏泼才”、“直娘贼”、“鸟人”、“鸟寺”,不守寺院的清规戒律,狂放不羁。同情弱小,具有同情心,拳打镇关西救助金氏父女,大闹桃花村打跑周通,火烧瓦罐寺帮助老和尚,大闹野猪林保护林冲。 【素材点拨】 鲁智深是一个仁心满怀的大侠,在他身上,不仅显示出梁山好汉中难得的“仁义”一面,而且更为宝贵的是,他的一生,率性而为,见识坚定,敢爱敢恨,豁达大度,洒脱潇洒,唱响一曲“关西大鼓”英雄气概! 其中疾恶如仇、见义勇为,是他最突出的性格特征,不但在当时那个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而且在当今社会中也需要这种精神! 【适用话题】正义、侠肝义胆、淡泊名利、明理 林冲正准备与鲁智深结拜、叙情、饮酒,忽得使女锦江来报:“娘子在庙中和人合口。”林冲闻言“慌忙”别了新交兄弟鲁智深,“急忙跳过墙缺,和锦儿径奔岳庙里来。”可见林冲心情之急迫,妻子在他心中之地位!他在遭受陷害,刺配充军之时,不是想的自己,而是自己的妻子,想的是在自己不在的时候怎么样才能防止妻子被高衙内陷害! 【素材点拨】 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情英雄,一个多么感人的重情重义的男子汉!这是令多少男子汉汗颜的一种柔情呢?且不说在夫权至高无上的封建社会,即使在文明如此的今天,又有多少达贵暴富者们对妻子的态度是荣则相弃,败则相残! 【适用话题】喝彩、钟情、真英雄、深情、情义 四、《西游记》 1.唐僧取经的故事 吴承恩著名的神魔小说《西游记》写的就是为求取真经普渡众生,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修成正果的故事。而唐僧的生活原型对信念的追求更是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人们用不同的方式传颂他的故事。 【素材点拨】 为了到西天求取真经,一个凡夫俗子,历尽艰辛,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唐僧有着坚定的信念,为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慕荣华、不受引诱、舍生忘死、百折不挠。虽手无缚鸡之力,精神却是不可战胜;虽然有时也流露出懦弱胆小、偏听偏信的人之本性,但最终能克服自身弱点、克服外界的困难,实现自己的人生追求。 【适用话题】战胜苦难、无悔追求、辉煌、财富、信念 孙悟空有七十二般变化,他惩恶扬善的心从未改 变,虽然曾受到唐僧的冤枉,但并不因此厌恶唐僧,也一直恭恭敬敬地保护唐僧,非常忠实。他大闹天宫,自诩为“齐天大圣”,取经路上始终是斩妖除魔的主力,最后得到了一个“斗战胜佛”的光荣称号。毛泽东同志有两句诗“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精辟的道出了这位神猴的本质特点。 【素材点拨】 西天取经是孙悟空追求的崇高理想,而这一理想的实现过程与他同邪恶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交织,渗透在一起,互相辉映。勇于战胜他人的人不容易,而勇于战胜自己——自我内在缺陷及人性弱点的人更不容易。当今社会虽然经济得到长足发展,但各种邪恶势力猖獗,各种丑恶现象弥漫于社会。“道德的滑坡”,“理想的缺失”,也呼唤孙悟空这样的英雄形象的“再生”。 【适用话题】嫉恶如仇、除恶务尽、使命、战胜自我、勇于献身 车迟国来了三个道人,号称虎力、鹿力、羊力,能够呼风唤雨,帮助车迟国解脱旱灾。国王大喜,尊为国师,在全国独尊道教,让众佛教徒做苦役。