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是指因肠蠕动加快而引起大便次数明显增多,粪质清稀,甚至如水样的一种病变。该病多发于夏秋季节,但其他季节也可发病。 中医将此病称为泄泻,并认为本病的关键在于脾虚与湿盛;其病变部位在脾胃和大小肠;临床上可将其分为暴泻和久泻两大类。暴泻者常因感受外邪或饮食所伤而致;久泻者则多为脾胃虚弱,肝气郁结、命门火衰等而引起,多呈反复发作。 [临床常见证型] 1、暴泻 感受寒湿者,症见:泄泻清稀,甚则如水样,脘闷不舒,食少,腹胀肠鸣,或兼恶寒发热,头痛,四肢酸楚等。舌苔多白,脉浮。 感受湿热者,症见:腹痛泄泻,泻下急迫,粪色黄褐,气味臭秽,肛门灼热,口渴,小便短赤,苔黄腻,脉多滑数。 伤于饮食者,症见:腹痛肠鸣,泄泻,泻如败卵,泻后痛减,伴有不消化食物,腹胀满,不思饮食,苔厚腻,脉滑。 2、久泻 七情所伤者,症见:腹痛肠鸣每因忧思郁怒而发作或加剧,症见大便溏泻,胁肋胀痛,舌淡红,脉弦。 脾胃虚弱者,症见:大便时溏时泻,稍进油腻之品则腹泻加重,纳少,腹胀,面色萎黄,神疲乏力,舌淡,脉弱。 命门火衰者,症见:黎明时腹部作痛,腹痛即泻,泻后即安,畏寒肢冷,面白,腰膝酸冷,舌淡,脉沉细。 [膳食原则] 1、 宜以低脂肪、低纤维素的饮食为主(如大枣、木耳及各种米粥等)。因饮食太过油腻则不易消化;而含纤维素过多,则可刺激肠道,增加肠蠕动,加重腹泻。 2、 进食富含高蛋白、高热量的食物,少食多餐。 3、 多食用淡茶水、胡萝卜汁及藕粉等食品,以补充丰富的维生素、无机盐及碳水化合物等。 4、 久泻者,饮食宜松软;暴泻者,宜禁食8—10小时。 5、 忌油腻、煎炸食品, 6、 忌暴饮暴食,以防伤食泄泻。 [食疗常用方剂及配制] 1、 山药扁豆粥 山药60克,白扁豆15克,粳米50--100克。 山药、扁豆水煎去渣取浓汁,与粳米共煮粥,早晚食用。适用于脾胃虚弱之泄泻。
芡实60克,粳米250克, 芡实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粥服食。适用于脾胃虚弱而出现的泄泻。 3、 芡实百合粥 芡实、百合各50克,粳米100克。 芡实、百合水煎去渣取汁,与粳米共煮粥,放入糖或盐少许即可食用。适宜于脾虚而引起的泄泻。 4、 人参莲子粥 人参10克,莲子(去心)15克,粳米100克,如常法煮粥,加白糖少许。可健脾益气,止泻,用于脾胃虚弱之腹泻。 5、 荔枝粥 干荔枝30克,粳米100克。 两者如常法煮粥服食。可温补脾阳,健脾止泻,适宜于脾胃气虚之腹泻。 6、 山药粥(《医学衷中参西录》) 淮山药60克,玄参10克。 山药研粉;玄参水煎去渣取汁,入山药,文火煮粥,空腹食用。可补益脾胃,固肠止泻,用于腹泻因脾胃虚弱所致者。 7、 炒米汤 浓米汤适量,加油盐少许,煮食。日3—4次,3—4小时1次。 因米汤中含有大约10%的蛋白质及少量电解质,可纠正由于泄泻而引起的水和电解质紊乱,可及时补充水分,使病情快速好转。 8、 姜茶汤 生姜,雪茶叶各9克,水煎,频频饮服。适用于水泻。 9、麦芽山楂饮 炒麦芽10克,炒山楂3克,红糖适量,水煎饮汁。治疗食积腹泻。 10、莱菔子焦米汤 莱菔子、粳米(炒焦)各15克。水煎服。可消食,化积,止泻,用于食积腹泻。 11、黑五类 苡仁、粳米、扁豆、芡实各250克,白术300克。 以上各药均炒黑,共研粉,瓶装备用。日2次,每次30—40克,加水调为糊状,放入少许盐或糖即可食用。可用于脾肾虚寒,久泻不止,完谷不化的患者。 12、芡实莲子粥 芡实、莲子、苡仁各30克,水煎煮至烂熟,加入适量的山药粉、藕粉,调匀后即可食用。适宜于脾虚泄泻。 13、栗子红枣粥 栗子60克,白术15克,红枣10枚,粳米100克。 粳米洗净入锅炒至老黄,与栗子、白术、红枣共入锅中,加水适量,煮粥,加白糖适量,服食。 14、荔枝粥 干荔枝15枚,山药、莲子肉各20克,粳米100克。 荔枝、山药,水煎去渣取汁,与莲子肉、粳米共煮粥,热食。可用于脾阳虚所致的泄泻。 15、乌梅粥 乌梅(炒炭)20枚,大枣6枚,粳米100克。 乌梅水煎去渣取汁,与大枣、粳米共煮粥,加冰糖适量即可。用于脾虚泄泻。 16、神曲粉 神曲100克,炒炭研粉,瓶装备用。日1次,每次取10克,白开水送服,治久泄不止。 17、山楂粉 山楂50克,炒炭研粉,瓶装备用。日服2—3次,每次5—10克(儿童酌减),米汤调服。可治食积泄泻。 18、砂仁焖猪肚 猪肚500克,砂仁10克,胡椒、葱花、生姜各少许。 猪肚洗净备用;砂仁洗净捣碎;生姜洗净切片。将砂仁放入猪肚内,起油锅,以姜爆香,而后加水并调味,文火焖熟,放入花椒、葱花等,片刻,去砂仁,将猪肚切成条状即成。随量食用。适宜于寒湿泄泻。 |
|