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找《大鱼海棠》中的客家文化:土楼

 timtxu 2016-07-17


《大鱼海棠》公映一周,评价两级分化,有人觉得它有着超越一切世俗价值观的力量,有人觉得它幼稚到不可理喻,浪费了波澜壮阔的历史图卷和众生群相。但是,评价电影没有标准,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电影应该拓宽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发现那些生活中被我们遗忘太久的东西,而不是为了让我们活得局促、狭隘。

影片中极引人注目的画面,应当是宽阔水面上的福建土楼,它很像我们小学美术课本里的建筑摄影作品,是高大封闭的自卫式建筑,聚族而居的人们生活其中。



▼ 永定南溪土楼群


如果追溯起源,土楼最早产生于宋朝。那时候,因为战火和动乱,众多中原地区的百姓流离失所,不得不南下求生。他们整个部族一起迁徙,逐渐成为客家人。


这些客家人来到福建等地,为了抵御猛兽和土匪对他们的侵扰,一整个部落或一整个大家族,共同建造一栋高耸坚固的居所。于是,土楼诞生了。


2008年7月6日,“福建土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永定南溪土楼群



▼ 土楼简介

土楼,又称围楼,它是客家人的传统居所,主要分布于闽南及珠三角一带。它的造型各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珍贵的传统建筑文化遗产。


宋元年间开始出现类似氏族群居的围楼,但规模较小,而明清年间一直到民国则出现了规模空前庞大、结构越来越合理、功能越来越齐全、装饰越来越讲究,而且建筑风格、种类向多元化的大型土楼群。围楼在中国传统民居中也被认为是最大的单体建筑形式。



▼ 永定南溪土楼群




▼ 在媒体采访中,问及选择土楼做影片中建筑原型的原因,《大鱼海棠》导演梁旋回答如下:

因为土楼有一种神秘感,有种超现实感。土楼也给人一种很束缚的感觉,是所有客家人的家,也是归宿和束缚他们的地方。很多人都会有找不到自己的家在哪的感觉,所以在《大鱼海棠》里面,土楼代表一个关于的主题。




《大鱼海棠》故事梗概:

一个居住在“神之围楼”里的一个名叫椿的女孩,十六岁生日那天,变作一条海豚到人间巡礼,被大海中的一张网困住,一个人类男孩因为救她而落入深海死去。为了救回男孩,她需要在自己的世界里,历经种种困难与阻碍,帮助死后男孩的灵魂——一条拇指那么大的小鱼,守护他成鲲直至他重返人间。




影片中出现的围楼,基本都是现实的原景重现:


  环极楼  


环极楼,因坐北壬子向丙午之位而取名“环极楼”。还有一种说法是:环即圆,“圆(环)”乃吉词,“环极”,即愿其吉祥(圆好)至极。


▼ 环极楼(电影与实景)



一般土楼中间会有祖堂,而环极楼并没有,因此环极楼也被称作忤逆楼。


在影片中,环极楼有连接着凡间的通道。椿和她的同伴们,从这里飞向“海天之门”,抵达人间。






 土楼王:承启楼  


承启楼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县高头乡高北村,是典型的圆楼,被誉为土楼之王。该楼选址依山就势,沿溪落成,面向溪河,背向青山,为保证建筑长期的稳定,还特别注重选择向阳避风的地方作为楼址。


在客家流传甚广的顺口溜“高四层,内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数百年;楼中楼,天外天,住上人口近一千”说的就是这个承启楼。


▼ 承启楼(电影与实景)



椿和她的族人,生活在承启楼里。同时,承启楼又被誉为围楼之王,也许暗示着在动画里居住于此楼的椿的家族有着特殊的地位。


▼ 椿和鲲在土楼里奔跑(电影与实景)



1986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电部发行的中国民居邮票,其中面值一元的“福建民居”便是该楼的图案。



 世泽楼  


世泽楼为高北土楼群成员之一,是长方形土楼。



承启楼(左)与世泽楼(右)夹成“一线天”。当地人说,一圆一方,寓意天圆地方。





 和贵楼  


和贵楼又称山脚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是目前保存完好的最高的土楼。


▼ 和贵楼(电影与实景)



和贵楼,楼如其名,在高速变化的潮流中,它显得异常的祥和、安宁、沉稳。



 如升楼  


相传,楼主原先家中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己出工挑,用了3年时间建成如此圆楼。


“如日东升,光明万年“,寄托着楼主的美好祈愿。



看过电影的人都会知道,如升楼是椿寻找灵婆的地方。电影里连名字都没有改。


在这里,椿的命运发生了改变。她交付一半的寿命给灵婆,才换回鲲的灵魂,从此两人的命运紧紧捆绑在一起。


▼ 如升楼(电影与实景)



全片真正死的人可以说只有椿的爷爷,而爷爷的灵魂也会回到如升楼。死,也许是另一种的生。







 衍香楼  


衍香楼有书香门第之意:“繁衍子孙昌盛发达,书香门第世代流传。“



凹坑是用来接雨水,一般祖堂都会有。




 永定新南村廊桥——济行桥  


济行桥是福建省现存最古老、保护最完好、历史最久远的“风雨桥”之一。数百年来,这里曾多次抵御洪水,为人们遮阳挡雨,避暑纳凉。


济行桥(电影与实景)





客家先民就是如此步履匆匆,每到一个地方都是以客人的身份带着风尘漂泊的艰辛,浮着一个渐渐消瘦的身影,直到消失在幽静深深的乌云里被疲惫收藏。他们一头连着长夜,一头接着黎明。脚步在穿行中踏破星辰与闪电,镀亮每一个跳动的音符,最后找到了人与居住生命的那份厚重。

——杨青云《永定土楼散文诗外三章》


数百年来,客家人一直为他们的大家庭生活而自豪,这是他们从中原地区带来的引以为荣的居住传统。


由于土楼独特的造型,恢宏的气势,以及防潮防震等功能被誉为世界独一无二的神话般民居建筑。



在多媒体覆盖的生活中,电影电视对文化传播的贡献是不容小觑的。众多影视艺术创作一直将传统文化元素纳入视野,对传统文化资源进行着开掘和运用,并呈现一批内容精湛、创意新颖的佳作。但是同我们所拥有的丰厚的历史文化相比,影视艺术创作还有提升的空间。


我们期待,不论是电影电视,或是建筑设计,再现传统文化时,都能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并对其进行多重路径的探索和传播。





探求和回归设计本质 彰显设计质感

让不同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质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