唐僧师徒西行到达车迟国,国师和唐僧赌赛祈雨、隔板猜物、高台坐禅,均被行者暗中捉弄而失败。虎力大仙恼羞成怒,与行者赌利刀砍头、赌剖腹剜心、赌赤身下油锅,但一一被行者所破,三国师都死于非命,现出真相。 【素材点拨】 真正造成车迟国三仙最终的悲惨结局的,是他们斗法那天的不依不饶。如果他们当初能有些自知之明,能有些宽容之心,不执意和取经团斗法,或是在前几场比赛失败后认输,同意放师徒四人西去,估计取经团也只会让他们改正错误,并不会将他们赶尽杀绝。 【适用话题】咎由自取、智慧、希望、包容、后路 万能《圣经》故事素材 亚当夏娃偷吃禁果 伊甸园中有一棵禁止人们享用果实的果树,叫做分辨善恶树,它是上帝耶和华为检验人心而栽种的。上帝叮嘱过夏娃,说万万不可以吃树上的果实。有一天,恶魔和恶灵的首领撒旦化装成蛇的样子出现,并引诱夏娃偷吃禁果。夏娃虽然有点动心,但还是没有偷吃。撒旦便继续引诱她,说:“吃了禁果就可以心明眼亮,你不仅会知道善恶,而且可以拥有和上帝一样的智慧。” 夏娃听到撒旦的话,再看到禁果鲜嫩光洁、悦人眼目,终于禁不住诱惑,偷吃了禁果,然后又把果子给亚当吃。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果然有了自我觉醒的意识,知道了善恶羞耻。 亚当和夏娃的变化终于被上帝察觉了。上帝对他们偷吃禁果的罪行感到失望而气愤,于是对他们大加责罚,并把他们赶出了伊甸园。 【名师解读】 解读一:偷吃禁果,自然是尝到了新鲜独特的味道,但与此同时,也必然要为此付出代价。我们很多时候逞一时快意的逾矩和冒险,虽然看似刺激有趣,但是由此带来的痛苦,只能由自己去承担。 解读二:世间的诱惑,往往穿着形形色色的漂亮外衣来到我们面前,扰乱我们的心志,让我们迷失方向。如果能牢记初衷,不忘使命,那么“诱惑”就永远不会得逞。 解读三:夏娃偷吃禁果,固有违反禁忌的“错误”,但在这“错误”的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人类对真、善、美的渴望和追求,是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的。 【适用话题】为错误付出代价、抵制诱惑、追求真善美 该隐杀弟 有一个人独自在田野里走着,他被上帝放逐了。这人是个杀人犯,他的名字叫该隐,不久前他杀了他的兄弟亚伯。 亚伯和该隐是亚当和夏娃生育的两兄弟,亚伯是牧羊的,该隐是种地的。有一天,上帝很高兴地接受了亚伯献上的羊羔和羊油,却拒收了该隐献的农产品。该隐对此大为光火。上帝告诫该隐:“如果你常做好事,那么你的礼物一定会被接受;而如果你常做坏事,你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清除自己的罪孽。”该隐把上帝的话当做耳边风,带着满心的嫉妒,杀死了亚伯。 上帝知道了这件事,就对该隐施加了惩罚:从今往后,该隐必须在地上流离漂荡;作为种地的人,再也得不到土地的效力,而要自己辛苦种植。此外,上帝为了使该隐充分经受苦难的锤炼而得到悔改,还给他做了记号,让人们不能把他杀死。 【名师解读】 解读一:据说,嫉妒是人类七宗罪之一。嫉妒的破坏力之大,就在于:它能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彻底地摧毁了自己。 解读二:意气之争不可取,做事时保持冷静,才有利于发现解决问题的契机;恼怒时多加克制,才能避免冲动带来的恶果。 解读三:每个人都要承担与生俱来的责任,例如对国家忠诚、对长辈孝敬。同时,更要对自己所做之事所产生的后果有所担当:有了过失,要负起责任;做了错事,要接受惩罚。责任之“责”,是我们生之为人,所不可逃脱的。 