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 完美主义 失败对于适应力与完善人格的作用 1、那些最为成功的人,都会认识到失败和从失败中学习的价值。 2、推荐书籍《极客与怪杰》,在这本书里极客指那些年轻的,怪杰指年长的,他们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对“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的不同认识,但一个显著的相同点是至少有一次显著的失败,无论是重要的竞争失败,或者失去了工作、亲人。而这一次的挫折就是他们人生的转折点,帮助他们成就了今天的成功。 3、发生的事情不一定是好事,但成功的人能够好好利用已经发生的事。 完美主义 1、完美主义的定义 (1)一种充斥在我们生活中的对失败的失能性恐惧,尤其是在我们最在意的地方。 (2)完美主义者跟追求卓越者的区别。我们面对人生旅途时,也就是我们从A点到B点的过程中,完美主义者跟追求卓越者的区别就是他们面对旅途时的方式,对于完美主义者A到B点是一条直线,(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不现实的)。对已追求卓越者A到B点是一个不断失败不断吸收教训的螺旋向上的,(这个才是现实的)。 2、完美主义者的特征 (1)自卫性。尤其是面对争论和讨论的时候,但是对于一个最求卓越的人事心胸开阔的,并不是说他们喜欢,而是他们认为这是成长与发展的重要部分。 (2)完美主义者只注意空着的那半个杯子,因为他们为失败所困扰,被对直线完美方式的偏离所困扰;最求卓越的人则会关注于杯子里满的那一部分,因为他们享受达成目标又学会享受过程中的每一步。 (3)完美主义者会过度一般化,夸大化问题。非黑即白,我要么是完美的要么一无是处。 (4)对于完美主义者没是没有自我接受的,对于追求卓越者能够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弯路,能接受自己的失败,能够将自己视作一个整体予以接受。 (5)对于完美主义者来说,只有一种方式是合适的,是固定不变的。 (6)完美主义者恐惧失败,恐惧来自于内心的自己将自己视为失败者的失败,也恐惧他人将自己视为失败者。 3、两者基模的差异导致的结果 (1)完美主义者只能够感受到暂时性的轻松。他们会感受到持续的压力,当目的达到的时候才会感受到轻松。 (2)问一问自己: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描绘了一个逐利者一生的生活,只关注从A点到达B点,然后轻松半个到一个月,然后B点又变成了新的A点,然后,就像一直不断向上爬的老鼠。 (3)最求卓越的人不仅关注短时间的放松,还关注长久的满足。 (4)这个世界上不存在完美的人,每一个人都要面对失败。 (5)完美主义者常常把时间浪费在必须读清楚每个字,比如要么交上完美的论文,要么干脆不交论文。 (6)完美主义者往往倾向混乱,比如进食问题,要么不吃要么吃完,就算是吃一小块,重了几磅,算什么大事? (7)完美主义者伤自尊。a、自尊的第一个基础就是自我接受,完美主义者是不接受自我的;b、完美主义者总会遇到长期且不可避免的失败,因为根本就没有完美的人,总认为自己是个失败者,怎么会有高的自尊呢? (8)完美主义者伤害人际关系。 a、自卫性,不能接受或者处理批评,就很难喝别人形成亲密的关系。b、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己的看法一样,如果我们把对方看成是完美的,我们肯定会失望沮丧。 (9)完美主义会导致压力和焦虑。追求卓越的人享受更加可持续的成长。 (10)完美主义是事情耽搁的最主要愿意之一。丘吉尔说完美主义让人瘫痪。 (11)要想有更多的运气便是尝试新事情,小事情。 (12)完美主义是创造力的敌人。 完美主义的根源: 1、社会影响。因为只有你达到了结果才会给予奖励,整个旅途过程都没有受到奖励,失败的话更不可能有奖励。 2、赞美不全都是好的,有时会造成完美主义。 实验:第一部分,有两组孩子做试题,对一组孩子说“你太聪明了”,对第二组孩子说“你真认真努力”; 第二部分,有两份试题,一份比较难一份比较容易,被夸赞聪明的孩子有50%选择了难的试题,被夸赞努力认真的孩子有90%选择了困难的试题; 第三部分,有一份比较难且没有答案的试题,被夸赞聪明的孩子很快就放弃了,被夸赞努力勤奋的孩子坚持很长时间享受解题的过程。 结论:被夸赞聪明的孩子难以接受失败,被夸赞认真努力的孩子享受过程,最求卓越。 克服完美主义的建议 1、20/80原则。找到一天中有效的工作学习时段,效率和创造力更高。 2、自我认知,自我了解。 3、专注于对努力的嘉奖。 4、接受它,采取行动。 (转自网络来自: Dolphinson平凡幸福的生活) 图文编辑:风中的小麦芽 翻译工作:wendycaicai & .(感恩参与我们工作的工作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