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 《学国学的“体相用”法门》《人生就怕不闻道》

 我行我素wxws 2016-07-17

原创| 《学国学的“体相用”法门》《人生就怕不闻道》

 2016-07-14 陈全林 

 《观道图》(益生淘宝店第543号作品)


学国学的“体相用”法门

 

从南怀瑾先生那里学到了一个观点,学国学经典处处离不开体、相、用三者。比如我们学《论语》、《道德经》、《金刚经》,经典本身就是“体”,里面的道理是体,而文章、文字、书本是相,乃至排版、设计、版本都是相,甚至不同的译本也是相(微信公众号:陈全林)。历史上,《金刚经》至少有三个译本,《心经》至少有七个译本,这也是相。佛家拜佛、道家供奉老君、儒家祭祀圣人,都是相。


有了体,有了相,关键的是用。比如“半部论语治天下”就是用;《道德经》帝王用作“南面之术”、兵家用作谋略术、丹家用作道术,这是用;《金刚经》,六祖在客店初闻,一闻开悟;继而访道五祖,五祖为之讲《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言下见性。这是六祖的用。五祖以前,达摩大师传《楞伽经》以印心,到了五祖、六祖,以《金刚经》印心,这也是用。宋代的张尚英作宰相,用《金刚经》里的“无人相、无我相”处理复杂的政坛人际关系,也是《金刚经》的大用。


任何经典都有体相用,你看到了吗?佛道的经典,用好了,入世成就功业,出世成就道业,如张良、诸葛亮、白衣山人李泌,如姚广孝。结合佛道之学而张扬儒学而大用的,如王阳明、曾国藩。我们学佛学道学儒,会用吗?


张伯端得到真诀后,恩师海蟾真人为他更名“张用成”。大道以用而成。很多人学了国学经典,不会用,是能力不足。本质上,则是对体的认知、理解、把握不够。

 


《仙人吐纳图》:“吸天地之精华没,呼百脉之陈废。尽矣。”(益生淘宝店第483号作品)


人生就怕不闻道

 

孔夫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者竟能不畏惧死亡,佛道所谓的“了生死”,也有此般洒脱。


道于人生如此重要吗?


是,人生就怕不闻道。


闻道者,知道该如何做人、如何修身、如何处世、如何做事,何时进,何时退,如何进,如何退,如何全身而退、功成身退,如能为官不近刑,才能自立立人、自利利人,而获得自他益处的最大化,“自他”的“他,既是他人、他物,又是社会、世界。


有多少高官,因为不知进退,因为贪婪成性,最终毁了自己,是不明道者也。明道的人,知道“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失孰病。”不会拿性命的代价去搏名利货三者(微信公众号:陈全林)


闻道的人,知道生命的真相,知道有没有因果报应、生死轮回、仙佛圣真、古灵精怪,他知道如何去升华生命、利益他人,他知道“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真理,伤害别人就是伤害自己,因为闻道、修道,悟道、得道,内在的定慧、慈悲自然而生、本然而成。


因为闻道,他知道生命不是断灭的,生命是相似相续的流动,生命有无数可能、世界有无量空间、宇宙有无边众生。这无数可能与无量空间、无边众生都是息息相关的。


因为闻道,这一生不会虚度,会给来生种下、带来无量的善根善缘、慧根慧缘,在生命的变迁中获得自在。


人生就怕不闻道。


闻道之后,不会主动造罪造恶,会敬畏因果,会珍惜因缘、珍惜生命。


因为闻道,我这样做了,便知道闻道的好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