【适用话题】嫉妒、意气之争、克制、责任 耶稣的宽恕 【名师解读】 解读一:做人,应该懂得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耶稣对人们的说辞也正是对我们心灵的拷问——我们在对别人的错误横加指责的时候,有没有扪心自问过:我是不是一点错都没有呢? 解读二:没有改正不了的错误,只有改正不了的错误的方法。在帮助别人改正错误之时,严厉的惩罚只会加重他们对他人的仇恨,而只有多加包容和关爱,才能帮助人走出犯错的阴霾。 解读三:活在世上,有许许多多的人为我们的错误付出了宽容,对我们的莽撞给予了善意。对于这些,我们应该看到,应该懂得,应该感恩——更应该用实际行动去回报他人。 【适用话题】宽恕、正确对待他人的错误、爱、感恩 穷寡妇的献礼 有一次,耶稣在殿堂里观看人们献礼,看他们怎么投钱到银库里。有好些财主,都投了不少钱进去。钱投进银库,叮叮当当地响。 这时,来了一个穷寡妇,她也投钱入库。不过,她只投了两个小钱。这或许是要让许多人不以为然的。 耶稣看了,特地对身边的门徒说:“其实,这个寡妇比任何人都奉献得多。其他人,只是因为自己有多余的钱,才拿出来献上;而这个寡妇却是把自己的所有都奉献出来,没有为自己留下一星半点。” 【名师解读】 解读一:慈善,不是在于钱,而是在于心。真正有心的人,不会因为外在因素的阻挠而不去行善;阻碍我们行善的,往往是我们诚意不够。 解读二:行施为善,不需要等到我们腰缠万贯,不需要等到我们飞黄腾达,从眼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就能聚沙成塔,改变世界。 解读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一个小小的善举,或许就能改变他人的命运;一个小小的善举,也能让你净化自己的心灵,赢得他人的尊重。 【适用话题】慈善的意义、聚沙成塔、勿以善小而不为 罗得妻子的回头 罗得一家住在罪恶淫乱之城所多玛。有一天,上帝派遣了两个天使来毁灭这座城,罗得在夜里接待了天使。天使因为知道上帝怜恤罗得,就向罗得透露了灭城的消息。到了黎明时分,天使便拉着他和他妻子、女儿的手,把他们带出城外,并嘱咐道:“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你们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在你们没有到达前面那座小城之前,我们就不能够毁灭所多玛。” 罗得一到那座小城,上帝就开始将硫磺与火从天上降下,顷刻之间,就把所多玛和平原,以及城里所有的居民、地上生长的作物,全都毁灭了。 罗得的妻子听到身后传来的阵阵声响,一种瞬间产生的强烈好奇感使她忘记了天使的告诫,她忍不住回头一看。这一看,她一下子就僵硬了,全身变成了一根盐柱。 【名师解读】 解读一:不管辉煌与失败,过去了就过去了,回顾它们无助于我们走好人生的未来之路。在人生道路上,我们应该不断地忘记过去,一直地勇往直前。 解读二:“好奇害死猫。”不要小看一点小小的纵欲,严重的时候它可以影响我们的整个人生。对于心里的欲念,应该懂得克制。 【适用话题】回头与向前、忘记过去、勇往直前、纵欲、克制 善良的多比 多比诚实、善良、忠贞信神,在连同妻子、儿子一同被俘后送到尼尼微城,仍严守摩西律法规定,按时到耶路撒冷献播祭,神看中他善良诚实,让撒缦以色王任命他做官,撒缦以色王去世,西拿基立继承王位,但他的脾气很坏,有一次生气咒骂上帝,上帝惩罚他退出犹大,在回玛代的路上,他杀了很多以色列人,多比不忍心看到同胞横尸街头,帮死者亲属埋葬尸体,这事被人密告西拿基立,多比知道大祸临头,带着妻子和儿子离开家躲了起来,财产被查抄,可六个星期后形势突变,国王的两个儿子杀死父王逃跑了,另外一个儿子继位。多比的侄子亚希卡管理国家财务,征得新国王的同意,让多比返回尼尼微城,多比回家不久就是收割节,吩咐儿子找一个流露街头的犹大人共享节日盛宴。儿子很快回来报告一个犹大人被勒死,抛尸在市场,多比无心吃饭,跑去挖一个坟墓埋葬了,邻居看到纷纷指责他没吸取教训。 【名师解读】 解读一: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多比的矢志不渝,承受了全家的逃离和邻居的指责之苦。善良的行为,无论多么的小,都是有价值的。 解读二:光明属于那些一旦决定之后,便不屈不挠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多比没有因为埋葬以色列人大祸临头,改变自己善良的本性,再次相遇之时,义无反顾。忍耐和坚持虽是痛苦的事情,却创造另一片天地。 【适用话题】善良 但以理智坏彼勒神庙 古列王在位时,当时巴比伦人都拜彼勒为偶像,古列王也不例外,可是但以理却不肯随波逐流,他坚持拜他的神。称彼勒为土堆的,外面套一层青铜的,不会吃东西的,不是神。一番争论后,古列王被但以理污蔑他所敬的神的话激怒了,吩咐70个祭司进宫来证实彼勒每天吃掉祭把品。祭司们对但以理充满妒忌,正好借机收拾他,古列王照祭司们的话摆好食品,可是但以理安排仆人在地板上撒一层灰。并贴上封条,夜里,祭司们带着一家老小从通道进入把祭把品全吃光了。早晨古列王和但以理一同到庙里,发现封条未动,供桌上空空如也,在但以理的提醒下,发现地上都是大人、小孩的脚印,最终祭司处死了,毁坏了彼勒像,拆除了彼勒庙。 【名师解读】 解读一:狡猾的小聪明并非真正的明智。他们虽然能登堂却不能入室,虽能取巧并无大智。靠这些小术要得逞于世,最终还是行不通的。祭司们借此机会想趁机收拾但以理,自以为做的天衣无缝,可是跌入失败的深渊。有常识而无智慧,谓之平庸,祭司们是典型的模板。 解读二: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因为地板上撒一层灰。结果真是天壤之别。其实魔鬼就在细节之中,天堂也在细节之中 解读三:智慧的可靠标志就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奇迹。但以理说服古列王,迂回曲折,悄无声息让古列王心服口服。智者受理智的指导,常人受经验的指导;而庸人受直觉的指导。 【适用话题】小聪明 亚伯拉罕献子为祭 老来得子的亚伯拉罕非常疼爱自己的儿子以撒,有一天,上帝想考验他的忠诚,安排他带着儿子到摩利亚地去,在神指示的山上把以撒献为燔祭。清晨亚伯拉罕没有告诉家人神谕的事,带着两个仆人和儿子就上路了,第三天他们来到神指示的那座山前。他把燔祭用的柴放到儿子身上,自己拿着松明与刀一起登山。此时儿子还蒙在鼓里,来到上帝的指定地方,筑起坛,把柴摆好,把儿子捆绑起来,儿子哇哇大哭,他犹豫一会,伸手拿刀要杀儿子,说时迟那时快,亚伯拉罕的诚心打动上帝,上帝的使者从天而降制止,为了表示敬神之意,用一只两角被小树缠绕的公羊代替以撒燔祭,祭献结束,上帝派使者来为他们祝福并庇佑他们的子孙。 【名师解读】 解读一:虚伪的人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正是亚伯拉罕的虔诚之心,拒绝虚伪,深深打动了上帝,靠着忠诚,与伟大的心灵为伴,亚伯拉罕得到应有的回报。 解读二:空有语言而无行动的人,犹如杂草丛生的花园。亚伯拉罕对神的敬爱,不是停留在口头,而是在动手要杀自己的儿子的行动上。只有希望而没有行动的,只能靠作梦来收获所得,而亚伯拉罕的行动却成为壮举。 【适用话题】诚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